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理工農醫類

鎖定
理工農醫類專業簡稱理工類專業,是指研究理學、工學、農學和醫學四大學科門類的專業。理工農醫,是一個廣大的領域,包含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工程技術科學環境學、建築學及前面八大類的各種運用與組合。理工事實上是理學、工學、農學和醫學的容合。
中文名
理工農醫類
類    型
專業
簡    稱
理工類專業
分    類
理學,工學,農學,醫學

理工農醫類簡介

理工農醫類是國家部門對科學與技術的一種分類,這是對理學(自然科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工學(工程與技術科學),農學(生物學的應用學科),醫學(生物學的應用學科)等四種學科的統稱。
通常地,與理工農醫類科學相對應,還有第五種科學即人文與社會科學

理工農醫類理學

理學是中國大學教育中重要的一支學科,是指研究自然物質運動基本規律的科學,大學理科畢業後通常即成為理學士。與文學、工學、教育學、歷史學等並列,組成了我國的高等教育學科體系
理學研究的內容廣泛,本科專業通常有: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化學、應用化學、生物學、生物技術、天文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應用氣象學、海洋科學、海洋技術、理論與應用力學、光學、材料物理、材料化學、環境科學、生態學、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統計學等。

理工農醫類工學

工學(學科代碼:08)是指工程學科的總稱。包含 儀器儀表 能源動力 電氣信息 交通運輸 海洋工程 輕工紡織 航空航天 力學生物工程農業工程 林業工程公安技術 植物生產 地礦 材料 機械 食品 武器 土建 水利測繪環境與安全 化工與製藥 等專業。

理工農醫類農學

農學是農業科學領域的傳統學科, 以解決人類的“吃飯穿衣”為首要己任。隨着農業科技創新速度的不斷加快,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在農業中的廣泛應用,農學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基礎上,正煥發着勃勃生機。農學(農業科學)是研究與農作物生產相關領域的科學,包括作物生長髮育規律及其與外界環境條件的關係、病蟲害防治、土壤與營養、種植制度、遺傳育種等領域。農學(農業科學)是研究農業發展的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的科學,因涉及農業環境、作物和畜牧生產、農業工程和農業經濟等多種科學而具有綜合性。林業科學和水產科學有時也包括在廣義的農業科學範疇之內。

理工農醫類醫學

醫學,是處理與人體生理處於良好狀態相關問題的一種科學,是以治療預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體生理機體健康為目的。它是一個從預防到治療疾病的系統學科,研究領域大方向包括基礎醫學臨牀醫學法醫學、檢驗醫學、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康復醫學等。
醫學翻譯英文:Medicine。是處理人健康定義中人的生理處於良好狀態相關問題的一種科學,是以治療預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體生理機體健康為目的。狹義的醫學只是疾病的治療和機體有效功能的恢復,廣義的醫學還包括中國養生學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營養學。世界上醫學主要有西方微觀西醫學和東方宏觀中醫學兩大系統體系。醫學的科學性在於應用基礎醫學的理論不斷完善和實踐的驗證,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學、解剖、病理學藥理學、統計學、流行病學,中醫學及中醫技能等,來治療疾病與促進健康。雖然東西方由於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研究人體健康與外界聯繫及病理機制的宏觀微觀順序不同,但在不遠的將來中西醫實踐的豐富經驗的積累和理論的形成必將誕生新的醫學——人類醫學。

理工農醫類內容及分支

理工農醫類專業分類

條件限制:不能準確在顯示器上識別紅、黃、綠、藍、紫中任何一種顏色的數碼、字母者不能錄取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
2.醫學包括臨牀醫學、預防醫學、麻醉學護理學、口腔醫學、藥物製劑、藥學、針灸推拿學、製藥工程
條件限制:A、色弱或色盲的考生不能報考藥學類、製藥類、醫學類各專業;B、任何一眼近視度數大於800度、斜視、嗅覺遲鈍、口吃的考生,不宜報考醫學類專業
醫學可分為現代醫學(即通常説的西醫學)和傳統醫學(包括藏醫蒙醫維醫、朝醫、彝醫、壯醫、苗醫傣醫等)多種醫學體系。不同地區和民族都有相應的一些醫學體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印度傳統醫學系統也被認為很發達。
研究領域大方向包括基礎醫學、臨牀醫學、法醫學、檢驗醫學、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康復醫學等。
基礎醫學包括:醫學生物數學,醫學生物化學,醫學生物物理學人體解剖學,醫學細胞生物學,人體生理學,人體組織學人體胚胎學,醫學遺傳學,人體免疫學,醫學寄生蟲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病毒學人體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醫學實驗動物學,醫學心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醫學信息學,急救學,護病學,新中心法則
臨牀醫學包括:臨牀診斷,學實驗診斷學,影像診斷學+放射診斷學+超聲診斷學+ 核醫診斷學* ,臨牀治療學, 職能治療學,化學治療學,生物治療學,血液治療學,組織器官治療學,飲食治療學,物理治療學,語言治療學,心理治療學內科學,外科學,泌尿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老年醫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口腔醫學,傳染病學皮膚醫學,神經醫學,精神病學腫瘤醫學 ,急診醫學,麻醉學護理學,家庭醫學,性醫學,臨終關懷學,康復醫學,保健醫學,聽力學

理工農醫類起源

中、西醫學的起源大致相同。主要包括:①救護、求食的本能行為。如動物受傷會舐其傷口、遇熱會避入水中,人與動物一樣有着本能救護。人類的求食本能在尋找食物時,逐漸發現了葱、姜、蒜、粳米薏米等雖為食物或調味品,卻具有治病作用;②生活經驗創造了醫學。先古人類通過勞動製造出利器,從而產生了砭石、骨針等醫療器具,逐漸掌握了運用工具治療疾病的經驗。與此同時,人們發現活動肢體可以舒筋活絡,強身健體,“導引術”、“五禽戲”的形成,也是古代人們積累生活經驗後產生的保健養生觀;③醫、巫的合與分。由於原始人受制於智力尚未開化,對自然界的變化以及宇宙間的一切反常現象,心存恐懼,難以做科學、合理的解釋,因而誤以為有超自然的力量主宰其中。故巫、醫合流曾是中、西醫學共有的一段歷史。在中醫學的歷史進程中,“祝由”術沿襲數千年,屬於元明臨牀“十三”科之一,但以醫學為目的的解剖可追溯到公元11年(西漢王莽新朝三年),是中國古老的實證醫學萌芽。由於儒、釋、道三教合流所形成的中國文化格局,“重道輕器”衍生出的務虛傾向,重體悟而疏實證,必然缺少邏輯推理,致使中國的實證醫學成就在日後難以與西方醫學同日而語。古埃及醫師運用唸咒、畫符和草藥治病,前二者就是巫醫。西醫在古希臘時期就開始醫巫分家,亞里士多德曾詳細描述了動物的內臟和器官,古希臘醫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唯物主義哲學運用於醫學之中,在《論聖病》中説:“被人們稱為‘神聖的’疾病(指癲癇和一些精神患者),在我看來一點也不比其他病症更神、更聖,與其他任何疾病一樣起源於自然的原因。只因這些病症狀奇異,而人們對它們又一無所知,充滿疑惑,故而將其原因和性質歸之於神靈。”亞里士多德所創立的唯物主義醫學體系,加快了醫學科學化的進程;④軸心時代中、西醫學的峯巔之作。雅斯貝而斯曾説:“如果歷史有一個軸心,那麼我們就必須將這軸心作為一系列對全部人類都有意義的事件,……發生於公元前800至200年間的這種精神歷程似乎構成了這樣一個軸心。……非凡的事件都集中發生在這個時期。……並且是獨立地發生在中國、印度和西方”。這一階段,是東、西方哲學、科學、文化發展的重要時期。此時諸子蜂起,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學派林立,形成了空前絕後的學術繁榮局面,對中華文化的發展起了奠基作用;處在古典希臘文明的開創時期,出現了德謨克利特、費底亞斯、阿基米德蘇格拉底等哲人和智者。在東、西方科學和文化昌明的大背景下,《黃帝內經》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代表着中、西兩座醫學的峯巔之作便自然而然的誕生了。《內經》的問世,標誌着中醫學已從簡單的臨牀經驗積累,昇華到系統的理論總結。關於《希波克拉底全集》,意大利著名醫史學家卡斯蒂格略尼認為:“是自然科學幾乎沒有萌芽的時代,在醫術上具有先進性的最寶貴的代表文獻。希波克拉底學派的醫學雖然在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的知識上有缺陷,雖然只是很少而粗略地研究過動物,但是它主要是建立在臨牀實驗和哲學推理的基礎上,終能使醫學提高到難以超過的高度。這是歷史上最有意義的現象之一,並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為它説明通過經驗,實際觀察和正確的推理,可以得到極有價值的寶貴材料,……他的確解決了醫學歷史上具有決定性傾向的開端。”比較《黃帝內經》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二者的理論建構有諸多相似之處:廢巫存醫、整體觀念、調節平衡、哲學思辯、臨牀實踐。其中《黃帝內經》強調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從外測內,可以不依賴解剖形態學而照樣診治疾病。其理論體系是自洽的,難以突破;《希波克拉底全集》雖然沒有系統的解剖學和生理學等基礎知識,但卻強調具體的解剖結構,為醫學的實證開了先河。這些差異為中、西醫學的日後分向而行埋下了伏筆。

理工農醫類發展

東、西方文化歷史背景是中、西醫學形成、發展的土壤。公元2世紀東、西方的兩位醫學巨匠張仲景和蓋倫,傳承了不同的學術思想,創建了迥異的醫學範式,發展和完善了不同的理論體系,使中、西醫學各自走向了兩條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在漢代醫學家張仲景所著述的《傷寒雜病論》之前,就有《內經》、《難經》、《本草經》等古典醫藥典籍。張仲景總結了漢代以前的醫學成就,繼承了《內經》等基本理論和豐富的醫藥知識,結合自己的臨牀實踐,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其貢獻在於確立了中醫學辨證論治的理論體系,為後世中醫臨牀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西方,蓋倫的一生生活在羅馬帝國時安東尼父子的執政期。彼時,羅馬帝國的繁榮,為蓋倫的醫學成就、以及西方醫學的昌盛,提供了可靠的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保證。蓋倫繼承希波克拉底的學術思想,著述200餘部著作,現存的83部著作中,內容涉及解剖、生理、病理、衞生、藥物、《希波克拉底文集》研究、哲學、語言學、邏輯學、數學、歷史、法律等。倡導實證醫學,他的科學方法論具有重視實驗、疾病局部定位思想、重視形式邏輯、強調演繹法等特點,對後世西醫學的發展影響深遠。
中、西醫學在張仲景和蓋倫完全相悖的醫學範式引導下,開始步入了分道揚鑣的歷史進程。在中華文化強調“中和”的大背景下,學術界便有了“海納百川”的寬鬆氣氛。出現了學術流派精彩分呈,如瘟病的寒温之爭,經方時方之別等。中醫學按張仲景的思維範式,蓬蓬勃勃的發展起來了。隨着科學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特別是醫療實踐的發展,最初的中醫學理論已無法詮釋新的科學事實,因此,醫學理論必須不斷創新,才能適應社會需要,這就促使中醫學進入漢代以後,呈現出全面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共包括四個時期:

理工農醫類魏晉隋唐時期

由於重視總結臨牀經驗,並繼承整理發揮《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經典醫著的理論,出現了眾多名醫名著。如晉代王叔和的《脈經》和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理工農醫類宋金元時期

中國經濟和科學技術日益發展,學術文化領域百家爭鳴,特別是思想家的革新精神,為中醫學理論的創新和突破性進展,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背景。宋代陳無擇著《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一書,提出三因學説;併產生了最具盛名四大學派,劉完素倡導火熱論;張從正力倡“攻邪論”;李杲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論;朱震亨創造性地闡明瞭相火的演變規律。

理工農醫類明清時期

是中醫學理論綜合彙編、深化發展,臨牀各科辨證體系豐富、提高階段。如明代樓英的《醫學綱目》和王肯堂的《證治準繩》,清代吳謙等編著的《醫宗金鑑》和陳夢雷主編的《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等。王清任著《醫林改錯》,注重實證研究,糾正了古醫籍中關於解剖知識的某些錯誤,肯定了“腦主思維”,發展了瘀血理論。温病學説的形成和發展,標誌着中醫理論的創新與突破,吳有性著《温疫論》,葉天士著《温熱病篇》,吳鞠通著《温病條辨》等,在藥物學研究方面,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總結了16世紀以前中國藥物學研究的成就。
而西方醫學隨着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逐漸進入了中世紀的千年黑暗,科學變成了神學的奴婢,牧師取代醫師。從13世紀開始,始漸復明,直到15世紀,衝破封建宗教藩籬,才得以迅速發展。維薩里開創現代解剖學,並創立解剖生理學;1731年意大利摩爾幹尼創立了病理解剖學;1855年德國魏爾嘯創建了細胞病理學;與此同時西方科學方法論對醫學發展具有指導作用。以實驗為主的實證方法(觀察實驗和比較分析)、及對醫學研究中的“經院哲學”的徹底決裂、依靠各門自然科學所提供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培養了醫學家們的科學意識,賦予了醫學的自然科學屬性,使其擺脱了思辯推理的玄想而成就了生物醫學模式下的實驗科學。至此中醫學在實證醫學領域已無法於西醫同日而語。但中醫學相對於西醫學的優勢是從宏觀入手,注重整體,強調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之間的聯繫,重視辨證,主張“三因治宜”的個體化診療方略等。
3.數化類包括應用化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材料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工業設計、自動化
條件限制:A、色弱的考生不能報考化學類、化工類、材料化學。B、任何一眼近視度數大於800度的考生不宜報考化工與製藥類,一眼失明另一眼近視度數大於800度的考生不宜報考應用化學。
4.工程類包括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給水排水工程、資源科學與工程、交通工程、工程力學、車輛工程、測繪工程、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建築學、景觀建築設計
就業前景:市場行情相當看好,屬緊缺人才。景觀建築設計專業畢業生可在各建築設計院建築裝飾設計公司、各類建築裝飾公司、園林景觀設計單位、政府有關管理部門、房地產開發公司、各類專業設計事務所等單位工作,或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
條件限制:A、色弱、色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體攜帶的考生不能報考食品科學與工程。B、色盲考生不能報考交通運輸類專業輪機工程。C、任何一眼近視度數大於400度的考生不宜報考測控技術與儀器、服裝設計與工程類;近視度數大於800度的考生不宜報考測繪工程、交通工程專業。
5.環境資源類包括環境資源與城鄉規劃管理、生物科學、環境科學、生態學、動物科學
條件限制:A、色弱、色盲的考生不能報考生物科學類、生物工程類、生態類、環境工程、動物科學。B、肺、肝、腎、脾、胃腸等動過較大手術、曾患有心肌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慢性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等病史,甲狀腺機能亢進已治癒一年的考生,不宜報考環境科學類、環境生態類。C、任何一眼近視度數大於400度的考生不宜就讀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大於800度的不宜就讀環境生態類、環境科學類專業。
6.農業生產對象的多樣性和生產條件的複雜性,決定了農業科學的範圍廣泛和門類繁多,其中有側重基礎理論的,也有側重應用技術的。隨着有關學科的相互滲透,新的研究領域層出不窮,學科內容範圍還在不斷擴大。
根據目前狀況,除林業科學水產科學另有相對獨立的學科體系外,農業科學可以大體概括為五個主要門類,每個門類又有若干學科及其所屬分支。
農業環境科學農業環境是農業生物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廣義上也包括有機環境,即農業生物以外的其他生物因素,但習慣上常指日照、温度、水、大氣、土壤等無機環境條件。農業環境科學就是以農業生物-環境的發生和發展、組成和結構、調節和控制、改造和利用等為研究內容。目前比較成熟的分支學科有土壤學、農業氣象學等。農業工程學包括農田水利科學等也是農業環境科學的組成部分,但已發展成為獨立的學科。
作物生產科學也稱農學或農藝學。其研究對象除大田作物外,還包括果樹、蔬菜、花卉等園藝作物。作物生產是一個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複雜過程,作物生產科學的這種綜合性常常使它同自然科學的一些學科難以截然分割,但在實踐中也已經發展出一些比較系統的學科。
作物育種學作物栽培學的作用在於提高作物的產量、品質和抗逆能力,甚至改變植株植物器官的構型,使之適應栽培、包裝和貯運等措施的需要。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雜草學農藥科學等的作用則在於最大限度地減少作物生產中的損失。
隨着研究的深入,這些學科一方面進一步分化,如植物病理學又細分為植物病原真菌學植物細菌病學、植物病毒學、植物線蟲病學、植物免疫學等;另一方面,它們又趨向於綜合,如病蟲害防治中綜合防治的運用、植物保護措施與育種、耕作栽培措施的結合等。這又導致生態學和系統科學等在農業生產中日益受到重視。
畜牧科學是為經濟地增產優質家畜家禽和肉、奶、蛋、皮毛等畜產品服務的科學。其中,家畜育種學的發展以及雜種優勢利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術的應用,已經大大加速了良種畜禽繁殖的速度。家畜營養學的進步,日益清楚地揭示了各種家畜在不同情況下的營養需要,和各種營養元素在許多飼料中的含量。
電子計算技術應用於最佳飼料方案的研究,有力地促進了飼料工業的發展和畜禽生產的機械化和工廠化,提高了飼養的密度和勞動生產率,縮短了生產週期,並使產品更加規格化。
獸醫學是一門獨立性較大的學科,不少國家不把它列入農業科學的範圍之內。但由於它與畜牧科學關係密切,許多情況下仍將二者相提並論。
獸醫學的重要性在於它為改善畜牧業的環境衞生條件、預防診治畜禽疾病,從而減少因病害而導致的經濟損失提供了可能。在畜牧生產愈益趨向工廠化和集約化的條件下,獸醫學的作用將更加突出。獸醫學的下屬分支主要包括獸醫微生物學獸醫寄生蟲學家畜傳染病學、獸醫內科、獸醫外科獸醫產科和獸醫藥物學等。
農業工程科學是現代農業生物學和現代工程學相結合的一門應用科學。它綜合應用各種工程技術知識,為改善農業生產(包括農產品加工、貯運)的工藝技術和環境條件服務,有時也包括為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服務。
早期的農業工程主要只研究解決有關農業機械的設計、製造、使用管理和銷售服務方面的問題。現在的研究範圍已擴及農業建築環境控制、水土資源、農村能源的開發利用等。以農業系統為對象的農業系統工程學應用於農業佈局水域生態系統、農作物羣體生理和害蟲綜合防治等方面,將為農業生產的系統化、定量化和最優化研究提供重要手段。
農業經濟科學以農業中的生產關係生產力運動規律為對象,研究農產品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諸過程中的各種社會關係,以及農業生產力諸要素利用和組合狀況,農業內部各生產部門的比例關係與佈局、農業生產技術措施經濟效果等。其中有的已形成相對獨立的分支學科,如農業生產經濟學管理經濟學等。

理工農醫類基本信息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相近專業:園藝、植物保護

理工農醫類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作物生產、作物遺傳育種以及種子生產與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及其它相關的部門或單位從事與農學有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理工農醫類知識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具備紮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理論知識
2. 掌握生物學科和農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3. 具備農業生產,特別是作物生產的技能和方法;
4. 具備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基本知識,瞭解農業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科學前沿和發展趨勢
5. 熟悉農業生產、農村工作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6. 掌握科技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7. 有較強的調查研究與決策、組織與管理、口頭與文字表達能力,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處理和創新的基本能力

理工農醫類課程設置

主要課程:植物生理與生物化學、應用概率統計、遺傳學、田間試驗設計農業生態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育種學種子學、農業經濟管理、農業推廣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科研訓練、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等,一般安排不少於30周。
主要專業實驗:作物發育形態、田間診斷、作物雜交和選擇、種子生產。

理工農醫類開設院校

西北地區:
青海大學(211工程院校)甘肅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11工程院校)石河子大學(211工程院校)新疆農業大學寧夏大學(211工程院校)

理工農醫類專業介紹

電子信息科學:該專業培養具備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嚴格的科學實驗訓練和科學研究初步訓練,能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和行政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科技開發、產品設計、生產技術管理工作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該專業畢業生具有寬領域工程技術適應性,就業面很廣,就業率高,畢業生實踐能力強,工作上手快,可以在電子信息類的相關企業中,從事電子產品的生產、經營與技術管理和開發工作。主要面向電子產品與設備的生產企業和經營單位,從事各種電子產品與設備的裝配、調試、檢測、應用及維修技術工作,還可以到一些企事業單位一些機電設備通信設備及計算機控制等設備的安全運行及維護管理工作。
2.醫學:處理人健康定義中人的生理處於良好狀態相關問題的一種科學,是以治療預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體生理機體健康為目的。指按着社會的需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醫藥衞生人才的教育活動。一般多指大學水平的醫學院校教育。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醫學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人類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對人類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作出分類鑑別的能力。
就業方向:有關職業指導專家表示,隨着醫療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民辦醫院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這會使臨牀醫學專業的學生更為搶手。另外,由於人們的工作壓力生活壓力不斷增大,人的患病率也在增加,現有的醫療系統還不能滿足更多病人的需要,這就形成了醫療行業的賣方市場。所以,只要找準定位,會越來越吃香。
現代的醫學
現代科學技術,不是單單研究一個個事物,一個個現象,而是研究事物、現象的變化發展過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間的關係。由“整理材料”的科學,發展成為嚴密綜合起來的體系。
近代醫學經歷了16~17世紀的奠基,18世紀的系統分類,19世紀的大發展,到20世紀與現代科學技術緊密結合,發展為現代醫學。20世紀醫學的特點是一方面向微觀發展,如分子生物學;一方面又向宏觀發展。在向宏觀發展方面,又可分為兩種:一是人們認識到人本身是一個整體;二是把人作為一個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密切相互作用的整體來研究。20世紀以來,基礎醫學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基本理論的發展,它有力地推進了臨牀醫學和預防醫學。治療和預防疾病的有效手段在20世紀才開始出現。20世紀醫學發展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科學的進步。各學科專業間交叉融合,這形成現代醫學的特點之一。
20世紀的醫學,由於自然科學的進步,牢固地建立在實驗基礎之上,在技術上有空前的進步;後來人們看到僅從生物學角度來考慮健康和疾病,是有很大侷限性的。1977年美國醫學家G.L.恩格爾 (1913~ )提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主張,即從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三個方面綜合考察人類的健康和疾病問題,以彌補過去單純從生物學角度考察的缺陷,這對未來醫療衞生事業的發展將有重大意義。
總之,20世紀以來,醫學獲得極大發展。在研究層次上,向微觀和宏觀發展,分子醫學系統醫學並進。學科體系上,學科分立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並進。醫學研究的國際化傾向日益明顯;科學成果的取得,不再只是個人努力的結果。
未來醫學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從誕生至今,主要作用還是治已病。二十世紀末,全球醫學界大討論最終結論是:最好的醫學不是治好病的醫學,而是使人不生病的醫學。所以,我們認為未來醫學應該是科學治未病(科學預防),科學治未病就是讓人少得病、不得病。那麼什麼是科學治未病呢?就是身心智疾病全身預測並告知已病、未病是哪些食物多少引起的,通過補缺食,限過食即個性化科學食療達到異病同治目的。適用人羣:未病先防、有病早知、重病康復。危急重症需要中藥、西藥、手術和放化療等,而未來醫學即科學治未病則是採用綠色療法膳食平衡防治身心智疾病。人是大自然創造的,食物養育了人類,世界上任何一種食物都有藥物作用,長期偏食即膳食結構不科學、不合理、不平衡則百病叢生,甚至死亡。世界衞生組織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均衡營養適量運動、充足睡眠、戒煙限酒。
3.數化類: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化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及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受到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具備運用所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進行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就業方向:畢業生主要在精細化工相關企事業單位、商貿公司從事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生產管理生產監督、環境監測、質量檢驗、技術服務等工作。還可到相關行業從事化學品的應用研發、安全管理、質量檢測等工作
4.工程類:本專業培養具有較紮實自然科學知識,較好人文科學知識,較強的計算機、外語、管理等方面應用能力與水文資源及水環境方面專業及專業基礎知識,能在水利、能源、交通、城市建設、農林、環境保護等部門從事水文、水資源及環境保護方面勘測、規劃設計、預測預報、管理、技術經濟分析以及教學和基礎理論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畢業後可就業於國土資源、水利、水資源、城建、環保、交通等部門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管理、設計和生產等方面的工作。如國家有關部委和地方水文工程勘察設計院、環境監測單位專業規劃設計研究院(如水利勘察設計研究院、電力設計研究院、煤炭設計研究院、建築設計研究院等)、工程施工單位中外合資企業、教育部門、部隊等,也可在水文學及水資源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研究生專業繼續深造。
5.環境資源類: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在城鄉規劃環境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管理及信息產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城鄉土地區域規劃信息系統設計及運營、管理、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專業人才。
就業方向:1.隨着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觀的貫徹與落實,未來在資源利用與環境方面大有發展前途。2.就業方向就是農業局,環保局還有就是土肥站等3.就業主要面向政府單位、科研院所、學校等
6.農學資源:
早期的農學,《漢書 藝文志》已經專門列有“農家”論著共有9家,114篇。其中記載的“六國時”農學作品基本上一無所存,我們所看到的專論農業的先秦文獻,只有《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四篇。
《呂氏春秋》中的《上農》等四篇,是先秦最系統的農學著作,其內容大致採自《后稷農書》。《后稷農書》應當是戰國較早時期的作品。這一農書,在《漢書 藝文志》中沒有提到,可見它早已失傳,幸而在《呂氏春秋》中保留了這一部分。其中,《上農》篇講的是農業政策;《任地》、《辯土》、《審時》三篇,講的是農業技術
我們還能看到的漢代農書,有《汜勝之書》和《四民月令》。
現代農業科學的形成只有100多年的歷史,但其發生、發展的過程源遠流長。古代天文、物候、曆法、測量等知識的形成,實際上都與人類早期的農業生產實踐有關,是當時人們對農業生產條件、季節更替規律,以及土地利用方法等探索成果的反映。
後來,人們從企圖認識農業環境,進步到設法改變環境條件和農業生產對象本身,就又促進了土壤耕作、施肥、灌溉,以及作物的品種選育和栽培、家畜的飼養和繁育等方面知識的逐步系統化。篇幅浩瀚的中國農書,為古代農業研究的光輝成就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19世紀中葉以後,自然科學如生物學、化學、生理學、遺傳學、昆蟲學、微生物學、土壤學和氣象學等的研究成果,及其實驗方法逐漸被應用於農業,促進了農學研究從經驗水平到現代農業科學的質變。1840年李比希的經典著作《有機化學在農業和生理學上的應用》的發表,一般認為標誌着現代農業科學系統發展的開始。
從此,以實驗為基礎的各門農業科學先後形成。農業化學在作物栽培中的應用,導致了化學肥料工業的建立和植物生理學植物營養學的發展,作物栽培技術也因而更加科學化。孟德爾遺傳定律和基因學説的提出,導致現代作物育種學的誕生。隨着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解剖學和遺傳學等學科的原理用於畜牧生產,家畜的育種、繁育和飼料科學以及獸醫學等也迅速發展起來。
20世紀初,動力機械特別是內燃機拖拉機和其他機動農具逐步推廣,以畜力為農業動力的局面發生變化,加速了農業機械化的進程。由此而形成的農業機械科學,為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率提供了理論基礎。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合成化學工業興起,促進了對各種農藥、除草劑農用塑料等的研究,植物保護手段日益改進。隨着細胞遺傳學分子遺傳學的發展,遺傳工程等生物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研究開始取得成果,預示着育種技術的一場新的革命。而生態科學和系統科學在農業中的應用,則從宏觀上為農業科學的發展開拓了新的途徑和領域。
與此同時,由核技術、電子計算機和遙感、遙測等提供的新的研究手段,也已經和正在使農業科學研究更加精密化。由於農業科學技術的進步,農業生產者不但已有可能幾倍以至幾十倍地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各種動植物產品的單位產量,有效地改進產品的品質,並極大地減輕因有害生物和不良自然條件而造成的損失。農業科學已經成為農業生產力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農業現代化和高速度地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必要條件
當然,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並非僅僅得益於自然科學。農業經濟科學的發展,對於人們更加自覺地依據經濟規律來進行農業生產,變革和改進農業中的生產關係合理組織農業生產力,改善農產品的生產、流通、分配環節和不斷提高經濟效益,也起了很大作用。

理工農醫類發展前景

在農業生產發展需要的推動下,當前農業科學不論在微觀或宏觀領域裏都在繼續向前發展。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由於許多農業生產問題的解決,要求多學科、多專業的配合,農業科學在不斷細分的基礎上走向綜合的趨勢正在加強,從而催生了不少新的學科和新的專業。
如服務於綜合治理低產區域的國土區域治理科學為培育高產、優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優良品種,而集合遺傳育種、植物病理、植物生理等不同學科知識於一體的“遺傳評價與利用”專業等。研究手段正進一步快捷化和精密化。同時廣泛的科學研究協作和國際合作研究也在進一步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