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

鎖定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創刊於1987年,是由安徽省教育廳主管,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鑑定委員會聯合主辦的以普及為主,提高為輔的中藥學術期刊。 [1-2]  [4] 
據《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21年第4期期刊內頁顯示,《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編委會共有主任2人,編輯部共有主編1人、編排1人。 [3] 
據2021年11月3日中國知網顯示,《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共出版文獻量為5334篇、總被下載次數為1068774次、總被引次數為31370次;(2020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922,(2020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69; [4]  據2021年11月3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共出版文獻量為3180篇、基金論文量為1310篇、被引量為22567次、下載量為75387次;2018年影響因子0.68。 [5] 
中文名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
外文名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Chinese Medicines
語    種
中文
類    別
中藥學
主管單位
安徽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
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鑑定委員會
編輯單位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編輯部
創刊時間
1987年
出版週期
雙月刊
國內刊號
34-1267/R
國際刊號
1673-6427
郵發代號
26-85
現任主編
姚應水 [3] 
編輯部地址
安徽省蕪湖市烏霞山西路18號
曾用刊名
基層中藥雜誌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辦刊歷史

1987年,《基層中藥雜誌》創刊,由安徽省中醫管理局、全國中醫藥職業教育學會主辦,安徽省蕪湖醫學校承辦,刊期為季刊。 [6] 
2003年起,《基層中藥雜誌》正式更名為《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
2005年起,《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以雙月刊形式發行。 [4] 
2014年12月,《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7]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辦刊條件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欄目方向

  • 主要欄目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的欄目有專論、藥材生產、製藥工藝、資源與鑑定、藥理藥化、質量控制與管理、基層中藥、臨牀中藥、中藥教育、綜述等。其中,資源與鑑定欄目是安徽省特色欄目。 [2] 
  • 報道內容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主要刊登用於指導基層中藥工作的新經驗、新技術、新方法。 [1] 
  • 讀者對象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以各級醫院藥劑科、中藥房、藥材公司、醫藥院校、藥檢所以及中醫藥科研部門的工作人員為讀者對象。 [1]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人員編制

據《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21年第4期期刊內頁顯示,《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編輯部共有編排1人。 [3] 
職務
姓名
編排
伍月明 [3]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辦刊成果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出版發行

據2021年11月3日中國知網顯示,《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共出版文獻量為5334篇。 [4] 
據2021年11月3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共出版文獻量為3180篇,基金論文量為1310篇。 [5]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影響因子

據2021年11月3日中國知網顯示,《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總被下載次數為1068774次、總被引次數為31370次;(2020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922,(2020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69。 [4] 
據2021年11月3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被引量為22567次、下載量為75387次;根據2018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影響因子為0.68(中藥學刊均影響因子為1.46),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18種)中排名第2721名。 [5]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收錄情況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是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國知網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美國《化學文摘》(CA)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網(CAJ-CD)等數據庫全文收錄。 [2]  [4-5]  [1]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榮譽表彰

1998年,《基層中藥雜誌》獲安徽省優秀期刊獎。 [5]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文化傳統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精神理念

  • 辦刊宗旨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的宗旨為宣傳和推動中藥現代化的研究,推進中藥標準化規範的研究、制定和實踐。 [2]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投稿須知

1.文題、作者及單位:來稿須列出中英文的文題、作者姓名、工作單位(全稱) 、地名(省、市) 及郵政編碼。英文題名首字母及實詞第一字母大寫,其他均小寫;作者姓氏的漢語拼音全部字母大寫,複姓應連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寫,雙名中間加連字符。論文署名不宜過多,應限於對該文能負責並解答有關問題者。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註阿拉伯數字序號,並在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序號,通訊作者應加註*號。
2.腳註:首頁腳註中註明:基金項目(註明項目名稱及編號) 、作者簡介(包括出生年,性別、學位、職稱、研究方向,E-mail)、通訊作者(出生年,性別、學位、職稱、研究方向,E-mail) 。
3.摘要、關鍵詞:研究論文、專論、綜述應附中英文摘要(300字內) 、關鍵詞(3-8個) 。實驗性文章摘要為結構式摘要,即分為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結果(Results)、結論(Conclusion)四個部分,摘要(Abstract)、關鍵詞(Key words)作為標示詞後面加用冒號,多個關鍵詞之間應用分號分隔。專論、綜述為敍述形式的指示性摘要。
4.前言:前言應概述本研究的理論依據、實驗基礎、研究方法及其文獻來源,以及國內外相關領域內前人所做的工作及研究概況,明確提出本文的目的。注意儘量避免與文題及摘要文字上的雷同。
5.正文:層次序號用1 ……1. 1 ……1. 1. 1表示。層次序號後寫明各層次標題,最後一層標題後接排正文。
6.實驗材料:寫明藥物來源、批號。論文中實驗藥材的原植(動、礦) 物名稱要求使用《中國藥典》規定或其他公認的規範化名稱,並註明鑑定人姓名、職稱及其工作單位。處方需寫出主要藥物組成、劑量及製備工藝。寫明實驗主要儀器設備名稱、型號、生產廠家及試劑的規格。
7.數字與有效數字:數字作為量詞及序詞,一律用阿拉伯數字,但古籍文獻的卷次、頁碼,農曆及我國清代以前的歷史紀年用漢字。固定詞語中作詞素的數字用漢字,如二倍體、十二指腸等。應注意有效數字的取捨,測得的數據不得超過其測量儀器的精密度。作者應認真核實,確保來稿中各項數據的準確無誤。
8.計量單位和符號:遵照國家法定標準及有關國際規定規範使用量和單位的名稱、符號,如:L (升),s(秒),min(分鐘) ,h (小時),d (天) 等。濃度單位用摩爾濃度表示;壓力單位應換算為Pa或kPa;血壓單位可用mmHg表示,但第1次出現時應註明與kPa 的換算關係;土地面積單位應將“畝”換算為m2;表示微量物質含量的ppm 應寫成10-6 ;以往用來表示化學位移量值的ppm也應廢棄,如δ=2.5ppm應寫作δ=2.5,等等。
9.圖表:力求少而精,能用文字簡要説明者儘量不用圖表,文字與圖表不應重複表達。圖頭及表頭均需有中英文對照。圖和表中的量與單位表示法應為:量的名稱或符號在前,單位符號在後,將單位符號放在括號中,例如時間(min)。請儘量提供原圖或其複印件,照片用黑白片,顯微鏡照片應具長度標尺。表格用三線表,欄目項不應有空缺。
10.討論: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主要闡述本研究的新發現、結果分析及存在問題等,應避免不成熟的論斷。討論中一般不應有圖表。
11. 參考文獻:依在文中出現的順序於上角方括號內標明序號。應儘量引用公開發表的原始文獻,勿引用內部資料。作者應對所引文獻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國外參考文獻一律用原始文種著錄,作者姓名均為姓在前,名在後(不加縮寫點) ;英文雜誌名使用縮寫(不加縮寫點);日文不可用中文簡化字。藥典儘量使用新版本。參考文獻出處及註釋序號不可標註在文中題目、摘要及一二三級標題上。作者3人以內全寫,3人以上在第3作者之後加“等(et al)”。應標註文獻類型標誌:期刊[J],專著[M],專利[P],學位論文[D],標準[S],論文集[C],數據庫[DB],電子公告[EB]。 [8]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主編、編委會主任
姚應水
編委會主任
葉文才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