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現象學之基本問題

(2008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現象學之基本問題》是2008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丁·海德格爾。 [1] 
書    名
現象學之基本問題
作    者
馬丁·海德格爾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年
頁    數
473 頁 [1] 
定    價
37 元
開    本
32 開
ISBN
9787532744220

現象學之基本問題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 - 1976)出身於一個天主教家庭,早年在教會學校讀書。17歲時,從一個神父那裏借到布倫坦諾的《亞里士多德所説的存在的多重意義》一書,對存在意義的問題產生興趣。他在大學先學神學二年,後轉入哲學,1913年在弗萊堡大學在李凱爾特的指導下完成博士學位論文《心理主義的判斷學説》,他的講師資格論文題目是《鄧·司各脱關於範疇的學説和意義的理論》。在弗萊堡大學任教期間,他參加胡塞爾主持的研究班。1922-1926年,在馬堡大學任副教授。1927年,為晉升教授職稱,發表未完手稿《存在與時間》。據説,當這本書送到教育部審查時,部長的評語是“不合格”。但就是這樣一本被官員判定為不合格的書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1928年,海德格爾接替胡塞爾,任弗萊堡哲學講座教授。納粹運動興起後,他參加了納粹黨,並於1933年4月-1934年2月任弗萊堡大學校長。因為他與納粹的這段牽連,1945-1951年期間,法國佔領軍當局禁止他授課。海德格爾對於他與納粹的關係,似乎也沒有多少反省,他在1952年出版的《形而上學導論》一書中還説,國家社會主義“這個運動的內在真理與偉大之處”。

現象學之基本問題目錄簡介

導論
1.主題的闡明與大體劃分
2.哲學之概念:哲學與世界觀
3.哲學作為關於存在的科學
4.關於存在的四個論題以及現象學的基本問題
5.存在論的方法特性;現象學方法的三個基本環節
6.講座提綱
第一部分對存在的若干傳統論題現象學的一批判的討論
第一章康德的論題:存在不是實在的謂詞
第二章源於亞里士多德的中世紀存在論論題:何所是(essentia[拉:本質])與現成存在(existentia[拉:實有])屬於存在者之存在建制
第三章近代存在論的論題:存在的基本方式是自然(resextensa[拉:廣延物])之存在和精神(rescogitans[拉:能思物])之存在
第四章邏輯學之論題:一切存在者,無論其各自的存在方式如何,都可以通過“是”來稱謂與談論。系詞之存在
第二部分對於存在一般之意義的基礎存在論追問,存在的基本結構與基本方式
第一章存在論差異的問題
德文版編者後記
譯者附錄關於《現象學之基本問題》中若干譯名的討論
重要譯名對照表
譯後記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