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現代離婚故事

鎖定
《現代離婚故事》是諏訪敦彥執導的劇情片,瓦萊麗亞·布諾妮-泰特琪和布魯諾·託德契尼出演。
該片講述了眾人眼中的模範夫婦突然宣佈要離婚的故事。
中文名
現代離婚故事
外文名
Un couple parfait
其他譯名
一對完美的夫妻
類    型
劇情
製片地區
日本、法國
導    演
諏訪敦彥
編    劇
諏訪敦彥
主    演
瓦萊麗亞·布諾妮-泰特琪
喬安娜·普萊斯
片    長
104 分鐘
上映時間
2005年
對白語言
法語
色    彩
彩色·
出品時間
2005年

現代離婚故事劇情簡介

現代離婚故事 現代離婚故事
眾人眼中的模範夫婦,一天向朋友們宣佈:我們要離婚了。朋友都覺得難以置信,15年,你放得下嗎?你還好嗎?我沒有事,但請你不要用這種同情的眼光望著我,可以嗎?我真的不難過,請相信我。其實,我難過得要死,身與心都不知該放在何處,勉強擠出的笑容,勉強收藏的眼淚,沒有一晚睡得安寧,你還走來問我可好,我不好,但不想再跟你談論我與你的不好,要説的這15年來都已經説盡,雖然在這時候我仍會管束你、嘲笑你,我只是控制不了我的晦氣,我只想好好的睡一覺,但你徹夜未返,為何你就不能夠好好待在這裏,不能忍受我的脾氣。火車開走了,我們仍站在月台,相對無言,如果我留下,往後的日子是否也會如此安靜,我們會更關心對方,抑或會越發討厭。
我們該往那裏去。

現代離婚故事演職員表

現代離婚故事演員表

現代離婚故事職員表

導演 諏訪敦彥
編劇 諏訪敦彥

現代離婚故事幕後花絮

現代離婚故事 現代離婚故事
·諏訪導演拍片一向很快。本片的拍攝工作只花了11天。他不喜歡反覆拍攝一個場面,而是在拍攝前與演員進行反覆討論,使演員胸有成竹,待正式開拍時去抓住最先顯現出來的東西。

現代離婚故事獲獎紀錄

獲2006年法國《電影手冊》年度十佳影片,2005年洛迦諾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1-2] 

現代離婚故事幕後製作

諏訪敦彥是一位在歐洲頗有聲譽的日本導演,他擅長拍藝術片。他的《家庭私小説》《廣島別戀》曾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好評。在系列片《巴黎,我愛你》的導演陣容中,諏訪又是唯一一位受邀加盟的日本人。
諏訪的出道作《2/雙》講述了男女之間的糾葛,而他的長篇作品《現代離婚故事》又是一部刻畫兩人世界的傑作。該片以細膩真摯的筆觸描繪出兩個人共同生活的艱難與精彩。影片在瑞士洛迦諾電影節上贏得了評委特別獎和國際藝術電影評論聯盟獎。在法國公映時吸引了3萬多名觀眾,評論界稱讚該片是電影版的肖邦夜曲。[2]
本片由法國演員出演,全部在法國拍攝,對白也全是法語。諏訪導演坦言自己根本不懂法語,但他並不認為這會構成拍片的障礙。而拍片時也根本沒有現成的劇本,所有的場景都是通過導演和演員及工作人員的討論得出的。或許從某種角度來説,不懂法語這一點反而成了諏訪的一項利器。他更為用心地去傾聽演員們的台詞,刻意去關注聲音的抑揚頓挫。於是影片中的人物對白不僅從內容上表達出情感,更在形式上承載着內心的情緒。
本片的攝影師是法國女攝影師卡洛琳·尚普蒂耶(Caroline Champetier),她交替使用固定攝像機和手提式攝像機為這段故事營造出充滿感情色彩的畫面。卡洛琳和諏訪導演的合作可以追溯到幾年前的《廣島別戀》,兩人由此相互瞭解,結成了彼此信賴的工作夥伴。而這次卡洛琳並不僅僅是一名攝影師,她不僅幫助諏訪導演挑選演員,而且還兼任了美術和服裝。
本片女主角拍瓦萊麗亞·布諾妮-泰特琪是諏訪導演相當欣賞的女演員。當初拍《廣島別戀》時,諏訪就曾考慮邀她出演,後來由於她的形象與角色的年齡有差距才只得作罷。2003年諏訪寓居法國時,一直很想見見瓦萊麗亞,兩人碰面之後,直覺告訴諏訪,下一部新片的主角一定就是她!諏訪和男主演布魯諾的接觸雖然晚於瓦萊麗亞,但兩人也是一見如故。布魯諾甚至親切地稱諏訪為“我的日本哥哥”。

現代離婚故事影片評價

《完美一對》(Un Couple Parfait)的意思就是“模範夫妻”,對於這個電影來講有點諷刺的意思,最近這個碟出現了,譯成《現代離婚故事》,好理解一些,就是朋友們眼中的模範夫妻感情在破裂的邊緣。一個日本人拍的法國電影。諏訪敦彥的整部影片應該是用高清拍的,形式極簡,根據李洋在《電影+2006》裏的介紹是“只有三、四十幾個鏡頭,全片只有5位演員,拍攝只進行了11天,諏訪敦彥在拍攝時沒有劇本,只為演員們準備了故事大綱,所有的對話都是演員在現場即興發揮的。”我看了一段這張DVD附錄的訪談,基本上是演員、導演、攝影師合作搭建了故事,情緒和台詞是臨場發揮,真實感很強。有時候我會想到同一題材的德斯普萊辛的《國王與王后》或者錫蘭的《氣候》,《完美一對》氣質不一樣,但一樣的好。
這種電影無法複製,就像其中的情感無法複製,它太細緻了、太貼近了、太私人了、太瑣碎了。諏訪敦彥的形式不獨為形式存在,和作品內部的情緒完全吻合。雖説是固定機位的長鏡頭佔據篇幅最大,但特寫、跟拍、包括黑屏來得也是毫不猶豫。有朋友曾經説起電影的節奏,就像詩的節奏,是呼吸,時長時短,沒有規律可循,好電影的節奏感,就是讓你感到舒服,感受到詩意。《完美一對》太日常了,所以甚至有點悶,但諏訪敦彥好厲害的地方,就是裏面有種沒有規律的節奏,讓你進入裏面那一對男女的情感裏面。剩下的就是自己的體會了。如果體會不到,也許是感情生活太幸福了。
有場戲,估計喜歡這個電影的人都會記得。男女主角在旅店爭吵,機位一直不變,觀眾大概已經習慣;接着女主角關上門,出畫,鏡頭依然對着門不動;大概半分鐘之後,女主角在隔壁開始説話,對着門的空鏡頭又是兩分鐘。這是特別有味道的一場戲,這個味道大概就是兩個人之間的情緒被徹底傳遞出來了。
正如諏訪敦彥前一部影片《H故事》(H Story ,2001)與阿蘭·雷乃的名作《廣島之戀》之間構成的“致敬-反駁”關係一樣,在《完美的一對》中,諏訪敦彥試圖尋找一種與羅西里尼1953年的名片《意大利之旅》( Viaggio in Italia)之間的關係。我們不難看出《完美的一對》的故事與《意大利之旅》之間非常相似,在《意大利之旅》中,英格麗·褒曼和喬治·桑德斯扮演的一對英國情侶,同樣是在遭遇情感危機的時刻,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過程中漸漸迷失,尤其《完美的一對》開場兩個人坐在出租車裏的戲,以及瑪麗遊覽羅丹博物館的戲,與《意大利之旅》中開場的汽車戲和凱瑟琳觀光龐貝博物館的戲,形成了非常微妙的對應關係。當然,諏訪敦彥採用了比羅西里尼更加真實的視聽語言(長鏡頭和現實環境音效),將《意大利之旅》中的“發現”(凱瑟琳對死者的發現、對階級身份的發現等)和“隔膜”(凱瑟琳與丈夫之間瀕臨崩潰的關係),將這兩個主題重新放置在21世紀的巴黎,這既是對羅西里尼名作的致敬,甚至是對羅西里尼與英格麗?褒曼這對銀幕情侶的緬懷(《意大利之旅》是兩個人合作的最後一部影片),也是用更加真實的極簡主義風格,對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中常見的意識形態表達的否定,甚至是“批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