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現代漢語辭典

鎖定
學習漢語的一部重要辭書,即從1949年中國當代史為詞語基礎的釋義辭典,1999年開始出版後歷經五次修訂完善了現代詞語的解釋,是老少皆宜的漢語學習工具書 [1] 
中文名
現代漢語辭典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總標題
文章總體內容的體現
常見的寫法
揭示課題的實質
特    點
高度的明確性

現代漢語辭典詞典介紹

文章總體內容的體現總標題是文章總體內容的體現。常見的寫法有:  ①揭示課題的實質。這種形式的標題,高度概括全文內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它具有高度的明確性,便於讀者把握全文內容的核心。諸如此類的標題很多,也很普遍。如《關於經濟體制的模式問題》、《經濟中心論》、《縣級行政機構改革之我見》等。②提問式。這類標題用設問句的方式,隱去要回答的內容,實際上作者的觀點是十分明確的,只不過語意婉轉,需要讀者加以思考罷了。這種形式的標題因其觀點含蓄,容易激起讀者的注意。如《家庭聯產承包制就是單幹嗎?》、《商品經濟等同於資本主義經濟嗎?》等。  ②交代內容範圍。這種形式的標題,從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觀點,只是對文章內容的範圍做出限定。擬定這種標題,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論點難以用一句簡短的話加以歸納;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內容的範圍,可引起同仁讀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鳴。這種形式的標題也較普遍。如《試論我國農村的雙層經營體制》、《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條條與塊塊的關係》、《戰後西方貿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斷句式。這種形式的標題給予全文內容的限定,可伸可縮,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文章研究對象是具體的,面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須有很強的概括性,面較寬。這種從小處着眼,大處着手的標題,有利於科學思維和科學研究的拓展。如《從鄉鎮企業的興起看中國農村的希望之光》、《科技進步與農業經濟》、《從“勞動創造了美”看美的本質》等。⑤用形象化的語句。如《激勵人心的管理體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論》等。

現代漢語辭典詞彙的單位

現代漢語辭典語素

語素是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合體。例如“書”,是一個語素,它的語音形式是“shū”,它的意義是“成本的著作”;“馬虎”也是一個語素,它的語音形式是“mǎhu”意義是“不認真”。它們都是最小的音義結合體,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義單位。

現代漢語辭典詞語

詞是由語素構成,比語素高一級的語言單位。詞是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獨立運用”是指能夠單説(單獨成句)或單用(單獨做句法成分或單獨起語法作用)。短語是詞和詞的語法組合,它和詞都表示一定的意義,也是造句成分,可以單説或單用,但短語不是“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單位。它是可以分離的,中間往往能插入別的造句成分,而詞是不能分離的,分離之後就不表示原來的意義了。

現代漢語辭典固定短語

固定短語是詞跟詞的固定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減、改換其中詞語。與之相對應的是自由短語,自由短語是詞跟詞按表達的需要的臨時組合,自由短語既一般的短語。 固定短語又可分為專名(專有名稱)和熟語兩類。專名以企事業單位名稱佔絕大多數。例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等。召集會議,舉辦活動,也可以用固定短語作專名,如:“世界婦女和平大會”、“北京國際女子馬拉松賽”。一般短語一旦用作書名、篇名、雜誌名、電影電視片名也是固定短語,如:《魯迅全集》、《新華月報》等。如不是書名、雜誌名、電影名等,便只是一般短語。熟語包括成語、慣用語、歇後語。

現代漢語辭典略語

略語是語言中經過壓縮和省略的詞語。為了稱説方便,人們常把形式較長的名稱或習用的短語化短,成為略語。可分為兩類:簡稱或數字略語。 簡稱是較複雜的名稱的簡化形式,與全稱相對而言的。簡稱本來是全稱的臨時替代,在正式場合往往要用全稱。但是有些簡稱經長期使用,形式和內容都固定化了,便轉化為一般的詞,全稱反而很少使用了。例如“地鐵”、“空調”等。 數字略語,對一些習用的聯合短語,選擇其中各項的共同語速加上短語包含的項數,即構成數字略語, 例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雙百 陸軍、海軍、空軍——三軍

現代漢語辭典構詞類型

詞都是由一個或幾個語素構成的,構成語素分兩種,一種叫詞根,指的是意義實在、在合成詞內位置不固定的不成詞語素和成詞語素;一種叫詞綴,指的是意義不實在、在合成詞內位置固定在前或在後的不成詞語素。例如“桌子”中的“桌”是詞根語素,“子”是詞綴語素。 有一個語素構成的詞,叫做單純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素構成的詞,叫合成詞。單純詞包括連綿詞、疊音詞和音譯的外來詞。合成詞有複合式、附加式、重疊式三種構詞方式。 一種語言裏所有的詞的總稱,也可以指一個人或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詞。詞彙是語言的建築材料,由詞和熟語組成。 詞彙的核心部分是基本詞彙。詞彙的發展包括舊詞的消失、新詞的產生和詞義的演變。經過新陳代謝,詞彙體系越來越豐富。

現代漢語辭典詞彙釋意

(形聲。從言,司聲。本義:言詞。按,“辭”、“詞”在“言詞”這個意義上是同義詞。但在較古的時代,一般只説“辭”,不説“詞”。漢代以後逐漸以“詞”代“辭”) 同本義 詞,意內而言外也。――《説文》 詞色甚強。――《世説新語·輕詆》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杜甫《石壕吏》 門者故不入,則甘言媚詞,作婦人狀,袖金以私之。――宗臣《報劉一丈書》 詩文中的詞語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姜夔《揚州慢》 狀紙;訴訟 次日,一乘轎子抬到縣門口,正值知縣坐早堂,就喊了冤,知縣叫補進詞來。――《儒林外史》

現代漢語辭典漢人起源

漢朝以前,中華大地羣雄爭霸,各諸侯國重多,周、魯、齊、晉、秦、楚、宋、衞、陳、蔡、曹、燕、鄭、吳、田齊、等。北方少數民族有: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古代時期,所屬國的軍隊、百姓,稱之為所屬國軍、人,但閲遍古籍、史記唯不見有“漢國”、“漢人”之稱一詞>秦漢時期,秦二世秦胡亥元年(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起義。泗水亭長劉邦集結190人起兵同項羽領導的起義軍。於秦胡亥三年[漢高帝元年](前206年)十月共同推翻秦朝統治。項羽擊潰秦軍主力後引兵入關, 聽説劉邦已定關中稱漢王,項羽大怒,進駐鴻門,欲攻劉邦。十二月,見項羽擁40萬大軍入關,慮及實力懸殊,乃委曲求全,聽從張嫉囊餳??字梁杳(今臨潼東北)謝過,項羽謀士范增策劃在宴會上刺殺劉邦未成,此謂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 項羽入關後自封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劉邦佔有巴蜀(四川省、東部為巴、西部為蜀)、關中(陝西省、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此時劉邦所率領的軍隊稱漢軍,巴蜀地區的百姓稱蜀人,而陝西地區的百姓被稱做秦人,無“漢人”之稱。 劉邦以巴蜀、關中為根據地,與項羽進行了長達五年爭奪帝位的楚漢戰爭。在蕭何、陳平、張良、韓信等一批軍事奇才的幫助下,漢高帝四年(前203年)十二月,圍殲楚軍於垓下(今河南鹿邑東,一説安徽靈璧東南),統一天下。漢高帝五年(前202年)二月即皇帝位於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氾水北,建立了大漢朝。但未見有“漢人”名諱。 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劉恆為代王時在平遙古城西十二里建都,稱“中都”,並在中都為代王18年,中都為大漢屬地邊關。高祖二十八年(前188年),劉啓出生於平遙,到劉啓稱帝時,景帝元年(前156年)未曾見“漢人”一詞的記載。 自西周(公元前17世紀)起,北方獫狁族經常侵暴中原,西周定王頤靜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曾命大軍北伐,後為五胡。漢建元元年(前140年)漢武帝劉徹繼位,為了震懾五胡,(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民族)。確保大漢朝江山,元封元年(前110年)11月,漢武帝劉徹召集12部將軍,親率18萬漢軍人馬,巡視邊關中都(平遙古城西十二里)。從此,北方五胡便將中都(平遙古城西十二里)稱為“漢地”,居民稱作“漢人”。(《晉書》劉元海載記)“今見眾十餘萬,皆一當晉十,鼓行而摧亂晉,猶拉枯耳。上可成漢高之業,下不失為魏氏。雖然,晉人未必同我。漢有天下世長,恩德結於人心,是以昭烈崎嶇於一州之地,而能抗衡於天下。吾又漢氏之甥,約為兄弟,兄亡弟紹,不亦可乎?且可稱漢,追尊後主,以懷人望。”乃遷於左國城,遠人歸附者數萬。”到五胡亂華時期的西晉(公元304年),更有明確記載“漢人”之詞,《晉書·北狄匈奴傳》説:“匈奴五千餘落,入居朔方諸郡,與漢人雜處”。敦煌出土的古籍記載"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 西晉初年傅鹹上書中説:“户口比漢十分之一”。漢文時,賈誼上疏曰: “而漢歲致金絮採繒以奉之。夷狄徵令”。即此“漢人”詞彙是由中都(平遙古城西十二里)內傳關中、外傳五胡(匈奴、鮮卑、羯、羌、氐)、西域。東晉永和4年(公元349)冉閔發起“殺胡令”,全國漢民響應,將胡人殺剩不足十之二三,剩餘胡人逃向歐洲,將“漢人”詞彙帶入歐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