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理性、真理與歷史

鎖定
《理性、真理與歷史》是美國哲學家希拉里·普特南著哲學著作,於1981年首次出版。
該著作在批評符合論真理觀和相對主義真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內在論”的真理觀。認為真理有理想化的證明和合理的公認性特徵。真理是當各種證據彙集在一起時抽取出的命題。真理的公認標準包括大家的公認性和人們對事物所進行的歷史的、可變的、概念性的、合理的解釋。 [2] 
作品名稱
理性、真理與歷史
外文名
Reason, Truth, and History
作    者
(美)希拉里·普特南
類    別
哲學
首版時間
1981年
字    數
224000

理性、真理與歷史內容簡介

《理性、真理與歷史》系統地論證了作者的科學實在論,內容涉及語言哲學、邏輯哲學、精神哲學、科學哲學、歷史哲學、形而上學、知識論和倫理學等哲學的各分支學科以及許多哲學的前沿問題,並把科學實在論貫穿於指稱問題、心身問題、真理的本質和價值問題等。 [3] 

理性、真理與歷史作品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缽中之腦
第二章 有關指稱的一個問題
第三章 兩種哲學觀點
第四章 心和身
第五章 對合理性兩種觀念
第六章 事實和價值
第七章 理性和歷史
第八章 科學對現代各種合理性觀念的影響
第九章 價值,事實和認知
附錄
人名中西文對照
中譯本附錄理性、真理和實踐
再版後記 [4] 

理性、真理與歷史作品思想

在序言中,普特南談到該書的主旨在於打破一系列長期支配哲學家及普通人的二分法思維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關於真理和理性的主客觀二分法,也就是關於真理的符合論和徹底相對主義之間的二分法。他試圖説明,許多意識形態並不是非此即彼的。因此可以拒絕符合論而無須成為相對主義者,或者,人們可以揚棄相對主義而無須接受真理的符合論。20世紀70年代,普特南曾主張真理符合説,認為語言和世界之間有對應關係、在《理性、真理與歷史》一書中,他拋棄了這種主張,並嚴厲批判了以“神目觀”為特徵的形而上學實在論,轉向內部實在論。
在普特南看來,形而上學實在論是這樣一種哲學觀,它認為“世界由不依賴於心靈對象的某個總體構成的。只能有一個關於‘世界存在的方式’的正確而完備的描述。真理必須包括語詞或思維記號與外部事物或事物集合之間的對應關係”。他指出,形而上學實在論實質上預設了一種神目真理觀,它抹殺了人類的認識發展和現實生活的作用。所謂“神目真理觀”指以上帝(神)的日光作出的假定,這是一種根本不依賴任何觀察者自己的目光的真理觀。普特南把這種真理觀叫作“外部主義”哲學觀,它假定的主體既無法指稱外部對象,也無法説明作為世界組成部分的人類自身的存在,最終導致自我否定。
普特南把自己的哲學觀叫作“內部主義的哲學觀”,他説:“關於世界的‘真的'理論或描述不止有一個。內部主義者認為,“真理’是某種(理想化的)理性上的可接受性,而不是信念同不依賴於心靈的“事實'之間相符合。”他認為真理融貫説、實用主義、多元論等等,都可以充作他的內部主義哲學觀的名稱。
普特南寫這本書還有一個目標,就是要打破事實和價值之間的二分法,提出價值事實的概念,把總體是不是事實的標準定為接受它是否合理。他認為真理與合理性這兩個概念有密切的關係。真理就是理性可接受的理想化,但是真理不等於理性的可接受性,“一個陳述可以是理性上可接受的,同時又不是真的,這種實在論的直覺將保留在我的説明中”。
普特南強調真理具有價值屬性,批判了實在論和主觀主義的真理觀和價值觀。他從人類認識不斷向前發展的基點出發,設定了一個理想真理的極限概念。普特南雖然批評了相對主義的真理觀,但是,他最終未能脱離主觀相對主義的窠臼。 [3] 

理性、真理與歷史作品影響

《理性、真理與歷史》自1981年出版之後短短几年便獲得了當代西方經典的聲望,在英美哲學界影響廣泛而深遠。1982年12月美國哲學學會為此書召開專題討論會,這是不常見的事。在歐洲大陸國家,此書同樣受到青睞,甚至在某些德語國家被列為哲學系學生必讀的十本書之一。 [1] 

理性、真理與歷史出版信息

《理性、真理與歷史》於1981年首次出版。中譯本由童世駿和李光程翻譯,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於20世紀80年代出版,於2005年修訂再版。中譯本添加了“譯者序”和附錄“理性、真理和實踐——科學哲學中的實證論、實在論和實用主義”。 [1] 

理性、真理與歷史作者簡介

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1926年出生於芝加哥的一個猶太家庭。早年在伯克利加州大學師從賴欣巴哈,獲哲學博士學位。先後在美國西北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執教。1965年起任哈佛大學哲學教授。此外,他還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在反對越南戰爭方面做過很多工作,是一名備受矚目的公眾知識分子。其主要著作有:《邏輯哲學》(1971)、《數學、物質和方法》(1975)、《心、語言和實在》( 1975)、《意義和道德科學》(1977)、《理性、真理和歷史》(1981)、《實在論和理性》(1983)、《實在論的多重面孔》(1987)、《表象與實在》(1988)、《帶有人性面孔的實在論》(1990)、《重塑哲學》( 1992)、《語詞與生活》(1994)、《實用主義:一個開放的問題》(1995)等。 [5] 
參考資料
  • 1.    鄒鐵軍主編. 20世紀哲學名著導讀[M].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11.01:410-421.
  • 2.    王懋昌,黨聖元主編. 中國人的理想藏書[M]. 北京:新華出版社, 2003.10:596.
  • 3.    高德毅叢書主編;王天恩本書主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師成長學養讀本[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5.12:228-229.
  • 4.    (美)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著;童世駿,李光程譯. 理性、真理與歷史[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5.05:目錄頁.
  • 5.    常健,李國山編著. 歐美哲學家通史 現代哲學卷[M].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2012.0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