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班清考古遺址

鎖定
班清遺址位於泰國烏隆地區,自 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青銅器在班清史前遺址的墓穴中被髮掘出土,考古學家們開始思考東南亞發展紅銅和青銅製作技術的可能性,隨着對班清研究的不斷深入, 班清被視為東南亞發掘地區最重要的史前聚居地,是人類文化、社會、科技進步的中心。
中文名
班清考古遺址
外文名
Ban Chiang Archaeological Site
地理位置
泰國的烏隆地區

班清考古遺址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班清考古遺址
Ban Chiang Archaeological Site
入選時間:1992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 (iii)
地理位置:N17 24 27.979 E103 14 15.32
遺產編號:575

班清考古遺址遺產描述

班清遺址位於泰國的烏隆地區,在班清史前遺址的墓穴中被髮掘出土了大量青銅器,隨着對班清研究的不斷深入,班清被視為東南亞發掘地區最重要的史前聚居地,是人類文化、社會、科技進步的中心。 
1992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班清考古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班清考古遺址評價

班清被視為迄今為止在東南亞發現的最重要的史前聚居地,它的發現向人們揭示了人類文化、社會和技術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很重要的階段。該遺址發掘出來的葬物證實該地區曾有過農業耕作、製造和使用金屬的活動,也是迄今為止所能提供的最早的此類證明。 [1-3] 

班清考古遺址遺產介紹

班清考古遺址 班清考古遺址
班清考古遺址覆蓋面積達49000多平方公里,被視為迄今為止在東南亞發現的最重要的史前聚居地,它的發現向人們揭示了人類文化、社會和技術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很重要的階段。該遺址發掘出來的葬物證實該地區曾有過農業耕作、製造和使用金屬的活動,也是迄今為止所能提供的最早的此類證明。班清考古遺址反映了當地在農業耕作、金屬器製造及使用方面的情況。在考古的過程中,班清被發現有層次分明的6個文化層,最底一層可追溯至公元前3600年,在當中發掘了墓穴祭品、龍骨陶器及腳鐲手鐲等發現班清的居民於公元前2000年已經懂得使用青銅器具,相比西方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及中國的夏商時代還要早500年,因此有人認為班清文明才是世界青銅文化的源頭。
班清考古發現
班清,是泰國東北部呵叻高原上的小鎮,多少年來一直鮮為人知,甚至連它的近鄰也不知道它的存在。但是,自從人們在其地下發現了一片史前墓地、大量的青銅器物和史前人類遺骸之後,這座過去默默無聞的小鎮突然引起了世人關注,成為泰國歷史中的重要一頁。
祖祖輩輩以來,雖然班清的村民對村裏隨處可見的陶器碎片相當熟悉,但這並未引起他們的注意,直到1957年,有個村民發現了一隻完整的陶罐。
事情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1966年,有個美國人在這又發現了新的陶器。後來通過對其測定,人們才驚訝地發現,原來這些陶器已有好幾千年的歷史。1974年,一批考古學家來到了這個位於泰國東北部的村莊。誰也沒想到,從地下挖出的第一件“文物”讓所有的考古人員哭笑不得,原來,他們挖出來的是個20世紀的便盆。但當他們繼續往下挖到5米深處時,發現了層次分明的6個文化層。可以看出,幾千年前的先民,曾代代重疊地生活在這塊遺址上,並將死者埋在這裏。每個新聚落的村民,其居所的柱樁正好從前人的墓穴上夯下去,最深的一層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最淺的也可追溯到公元前250年。
1975年,在班清的另一個地方,他們也發現了一處墓葬,裏面的屍體由幾層陶器碎片覆蓋着。
在挖掘現場,作為當時的聯合探險隊的主任,美國考古學家切斯特。戈爾曼發現在方坑最底層有一件青銅別針模樣的東西,當他輕輕地把這個小東西移動出來後,才發現這不是一隻別針,而是一隻帶插孔的矛頭,矛頭的尖被特意折彎。後來的分析表明,這隻矛頭經過澆鑄、冷卻後捶打和退火。
研究人員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所對應的地層中,發現了陶土坩堝及大量被燒過的黏土,坩堝裏面有渣滓餘跡。到1975年發掘結束時,共挖出陶器、石器和金屬製品共18噸,包括紅彩陶、青銅器和金銀製品。
班清——世界青銅文化的源頭?
大量的發掘表明,班清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銅製品。人們發現,數千年以來,班清在冶金技術方面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隨着時代的發展,班清人在製作技術上還有着不斷的創新。
研究表明,班清文化無疑是東南亞最早的青銅文化,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銅文化之一。因此,一些泰國歷史學家據此推斷,也許班清就是世界青銅文化的源頭。
然而,這種看法並未成為世界其他國家學者們的共識。有人指出,在班清文化的同時或稍晚,世界上其他許多地方也先後出現了青銅文化,而這些地域有的與班清距離非常遙遠,中間還隔着沙漠、高原、山脈或海洋。如果説班清是世界青銅文化的源頭,那麼這些地方的青銅文化是如何產生的,難道他們都是從某一個源頭傳過去的嗎?如果進一步追問,遠古時代世界上的青銅文化到底是一源發生的還是多源發生的呢?
還有人問道:雖然班清的青銅文化時間久遠,但從發掘的情況來看,在這裏似乎並未發現最初的青銅冶煉產生過程。那麼,班清的先民是怎樣獲得青銅冶煉加工技術的?他們是這項技術的原創者還是從別處學來的呢?
由於這些問題不僅關係班清一地,而且涉及到人類青銅文化的起源,事關重大,未經深入研究誰也不敢輕易下結論,所以這些疑問至今仍未解決。
青銅冶煉技術
人們通過研究發現,約公元前2000年,班清一帶的居民已經掌握了青銅冶煉技術。公元前1000年左右是班清文化的繁榮期。在此時期,班清人制作了各種精緻的青銅手鐲、項鍊、戒指和長柄勺。在一把長柄勺的勺把上刻有各種栩栩如生的動物。在晚期的青銅製品中,考古人員還出土了用含錫量高達20%的青銅鍛打成的頸圈。因為含錫量高很容易碎,所以製作時須鍛打成多股再扭曲而成。由此可以證明,此時的班清人已熟練地掌握了青銅的冶煉和製作技術。
青銅時代之後,班清經歷了鐵器時代。考古學家在這裏發現了公元前1000年左右製作的鐵製手鐲和鐵製矛頭,出土了為數不多的鐵器,有鐵腳鐲、鐵手鐲和雙金屬(鐵包銅)的矛頭、斧頭等。這些鐵製器物表現出不同於青銅器物的鑄造技術。令人不解的是,經過分析顯示,班清的鐵是從專用礦石中冶煉出來的。
陶器製作
班清古代居民在陶器製作上的水平,包括豐富多彩和多種多樣的風格,也給現代學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班清遺址中出土有眾多形狀不一的陶器,在淺黃的底色上,繪着深紅色的圖案。這些圖案有些是古代藝術家們隨心所欲、一揮而就的,有些則是經過深思熟慮而精心繪製的幾何圖形,如同古希臘的骨灰罐上的圖案。從制形上看,有些是頸部很細的高花瓶,這需要很高的製作技巧;有些是矮胖的大缸,上面卻有着極為精緻的圖案,顯得有些不太協調。此外,還出土了一些用象牙和骨頭雕刻的人像,用玻璃和次等寶石製作的光彩奪目的珠串。
1982年,美國考古學家喬伊斯.懷特把在班清古墓中發掘出土的陶器的製作和使用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
在早期(公元前1000年左右)陶器中,搖擺壓印、絲線標誌和雕刻圖案是普遍使用的裝飾技術。至早期的後半葉,手工繪製簡單的線條圖案日益盛行。球狀的陶器有的有美麗的短花邊,有的在下部有着特徵性的絲線標誌,有的在肩部有着紅色的畫和雕刻的圖案,這些都出現在早期的末期。
中期(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300年)的特徵是更大的陶器容量和更小的陶瓷厚度,絲線標誌和雕刻也變得更為精細。在班清中期葬品中發現了形態各異的龍骨陶器,有些陶器有着雕刻和着色的圖案,有的陶器有着白色龍骨,有的龍骨的脈管鑲嵌着厚厚的紅邊。
晚期(大約公元前300年到公元200年)的陶器普遍用紅色蒙在黃色上面,有紅色圖案的紅陶器和紅色的磨光陶器,這些陶器有着鮮明的手工設計特色,主要有卷軸形的、渦旋形的、S卷形的、同心圓形的等等。簡單的、磨光的、沒有繪製圖案的陶器在晚期也普遍得到製作,用做祭品的陶器是精心繪製的紅色黃色錯雜的陶器。
在後來的考古發掘中,隨着出土的青銅器和陶器越來越多,考古學家們對班清史前民族的關注、探討、爭論和疑問也越來越多。
喬伊斯.懷特曾經寫道:從班清遺址出土的青銅器來看,在它最為繁華的時期,“一定是一種地區性的中心,然而又是什麼樣的中心呢?”他在這裏畫上了一個巨大的問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