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玕,漢語詞語,讀音為láng gān,意思是中國神話傳説中的仙樹,其實似珠。
- 中文名
- 琅玕
- 語 種
- 中文
- 拼 音
- láng gān
- 詞 性
- 名詞
- 解 析
- 其一指美玉,其二指珠樹
琅玕解釋
編輯1.似珠玉的美石。2.傳説和神話中的仙樹,其實似珠。3.指仙樹之實。4.比喻珍貴、美好之物。比喻佳餚。5.比喻珍貴、美好之物。比喻優美文辭。6.形容竹之青翠,亦指竹。7.喻冰凌。8.猶闌干,縱橫散亂貌。
琅玕出處
編輯元·王旭《離憂賦》:“佩琅玕而服明月兮,裁青霞以為裾;懷真符而欲獻兮,顧君門而躊躇。”
清·孫枝蔚《牛飢紀事二十二韻》:“獸醫歸部伍,柴藥貴琅玕。”
晉·葛洪《抱朴子·袪惑》:“﹝崑崙﹞有珠玉樹,沙棠、琅玕、碧瑰之樹。”
清·孫枝蔚 《壽李書雲都諫》詩:“阿閣亙中天,其上巢凰鳳。飽食惟琅玕,亮音聞高罔。”
《文選·張衡》:“揖讓而升,宴於蘭堂,珍羞琅玕,充溢圓方。” 李周翰 注:“羞,飲食也。琅玕,玉名,飲食比之。”
唐·陳子昂《晦日宴高氏林亭序》:“列珍羞於綺席,珠翠琅玕;奏絲管於芳園, 秦 箏 趙 瑟。”
明·楊珽《龍膏記·旅況》:“裁錦字,吐琅玕,有才無命説應難。”
宋·梅堯臣《和公儀龍圖新居栽竹》之二:“聞種琅玕向新第,翠光秋影上屏來。”
清·吳偉業《又題董君畫扇》詩之二:“湘君浥淚染琅玕,骨細輕勻二八年。”
宋·周邦彥《紅林檎近》詞:“風雪驚初霽,水鄉增暮寒,樹杪墮飛羽,檐牙掛琅玕。”
《隸釋·漢成陽令唐扶頌》:“君臣流涕,道路琅玕。”
明·張煌言《感遇》詩:“多少雄心空對酒,能無清淚滴琅玕。”此形容淚珠。
[1]
- 參考資料
-
- 1. 資料 .漢典[引用日期201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