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現代產業體系構建

鎖定
產業是經濟建設的核心和城市發展的基礎。緊緊抓住後金融危機時代國際國內產業發展的新機遇,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在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發展中爭取優勢、贏得主動,是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建設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1] 
中文名
現代產業體系構建
釋    義
產業升級
興起時間
二十世紀80年代

現代產業體系構建構建意義

(一)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的迫切要求。隨着我國市場經濟長期快速發展,經濟增長過度依賴資源能源消耗,產業層次較低、質量效益不高、環境污染嚴重、城鄉發展不平衡,累積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日益凸顯,保持經濟長期高速增長的難度越來越大。破解這些難題,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必須加快構建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為特徵,新型工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相互融合和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將經濟發展轉變到更加註重質量效益、更加註重結構優化、更加註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方式上來。
(二)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把握髮展規律、順應國際國內產業發展新趨勢的現實需要。現代化進程首先體現為科技不斷進步、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產業層次和水平不斷提升的產業發展過程。隨着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不同國家、區域和城市競相把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產業層次和水平、搶佔產業發展制高點作為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着力點。針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中央及時作出了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措施。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只有牢牢把握經濟轉型和產業發展規律,用足用活各項政策,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才能在未來競爭和發展中贏得主動權。
(三)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發揮自身優勢、增強經濟發展動力的戰略選擇。現代產業體系是體現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

現代產業體系構建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高產業發展競爭力為目標,堅持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羣化推進、園區化承載發展戰略,着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完善體制機制保障,強化政策導向,優化發展環境,加快構建以高技術為支撐,以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文化產業、旅遊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堅持市場導向。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完善要素市場,加快構建多主體、多層次開放互動的市場機制,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堅持創新驅動。加快培育創新主體,打造創新平台,優化創新環境,深化技術、管理和體制機制創新,加強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堅持重點突破。選擇優勢領域,明確發展重點,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充分發揮政府協調服務和政策激勵作用,促進重點領域的跨越發展和優勢產業的率先突破。
堅持板塊推動。以各類開發區為重點,進一步優化產業佈局,加強產業基礎平台建設,吸收、整合、集聚各種優勢資源和要素,大力培育產業集羣,推動產業鏈專業化集聚、上下游配套和高端化發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