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現代文明病

鎖定
現代文明病又稱為生活方式病、富貴病或慢性病等,並非由細菌病毒所引起的,而是一種由於生活上的壓力與緊張,以及營養的失調,再加以缺乏運動,長期積累而成的一類疾病。
中文名
現代文明病
外文名
disease of civilization
又    稱
為生活方式病
分    類
心腦血管疾病
常見傳染性
非典型性肺炎
中國人均壽命只有71歲,平均健康壽命只有30多歲,是誰奪走了我們近一半的生命,使我們少活了50年?是危害人體健康的四大殺手:高血壓、冠心病、腫瘤、糖尿病。在我國,心腦血管病的問題更為突出,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前列,平均每小時死亡300人,嚴重危害人民健康。心腦血管病的特點:隱匿性大,潛伏期長,易被忽視而錯過最佳診治時期,血管被堵25%時無症狀,堵塞超過90%才會出現中風現象。心、腦血管病已成為中國居民的第—大死因,分別佔總死亡人數的35%和32%。據衞生部2000年統計資料表明,僅公費醫療住院費一項,急性心梗和腦血栓患者人均耗資分別為10489元/年和6566元/年。

現代文明病心腦血管疾病

我國每年發病達200萬人次,死於腦猝中者達150萬左右。冠心病死亡率近8年在城市中增加了53.4%。以上兩種病的經濟損失達人民幣1000億元,稱為頭號殺手。其病因均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肥胖、吸煙、長期缺鈣、運動少有關。北京市調查高血壓病達9700萬人。小學生有肥胖症(深圳市中學生1/3肥胖)、高血壓、中學生有脂肪肝。

現代文明病癌症

波及各階層、恐怖全世界,發病呈上升勢頭、趨年輕化,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給社會、家庭、個人造成巨大損失,屬於第二號殺手。

現代文明病糖尿病

因緊張、勞累、精神刺激、病毒感染、肥胖、外傷、手術、分娩,其他重大疾病,以及升高血糖的藥物,致使胰島素缺乏或拮抗胰島素的激素增加,或胰島素在靶細胞內不能發揮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的一種綜合症,其主要表現是典型的“三多—少”(多食、多尿、多飲,體重減輕)症狀。
20世紀70年代患病率小於1%,1996年3.2%,已達4000萬,每年增加120萬,每天增加3000人,據wHO預測,到2010年我國糖尿病患者將達到1.2億。發病率呈年輕化:祖父母60-70歲患病,父母40-50歲患病,子女20-30歲患病。因此,防治糖尿病已迫在眉睫。

現代文明病傳染性疾病

現代文明病非典型性肺炎

簡稱SARS病,呼吸道傳染病,由新型的冠狀病毒引起。已在全世界17個國家和地區被發現和報告,引起國家和WHO高度關注。
臨牀症狀:有接觸史、起病急、發熱為首發症狀(個別初期無發熱,多為38°C以上),畏寒、伴頭痛、全身痠痛、乏力,多於咳、少痰,偶有血絲,重者呼吸加速,氣促,甚至有呼吸窘迫綜合症
檢查所見:肺部體徵不明顯,部分有幹、濕羅音,或肺實變體徵:實驗室檢查白血球不高,或降低,肺部X線或CT檢查有片狀、斑片狀浸潤性陰影或網狀改變,少數人呈大片陰影;陰影吸收、消散較慢。抗菌藥物治療對本病無明顯效果。
防治措施:以預防為主,增強免疫力、注射預防疫苗、治療多為對症處理、抗病毒治療

現代文明病病毒性肝炎

分類:甲、乙、丙、丁、戍等型肝炎;
全球6.9億患肝炎;B型肝炎的;卜均發病率10%我國每年死於肝癌的30萬人中,15萬人由肝炎所致;  國外已將肝炎納入性病範疇,血液和接觸為主要傳染渠道;
治療:抗病毒、護肝、增強免疫力為主。

現代文明病艾滋病

2000年全球已達4000萬人次,亞洲佔2500萬。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高血脂、高血粘度、高血糖是導致冠心病、腦血栓、糖尿病等病的禍根。由於血脂增高、血粘度增高,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血管老化嚴重,供血不足,導致維持生命的兩大器官——心臟和大腦等器官面臨威脅(心腦血管疾病發生)。

現代文明病電視肥胖症

據調查靜坐時看電視每小時儀耗熱量30卡,而騎自行車每小時則消耗250~300卡。在發育期的兒童,許多人邊看電視、邊吃冷食,特別是在電視中有食品廣告引誘時,更是為此。這樣糖果、糕點、鹹味餅乾就隨着飲料沖人腹中。結果孩子攝取的熱量大大超過所需量,長期看電視又缺乏運動,體能消耗少,體內脂肪堆積,結果發生肥胖症。所以,肥胖者更不宜久看電視。
有人稱“眼球症”,長期盯着閃爍的熒光屏會使眼球充血、流淚,連續收看電視4~5小時,可出現視神經疲勞、視力暫時減退。小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連續長時間看電視,影響他們的正常發育容易造成近視。有長時間觀看電視習慣的人,會引起維生素A缺乏,使視網膜的感光功能失調,發生眼球乾燥,重者可發生夜盲症。因為在暗光下看電視,依靠視網膜上的感光圓柱細胞,圓往細胞中的視紫質是由維生素A合成的,經常在暗光下看電視的人,圓柱細胞中的視紫質消耗就多,需要多用維生素A來合成。所以,不注意補充維生素A,就容易引起缺乏。此外,世界上有不少地方都發現有的眼疾患者,立體視覺衰弱,遠近高低難辨,甚至將大河當成藍天。據悉,立體盲比夜盲、色盲的危害更嚴重,主要是由於看電視時間過長引起的,發病率已達1.2%。
防治措施:
(1)經常看電視的人,要多吃些含維生素A的食物,以補充它的消耗,如牛奶、雞蛋、奶粉、蛋糕等;多吃些含胡蘿蔔素的蔬菜,如胡蘿蔔、白菜、豆芽、桔子、廣柑、紅棗等。這些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又名維生素A原),被身體吸收後,能轉化為維生素A,不僅能合成視紫質,使眼睛在暗光下看得更清楚,還能維護眼睛的健康,預防發生乾眼病和夜盲症。
(2)儘量增強電視室內的光線,或在電視機旁安一個小燈泡,這樣屏幕圍周的光線亮了,也會減少眼睛內視紫質的消耗。
(3)不要過長時間看電視,注意休息。

現代文明病電冰箱病

冰箱並不是食品保鮮、儲藏的保險櫃。許多疾病正是來源於吃了冰箱內不新鮮的或是被污染的食品所致。從細菌學的角度來説,冷藏室正是保存某些細菌的適宜温度。冷凍空間較小,極易發生生、熟、冷飲食品的混放現象,以致食品串味或變質,造成食品再污染。以前沒有冰箱時吃剩飯菜,人們比較謹慎,現在有了冰箱反倒把吃剩飯菜不當回事。其結果電冰箱自身又製造着疾病。
電冰箱食物中毒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一般在0~5℃左右,這一温度對大多數的細菌的繁殖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可是一些嗜冷菌,如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都依然很活躍。它們的大量繁殖自然會造成食品的黴變。對於這類外觀顯現不出的黴變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食用這些食物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全身等症狀,人們稱之為電冰箱胃腸炎
防治措施:
(1)家庭可考慮選用那種-18O℃低温冷凍箱,它對於家庭食品保鮮和存儲,以及減少食品再污染方面都具有較好的效果。
(2)熟食在冷藏前可能被細菌污染或在冷藏中造成細菌交叉污染。一般説來,細菌耐寒不耐熱,在高温下很快死亡。故儲存在冰箱內的熟食時間不能太長,食用前要經過熱處理。
(3)治療:給予解痙劑(如阿托品顛茄片);抗菌藥物(如痢特靈黃連素慶大黴素等);必要時補液,糾正脱水。
2.電冰箱胃炎
冰箱胃炎是一種非正式醫學名詞。它不是真正的炎症,而是由於冰箱內所儲存的食物或冷飲與人體胃內温度差太大而引起的非炎症性胃痙攣。有人凋查過一般冰箱內的食物温度約在5~10℃左右或更低一些,胃內温度36~37℃左右,二者温差達20~30℃以上。人們為了一時痛快,特別是盛夏之時,將冰箱內的冷飲或冷含取出後即刻吃到胃內,這種過冷的刺激,可導致胃粘膜毛細血管迅速痙攣收縮,造成胃粘膜嚴重缺血,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明顯減少,直接影響胃的生理功能,降低了胃的殺菌和免疫能力,這樣就產生了冰箱胃炎。
一般在吃冷食後0.5~1小時後,上腹部會發生陣陣絞痛,有時會竄到背後,嚴重時伴有噁心、嘔吐、冷顫、精神疲憊,也可能吐血水,一般不腹瀉。夏秋季壯年中發病率最高,可佔急腹症的30%。幼兒胃功能差,又喜歡吃冷飲,患冰箱胃炎為數不少。老年人的胃功能下降,如果經常受冷食的刺激,也易患冰箱胃炎。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幼兒冷飲吃得過多過急,直接刺激口腔、咽喉,造成急性反對性喉部和會咽部氣管平滑肌痙攣,發生喉梗阻,出現呼吸困難。老年人發生冰箱胃炎後常引起反射性的應激性冠狀動脈缺血,從而引起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防治措施:冰箱胃炎可用解痙藥物治療,如阿托品顛茄片,或川熱水袋敷上腹部,緩解後可吃些温熱飲食,1~2天即可自行好轉。
本病預防:主要是將冰箱內取出的食物放在室温下1~2小時後再吃。對於幼兒吃冷飲應少量、慢些、防止發生喉梗阻。兒童家長應加強對子女的教育,嚴防孩子自行開冰箱吃冷飲。對於原有漫性胃病、心臟病和體弱的老人應注意少吃或不吃冰箱內的過冷食物,以防誘發胃病和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