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現象1980

鎖定
《現象1980》是CCTV-1 [2] 
2007年06月13日首播的一部紀錄片。 [2] 
中文名
現象1980
集    數
40 集
在線播放平台
央視網 [3] 

現象1980內容簡介

80年代是中國一個宏大時代的開篇,是我們現在生活的開始。《現象1980》將透過那是轟動一時的人和事,為您解讀這個特殊的年代。 [1] 

現象1980央視播出

首播頻道:CCTV1 [2] 
首播日期:2007年06月13日 [2] 

現象1980分集目錄

  • 第一輯 第1集 夢迴紅樓 [3] 
  • 第一輯 第2集 漂過母親河 [4] 

現象1980分集劇情

    第一輯 第1集 夢迴紅樓3

    二十年前,二十歲的成都小夥子歐陽奮強因為電視劇《紅樓夢》而成名。但也是他扮演的賈寶玉太深入人心,歐陽奮強以後的演員生涯陷入了困境。二十年來,從一名演員成功地轉行成為導演,並得到了中國電視劇界幾乎所有的獎項,但對於更多的人來説,他依然還是當年的“賈寶玉”。3


    第一輯 第2集 漂過母親河4

    20年前,那是曾深深打動每一箇中國人的社會事件,它由一羣無名者發起,同樣由一羣普通人完成,他們讓一個美國人企圖創造首漂長江的世界紀錄的夢想破滅。成功的背後,有10個熱血男兒永遠長眠在母親河的懷抱。4


    第一輯 第3集 如果青春可以重來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13歲的寧鉑成了第一個少年大學生,也成了記者們追逐的對象。一時間,這個被冠以“神童”頭銜的孩子,成為全國兒童學習的榜樣,也成為父母們教育子女的新模式。5


    第一輯 第4集 青春背影

    1979年10月,由張仃、袁運生、袁運甫等藝術家共同創作的首都機場壁畫宣告完成。其中,袁運生創作的《潑水節-生命的讚歌》中大膽繪入3個沐浴的傣家女裸體,海外媒體稱,“中國在公共場所的牆壁上出現了女人體,預示了真正意義上的改革開放。”而壁畫隨後面臨的竟是十年被遮擋的命運,尋訪壁畫背後的故事。6


    第一輯 第5集 壁畫背後

    在人們的記憶中,汪國真的名字是和青春聯繫在一起的。他的詩曾被千萬少男少女誦讀,他是80年代的流行符號,他的風靡成為一種現象。今天,這個名字已有些遙遠,通過《青春背影》,讓我們再去尋找記憶中那段詩歌的美好時光。7


    第6集 第一輯 第6集 風起張薔

    80年代中期,隨着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大,流行音樂滲透進人們的生活,成為這一時期中國人主要的娛樂方式,流行歌手應運而生。十六歲踏足歌壇,頂着一頭像鳥窩似的爆炸頭,“劈”着嗓子翻唱了無數境外流行歌曲的張薔,憑藉超過千萬的專輯銷量,成為早期中國流行樂壇的代表人物。8


    第7集 第一輯 第7集 我的《父親》

    1980年,尚在四川美院學畫的羅中立以超級寫實主義的作品《父親》一舉成名。這幅作品以紀念碑式的構圖,刻畫出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深深打動了無數中國觀眾,評論稱:這幅畫宣告了一個神的時代結束,一個人的時代開始。羅中立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畫壇的一面旗幟。9


    第8集 第一輯 第8集 傻子瓜子

    1980年12月,個體户年廣久註冊了“傻子瓜子”商標。隨着這一品牌的打響,年廣久的生意越做越大,1982年僱工達140多人,日產瓜子5000公斤,月營業額60萬元。這在80年代初的中國引起軒然大波,一度被稱為資本主義的私營企業。鄧小平曾兩次發表關於“傻子瓜子”的講話,年廣久的個人命運也隨着時代的發展幾度沉浮。10


    第9集 第一輯 第9集 回鄉之路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台灣老兵開始尋訪在大陸的親人。三十多年的分別沒有冷卻血脈的温熱,那個時候,在海峽兩岸,經常上演着親人相見喜極而泣的感人場面。11


    第10集 第一輯 第10集 返城

    隨着文革的結束,上山下鄉運動徹底終結,一批批知青開始考慮回到城市的問題。在雲南,有一羣知青為了爭取能夠重返城市作出了各種努力。對於他們來説,在雲南邊陲的青春是一段苦澀和甜蜜混雜的難忘歲月。12


    第11集 第二輯 第1集 昨日鄉戀

    這是刊登在1980年2月號《歌曲》雜誌上的一則啓事:《歌曲》雜誌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聯合舉辦的“聽眾最喜愛的歌曲”評選活動開始進入投票階段。這樣的評選已經多年沒有舉辦過了,上一次還是1964年。羣眾投票評選出當時最受歡迎的歌曲是《我們走在大路上》、《高舉革命大旗》、《社員都是向陽花》等。13


    第12集《現象1980》 第二輯 第2集 鋼筆書影

    一本字帖一版再版,行銷近30春秋;從地質隊員成為鋼筆書法的領旗人,字帖的作者龐中華走過了一條頗具爭議的道路。回望上個世紀80年代曾經風靡全國的鋼筆書法熱潮。14


    第13集《現象1980》 第二輯 第3集 籃球巨人

    1968年春節,在山東東明縣的集市上,一個身高遠超出常人的小夥子被當地體委幹部發現了,這個小夥子的命運也因此發生了改變,他就是穆鐵柱,那一年他19歲。很快,穆鐵柱作為體育人才被推薦到省體委,但不久後卻又被省體委退了回來,原因是穆鐵柱從未接受過正規體育訓練,並且年齡太大,不再具備培養價值。15


    第14集《現象1980》 第二輯 第4集 聯想驚蟄

    2002年冬日的一天,北京中關村大街一如往常喧鬧嘈雜。13位年過半百的老人相約在一起,他們避開擁擠,來到一間即將拆除的平房前做最後的留念。18年前,這裏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傳達室,也是後來為中國人熟悉的“聯想集團”的誕生地。老人們的合影成了這間平房最後的影像,幾天後,小平房被推倒。

    16


    第15集《現象1980》 第二輯 第5集 純情往事

    位於江西省廬山腳下的這座電影院,自1980年以來,每天從早到晚只放映《廬山戀》一部影片。今天,來到廬山看電影,已成為固定的旅遊項目。1979年秋天,一位老人來到廬山,他此次前來不是旅遊,而是為一部正在籌拍的電影選景。作為上海電影製片廠的老導演,黃祖模曾執導過多部影片,文革中他受到衝擊,失去了拍攝電影的權力,1979年,黃祖模重新回到了他心愛的電影事業。

    17


    第16集《現象1980》 第二輯 第6集 童話大王

    三十年前,中國剛剛度過一場浩劫,人們終於能看到街道上正在恢復正常的秩序。報刊上出現了對這場浩劫的反思,《人民文學》雜誌發表了短篇小説《班主任》;《文匯報》刊登了小説《傷痕》。一個22歲的文學青年從中感受着社會的變化,更令他感到興奮的是,在一份叫做《汾水》的雜誌上,他看到自己作品的發表,這是一首諷刺小詩《姚文元的筆》,作者署名鄭淵潔。

    18


    第17集《現象1980》 第二輯 第7集 海港的記憶

    2005年2月,電影《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上映。影片中,“母親”這一角色沒有引起太多的人注意。少數細心的觀眾在片尾的演職人員表中發現,“母親”的扮演者是蘇小明。正是這個蘇小明,二十多年前,她和她的歌聲,在中國的音樂界掀起了軒然大波。蘇小明出生在北京,母親是一名舞蹈演員,從小蘇小明就顯示出音樂方面的天賦。

    19


    第18集《現象1980》 第二輯 第8集 鐵飯碗

    在計劃經濟年代裏,“鐵飯碗”有着特別的含義,它代表着擁有一份永久的工作,可以一干到老,然後領退休工資。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國營工廠這些地方工作的正式職工,他們端的就是“鐵飯碗”。“鐵飯碗”這個詞的出現要追溯到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時期。在當時“超英趕美”的形式下,集體企業紛紛升格為全民所有制企業,工資和福利由國家全包。

    20


    第19集《現象1980》 第二輯 第9集 出國潮

    北京中關村,每逢週末都會有許多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匯聚到這裏,他們是來參加定期舉辦的留學諮詢講座。很多人是慕名而來的,在如今的出國留學羣體裏,很少有人不知道這位簽證諮詢專家的名字。28年前,徐小平第一次接觸到來自國外的衝擊時,他和這些學生年齡相仿。

    21


    第20集風雨陳埭鎮

    30多年前,人均收入僅有52元的鄉鎮,一躍成為福建省第一個億元鎮;僑鄉陳埭鎮的變遷,記錄着中國鄉鎮企業發展的悲與喜。22


    第21集《現象1980》 第三輯 第1集 改革明星

    自感是籠中小鳥的張光照在浙江電視台文學編輯室看了一年來稿之後,幸運地迎來了機會。被《浙江日報》報道的一位大膽改革的廠長事蹟所感染,張光照和他的同事商量以此為原型創作一部紀實電視劇。為了劇本創作,1983年春天,他來到了故事的發生地,浙江海鹽襯衫總廠。

    23


    第22集《現象1980》 第三輯 第2集 人生之路

    1980年第五期《中國青年》雜誌,16開本,白卡紙印刷,售價2角2分。封面中,綻放的白玉蘭在藍天下顯得素雅寧靜。那年夏天,這本薄薄的小冊子攪動了整個中國。他們的激動源於這本《中國青年》裏的一封讀者來信--《人生的路呵,怎麼越走越窄》。

    24


    第23集 《現象1980》 第三輯 第3集 沉重的足球

    1985年5月19日,北京天氣晴朗,氣温26攝氏度,對於很多球迷來説,這是個難以忘懷的日子。三年前,剛剛重返國際足聯的中國足球隊第一次衝擊世界盃。因為沙特隊0:5輸給新西蘭,一隻腳已經跨進世界盃決賽圈的中國隊又被拉了回來,同新西蘭的加賽,中國隊1:2落敗,失去出線機會,與世界盃擦肩而過。

    25


    第24集《現象1980》 第三輯 第4集 西北風乍起

    20年前,一場名為“西北風”的音樂風暴橫掃大半個中國,這批將中國北方民間音樂素材和西方搖滾音樂思維融為一體的音樂作品,使人們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時代氛圍。這是中國流行音樂第一次原創高潮,從《信天游》《黃土高坡》的高亢嘹亮到《大沖擊》中俚俗小調的盛行,從翻錄港台歌曲到原裝正版的磁帶進軍內地,內地流行音樂的春天踏着自己的節拍走來。26


    第25集《現象1980》 第三輯 第5集 瘋狂的君子蘭

    1984年夏天,長春的一家報紙上刊發了一則公安局幹警們慶功的消息,他們剛剛破獲一起重大搶劫案,四名來自鞍山的歹徒全副武裝,搶劫的目標卻是一盆小小的花卉。吸引這些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花卉名叫君子蘭。在此一年前,《文匯月刊》刊登了一篇名為《瘋狂的君子蘭》的小説。描寫了一個北方小城裏人們對君子蘭的狂熱,其中也講述了類似的搶劫殺人案。27


    第26集《現象1980》 第三輯 第6集 金牌的背後

    這是拍攝於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一張照片,照片上的女孩名叫高敏,是四川省體校的一名跳水運動員。和同齡的孩子不同,十四歲的高敏在體校中過着封閉式的生活,宿舍裏一台14寸黑白電視機,是她瞭解外面世界的惟一窗口。1984年夏天,在電視機閃爍的畫面中,高敏看到了奧運會的消息。28


    第27集《現象1980》 第三輯 第7集 頑主的喧囂

    1985年2月,《當代》雜誌上登出了上一年度當代文學獎的獲獎名單,再長長一串名單的末尾,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他獲得了新人新作獎二等獎。一等獎空缺。三年後,這個名叫王朔的作者的一部小説,被改編成電影,在影片中一個自稱是作家,但從沒獲得過任何文學獎的青年,給自己評了一個所謂的三T文學獎,獎品是一個醃鹹菜的罈子。29


    第28集《現象1980》 第三輯 第8集 跟我學

    1981年北京初秋時節,在英國廣播公司英語教學節目部工作的凱瑟琳?弗勞爾(Katherine?Flower)來到中國。此時,英國廣播公司製作的教學片《跟我學》,正在世界各國進行推廣。曾經擔任法語版節目主持人的凱瑟琳,這一次又成為中文版《跟我學》節目的主持人,與中央電視台開展合作。30


    第29集《現象1980》 第三輯 第9集 致富傳奇

    劉永好的家,在四川省新津縣古家村。他是四兄弟中排行最小的。劉家四兄弟先後考進了大學,畢業後都分配在國營工廠和機關單位裏。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方針。在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開始推行。安徽鳳陽縣率先實行包產到户。“包產到户”第一年,鳳陽縣農民賣給政府的糧食,相當於過去26年間的總和。31


    第30集《現象1980》 第三輯 第10集 歌之媒

    1985年4月3日,《北京晚報》第三版右上角,一塊不大的地方,刊登了這樣的新聞:一支名叫威猛的英國樂隊將於七天後來華演出。由喬治.邁克爾和安德魯.維治利組成的威猛樂隊,是此時英國最走紅的流行樂隊之一。32


    第31集《現象1980》 第四輯 第1集 擂台

    因為一場比賽,很多人知道了一個叫聶衞平的人。因為聶衞平,很多人才知道什麼是圍棋。1985年11月,經過長達一年的艱苦比賽,年輕的中國棋手聶衞平取得了首屆中日圍棋擂台賽的勝利。八十年代中國的圍棋熱就此拉開序幕。從1984年到1996年的13年間,中日圍棋擂台賽共進行了11屆,中國隊以7:4獲勝。聶衞平連勝11場,創造了圍棋史上的神話,也因此被中國圍棋協會授予“棋聖”稱號。一名少年棋手如何成長為一代“棋聖”,擂台就是最真切的見證。33


    第32集《現象1980》 第四輯 第2集 時代記錄者

    1976年4月4日,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人們自發聚集到天安門廣場,用白色的絹花和輓聯祭奠剛剛離世的周恩來總理。一批熱愛攝影的年輕人用相機記錄下當時的情形。吳鵬拍攝的《團結起來到明天》、羅小韻的《力挽狂瀾》、王立平的《讓我們的血流在一起》等優秀作品被稱作“四五攝影”。這批年輕人由王志平和李曉斌牽頭,在1979年成立了“四月影會”,並開始舉辦紀實攝影展覽。30年過去了,李曉斌的作品依然廣為流傳,併成為我們解讀20世紀80年代歲月的一個標本。34


    第33集《現象1980》 第四輯 第3集 尋人

    大約三十年前,一場關於湖北神農架“野人”的考察正在進行,史無前例的“野考”規模在科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隨後,一批又一批中外科學家和探險愛好者陸續走進湖北、四川等原始森林尋覓野人。一陣探索科學之謎的熱潮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被掀起。二十多年過後,“野考”熱潮的參與者將為你講述一段鮮為人知的探尋經歷。35


    第34集《現象1980》 第四輯 第4集 夢畫流影

    上世紀80年代初,歷經了十年停滯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開始恢復生產,這個時期的中國動畫創造了產量的一個高峯,《齊天大聖》《哪吒鬧海》《黑貓警長》《葫蘆兄弟》……活潑可愛的動畫形象成為孩子們不可磨滅的童年記憶。隨着時代的發展,國外動畫系列片開始進入中國,加上美影廠的產量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越來越多的電視台開始選擇播出國外動畫片,阿童木逐漸在中國的電視熒屏上獲得更大的空間,孫悟空出現的次數卻越來越少。商業化的市場運作讓中國動畫措手不及。面對國外高效的流水線動畫生產以及國內逐漸增多的外資動畫公司,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如何應對,中國動畫產業又將如何謀求發展?36


    第35集《現象1980》 第四輯 第5集 天橋

    1979年春天,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臨時搭建起的“T”型台上,新中國第一場時裝表演上演了。從沒有過類似經驗的中國,以十分慎重的態度應對,入場券被嚴格控制,只限於外貿界與服裝界的官員和技術人員參與。法國國際級服裝設計師皮爾・卡丹和他的12名模特上演的這一場時裝秀,挑戰了國人的審美觀念,一個嶄新的職業也在這個時期誕生。繼皮爾?卡丹之後,日本和美國的時裝表演隊也相繼來到中國進行表演。見識了幾場外國時裝表演之後,中國人邁開模特步,開始打扮起來,十年間,時裝模特的腳步從中南海的舞台,走向鄉村廣場。在世界的T型台上,中國式的時尚大戲開始上映。37


    第36集《現象1980》 第四輯 第6集 回到未來

    一個8歲的小記者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來到未來世界。在那裏,汽車可以在空中飛行、人造的雞蛋如同西瓜般大小……這便是《小靈通漫遊未來》裏描繪的奇妙世界。小説伴隨着一批又一批孩子長大,為孩子們勾勒了奇異而充滿幻想的未來世界,也成為孩子們認識科學世界的啓蒙讀物。30年過去了,小靈通的許多預言已經變成了現實,最初小説中幻想的“電視手錶”、“隱形眼鏡”都已經走進了人們的生活,曾經的“未來”變成了“現在”。重温這部小説,不知道您的腦海中是否會勾畫出更加神奇的未來世界呢?38


    第37集《現象1980》 第四輯 第7集 劃過歲月的傷痕

    1978年8月11日,《文匯報》發表了一篇大學一年級的學生習作--短篇小説《傷痕》。小説的發表震動了整個中國,引起了無數中國人的情感共鳴,其作者盧新華也一夜成名。《傷痕》的發表,直接促使新時期第一個文學創作思潮--“傷痕文學”的產生。之後,一大批屬於“傷痕文學”範疇的短篇小説呈現在讀者面前,如張潔的《從森林裏來的孩子》、宗璞的《弦上的夢》、叢維熙的《大牆下的紅玉蘭》等等。這些作品直面“文革”製造的苦難,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共鳴。繼而,梁曉聲、張承志、史鐵生、葉辛、張抗抗等知青作家也開始創作此類題材的文學作品,他們已不再單純控訴“文革”罪惡,而是從理性上開始了對“文革”的反思。當《傷痕》的榮耀逝去以後,盧新華又做出了怎樣的選擇?39


    第38集《現象1980》 第四輯 第8集 深圳速度

    今天,深圳國貿大廈在鱗次櫛比的樓羣裏已顯得有些陳舊,但二十年前,它卻是“深圳速度”的代名詞。深圳最早的一批建設者,在荒蕪的小漁村,用汗水和淚水實現着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他們打破大鍋飯,採用按勞取酬的分配方式,寫下了深圳建設的神話。同樣類型項目的建設週期,深圳要快很多。除了改革開放的大環境,引進了國外先進的裝備和技術以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思想解放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當時的深圳,大街小巷都張揚着這個振聾發聵的口號。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深圳的建設者們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這座城市所藴含的勃勃生機。40


    第39集《現象1980》 第四輯 第9集 小眾電影

    經歷過八十年代的中國人心中,都會有一段關於電影的難忘記憶。在那段物質經濟匱乏、文化生活單調的歲月裏,電影成為少數能夠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的藝術形式。但文化解放的“春風”乍暖還寒,大部分電影的放映還具有一股神秘的色彩。因為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開始,包括故事片、譯製片在內的大量電影被禁止公開放映,這些影片從普通人的視線裏消失了。能夠公映的,只是《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紅燈記》等革命題材片。那種只有少數人能看到的“內部電影”,也叫內部參考片和內部資料片,往往一票難求。隨着經濟文化的發展,曾經的“內部電影”逐漸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其本質也發生了變化,演變為面向特定觀眾的“小眾電影”。41


    第40集《現象1980》 第四輯 第10集 新星

    二十多年前,一部叫《新星》的電視劇引來了萬人空巷的收視奇蹟,紅遍大江南北的《新星》究竟是怎樣一部作品?一位新上任的縣委書記,一段政府內部的改革,一個煥然一新的古陵縣城。《新星》塑造了一個年輕改革家的形象,直面現實矛盾的種種鬥爭形態,涵蓋了80年代民眾普遍呼喚改革的內心訴求,片中的主角李向南也成為眾多觀眾學習的榜樣。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話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象徵,《新星》的收視熱潮依賴於它獨特的藝術價值,它是當代中國社會的一面鏡子。雖然80年代已經過去,但《新星》引出的思考以及獲得的巨大反響,已經超出了電視劇藝術自身的範疇。4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