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理查一世

(第一代諾曼底公爵“無畏者”理查)

鎖定
理查一世(Richard the Fearless,933—996),第一代諾曼底公爵,第三代諾曼底統治者(前兩位“步行者”羅洛和威廉·朗索德均未獲得“公爵”頭銜,僅僅是“伯爵”)人稱“無畏者”理查一世。第二代諾曼底伯爵威廉·朗索德(約900—942)之子。
中文名
理查一世
外文名
Richard the Fearless
別    名
“無畏者”理查
生    年
933年
卒    年
996年
前    任
威廉·朗索德
繼    任
”好人“理查二世

理查一世人物生平

公元885年,法國聖瓦斯特編年史的開篇語句令人不寒而慄:”北方人將怒火撒向這片土地“。此時人們本以為維京人的威脅已經降低,因為四年前法國人和維京人大戰一場,消滅了約8000名維京人,但885年,維京人再次大舉入侵,這個結果便是《埃普特河畔聖克萊爾條約》,法國人割了一塊地給維京人,稱為諾曼底(”北方來的人的土地“)。第一位諾曼底統治者,便是這次維京人入侵的頭目其中的一個,”步行者“羅洛。
但羅洛的繼承者,威廉·朗索德錯誤的選擇干涉佛蘭德斯境內的事務,最終被佛蘭德斯公爵阿努爾夫(Arnulf)騙到一座島上殺死了。
阿努爾夫不滿足於除掉威廉,為了進一步打擊諾曼底,他請法王路易四世入侵諾曼底,威廉之子理查一世此時年僅9歲。路易四世和阿努爾夫大獲全勝,奪回了魯昂俘虜了理查並將他帶到法王的宮殿裏。
要不是阿努爾夫和路易四世互相厭惡,諾曼底的歷史本該就此終結。不久後,阿努爾夫因為個人分歧撤軍,沒有佛蘭德斯的支持,路易沒有能力保持現狀,在諾曼人的反撲下,路易四世不僅戰場上失利,自己也淪為階下囚,諾曼人高興的拿路易換回了他們的伯爵——理查一世。
理查成年後的行動證明了他無愧於”無畏者“的稱號,當法王決定再次威脅諾曼底時,理查僱了一羣丹麥維京人洗劫了塞納河上游地區。掠劫數個星期後,國王終於領教了理查的厲害,請求和談。但理查選擇永久解決問題,他支持並幫助雨果·卡佩登上王位,驅逐了自查理大帝開始就一直統治法國的加洛林王朝。
這時,理查將注意力轉向內政,維護臣民的精神信仰是每個基督教統治者的責任,但諾曼底的教會糟糕的可怕。上世紀的動盪導致修道院廢棄,教士離開。之後的數十年間,理查一世在聖米歇爾、費康、埃夫勒重建教區,從歐洲各地引入了改革的修道士。作為彰顯教會重要性的標誌,他甚至將幼子派往魯昂教區——這成為了以後每一位諾曼底公爵都會遵守的傳統。
隨着教士大量引入,諾曼人的威望大幅度提升。理查不再滿足於”伯爵“的稱號,他先試着使用古羅馬的”執政官“頭銜,又改用更加正式的”侯爵“。然而他發現了一個聲望更高的稱號。雨果·卡佩曾是一位公爵——這個稱號只會給最偉大的法蘭克人。由於卡佩登上王位,卡佩公爵的稱號自然被棄之不用,於是理查順勢填補了這個空缺。儘管周圍的人稱其為”海盜公爵“,但這已經是他的頭銜了。
996年秋天,理查已經執政半個世紀,63歲的他比同輩人更加長壽,他終在領取聖餐的第二天夜裏發病而亡。 [1] 

理查一世歷史評價

毫無疑問,諾曼人感激他們永遠的公爵;事實上他們還認為理查一世是個聖徒,後世盛讚他為窮人的支持者、孤兒的守護者、寡婦的保衞者、俘虜的救世主。還來甚至有記載稱理查夜遊魯昂,在黑暗的教堂之外與魔鬼對峙。然而最崇高的讚頌出現於理查離世一個世紀後,《羅蘭之歌》(Song of Roland)是法國史詩的巔峯之作,講述了查理曼和羅蘭伯爵的故事。故事中的理查以”年邁者“理查的形象出現,蓄着白色長鬚、眼神清晰警覺。查理曼時期當然沒有諾曼底公國,然而這首史詩完成之時,沒有諾曼底的法國似乎成了法國人難以想象之事。 ——拉爾斯·布朗沃思 《諾曼風雲:從蠻族到王族的三個世紀》 [1] 
參考資料
  • 1.    拉爾斯·布朗沃思.《諾曼風雲:從蠻族到王族的三個世紀》:中信出版集團,2016:8-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