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理查德·席格蒙迪

鎖定
192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德國膠體化學家理查德·席格蒙迪,以表彰他闡明膠體溶液的多相性質、在膠體化學領域所做出突破性的貢獻。
中文名
理查德·席格蒙迪
外文名
Richard · Zsigmondy
性    別
國    籍
奧地利
國    籍
德國籍。
出生年月
1865年4月1日
去世年月
1929年9月24日
職    業
學者 化學家

理查德·席格蒙迪簡介

理查德·席格蒙迪又稱之為裏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德語:Richard Adolf Zsigmondy,1865年4月1日-1929年9月24日),奧地利、德國籍的匈牙利裔化學家,1925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1] 

理查德·席格蒙迪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為膠體化學。1897年開始從事膠體研究,他在實驗中發現了某些彩色玻璃的秘密,如寶石紅玻璃中就含有膠體金,於是認為從粒子的散射光可以更多地瞭解物質的膠體狀態。為了這項精密的研究,1903年他與西登托夫發明了超顯微鏡,並利用超顯微鏡對膠體進行觀察和研究,可觀察到一億分之一米的任何微粒的形狀,看到生物的細微結構或膠體粒子的存在。他還闡明瞭膠體溶液的多相性質,從而明確了膠體化學是表面化學。1907年創辦《膠體化學和工業雜誌》,被視為膠體化學正式成為獨立學科之年。 [2] 

理查德·席格蒙迪早期經歷

席格蒙迪1865年4月1日出生於奧地利帝國的維也納。其父阿道夫·席格蒙迪為牙科在奧地利的發展做了很大貢獻,還發明瞭幾種牙科醫療器材。阿道夫·席格蒙迪在1880年早逝,席格蒙迪由母親撫養長大,接受了全面的教育,另一方面也保持攀巖、登山和游泳等愛好。 [3]  高中階段,席格蒙迪培養了對自然科學,尤其是化學和物理的興趣,並開始在家中自己做實驗。

理查德·席格蒙迪家庭

席格蒙迪於1903年與勞拉·路易絲·穆勒結婚。他們擁有兩個女兒。從格丁根大學退休後不久。 [3] 

理查德·席格蒙迪履歷

席格蒙迪在維也納大學醫學院開始大學階段的學習,但為了學習化學很快就轉學到維也納工業大學,後來又轉到慕尼黑大學。在慕尼黑大學期間,他在威廉·馮·米勒教授的指導下開始科學研究,重點研究茚,並於1889年獲得博士學位。 [4]  席格蒙迪後來離開有機化學領域,加入柏林大學奧古斯特·孔特的物理研究組。1893年在格拉茨大學完成德語國家教授資格考試(Habilitation)。1897年,由於他在玻璃及其着色方面的知識,位於耶拿的肖特玻璃製造廠向他提供一份工作。席格蒙迪接受了這一工作,在該廠期間,他對茶色玻璃進行研究,還發明瞭一種玻璃,命名為“Jenaer Milchglas”。1900年,席格蒙迪從肖特玻璃製造廠離職,但仍留在耶拿,獨立開展研究。他與光學器材廠商蔡司公司合作,研製了狹縫超顯微鏡。1907年,他加入格丁根大學,成為無機化學研究所教授和所長,直到1929年2月退休。於1929年9月24日在格丁根去世。 [3] 

理查德·席格蒙迪創立

創立了現代膠體化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對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十分有益,在膠體化學領域做出了突破性的貢獻,1918年發明薄膜過濾器,1922年發明超精細冷過濾技術,從此開始工業化生產分離過濾技術產品。 [2] 

理查德·席格蒙迪證明與確立

證明了膠體溶液的多相性質,確立了現代膠體化學的基礎,膠體化學的內涵十分廣闊,既涉及到化學中最基礎的理論,又具有極廣泛的實用性,並且與眾多學科相互交叉滲透。膠體化學與現代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都有密切的聯繫,如冶金、石油、輕紡、橡膠、塑料、食品、感興材料、日用化工等工業以及農業、軍事等部門在一些關鍵環節上都離不開膠體化學。當今生物工程與環境科學也廣泛涉及膠體化學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理查德·席格蒙迪成果

1925年,席格蒙迪因“證明了膠體溶液的異相性質,以及確立了現代膠體化學的基礎”,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1]  這些成果出自他在格拉茨和耶拿的時期。甚至在完成博士論文之前,他已經對使用銀鹽對玻璃着色進行了研究,並發表相關論文。在格拉茨時期,他完成了自己最著名的關於膠體的研究工作。其中一項成果就是產生茶色玻璃的精確機制。[4]其後幾年,他研究膠體金(或稱金溶膠)及其在蛋白質標記上的用途。 [5] 

理查德·席格蒙迪榮譽

月球上有以其名字命名的“席格蒙迪環形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