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班主任

(教師職務之一)

鎖定
班主任是指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班級學生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等各方面事務的專聘教師。 [2]  班主任是學校班級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溝通學校與各種學生組織、家庭和社會的橋樑,是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骨幹力量 [7]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領導者,是學校領導者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的得力助手。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並負有協調各種教育資源和力量的責任。 [3] 
中文名
班主任
外文名
class sponsor
class teacher
class adviser
外文名
class director
class supervisor
別    名
班級主任
特    點
全面負責一個班

班主任歷史沿革

班主任產生於班級授課制。制度化的班級授課形式最早產生於15—16世紀的歐洲,17世紀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出版《大教學論》(1632年),對之進行了系統的理論闡述。隨着近代西方資本主義的興起、工商業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要求普及教育,擴大教育規模,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班級授課制便逐步發展成18、19世紀歐美各國學校的主要教學形式。當然,並非所有采用班級授課制的國家都設立班主任,只有中國、日本等部分國家的學校中設有班主任。
我國最早採用班級授課制的一般認為是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京師同文館是我國近代第一所培養洋務運動所需的外語翻譯人才的新式學校,它設“正提調”“幫提調”等專職人員,對學生進行管理。正提調可以不“逐日到館”,而幫提調必須“輪班在館管理一切”,如“文移稿件”“學生畫到”等。雖然幫提調的管理對象是同文館全體學生,但其職責與班主任已有許多相同之處。
班級授課制在我國廣泛地施行,是伴隨着我國現代意義的學校的普及而發生的。1902年,清政府頒佈《欽定中學堂章程》規定:“每學生一班,應置教員一人。其教法則每一教員依所認定專教之一班學生,按日分門教授。”1904年,清政府頒佈《奏定學堂章程》,規定小學各學級設本科正教員一人,“通教各科目”,“且掌所屬之職務”。由一個教師負責一個學級全部或主要科目的教學和組織管理工作的制度稱級任制,相應的,這個老師就稱級任教師。1932年民國時期,也規定中學實行級任制。1938年起,中學的級任制改為導師制,負責班級組織教育工作的教師稱級任導師(相當於班主任)。
1942年,綏德專署教育科的《小學訓導綱要》在強調教導合一時首次提到“班主任”一詞。該綱要強調,要實行教導合一制,務必要加強班主任的責任。1949年7月,《陝甘寧邊區政府關於新區目前國民教育改革的指示》中提出:“廢除訓、教分立制度,實行教導合一,這一原則從兩方面實施:1.教師不只教書而且要參加具體的指導工作;2.組織上訓育與教務統一。在學校組織上校長下設教育主任。取消級任導師,班設主任教員。”中小學改級任導師為班主任教員,其指導思想是“克服訓、教分立,實行教導合一”。
1949年之後,為了適應國家經濟發展與培養全面發展新人的需要,我國在學習蘇聯的基礎上,實行了普遍的中小學班主任制。但此時還沒有對班主任制度做出明確的規定。1952年,教育部頒發《小學暫行規程(草案)》和《中學暫行規程(草案)》,規定“小學各班採取教師負責制,各設班主任一人,並設任課教師”,“中學每班設班主任一人,由校長就各班教員中選聘,在教導主任和副教導主任領導下,負責聯繫本班各科教員指導學生生活和學習。班主任任課時數,可根據具體情況,較專任教員的減”。至此,我國的班主任制度得以正式確立。
1979年,教育部發布《關於普通中學和小學班主任津貼試行辦法(草案)》,並在附件中提出了“關於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對班主任的選聘條件、工作要求、工作量、津貼數額、津貼發放條件等進行了明確的規定。陳桂生教授指出:“我國自1952年設立班主任以來,直到1979年才建立一套班主任制度。”
1988年,教育部相繼頒佈了《小學班主任工作暫行規定》《中學班主任工作暫行規定》,對班主任的地位、作用及其基本任務,班主任的職責、工作原則和方法,班主任的任職條件和任免,班主任的待遇和獎勵,班主任工作的領導與管理等做了具體的規定。1993年以後,先後有《小學德育綱要》(1993)、《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1994)、《中學德育大綱》(1995)、《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1998),《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2004)等重要文件出台,這些文件都強調了班主任在中小學德育工作中應發揮重要作用。其中,《中學德育大綱》提出:“班主任工作是培養良好思想品德和指導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班主任是本大綱的直接實施者,應根據本大綱的內容要求,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開展教育活動;組織和建設好班級集體,做好個別教育工作,加強班級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風。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要協調本班、本年級各科教師的教育工作,密切聯繫家長,積極爭取家長與社會力量的支持配合。”《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幹力量,“中小學校要建立、健全中小學班主任的聘任、培訓、考核、評優制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長期從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師應當給予獎勵”。這一階段,班主任作為德育工作者的地位被正式確立下來。
2006年6月,教育部頒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其中規定:要充分認識加強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中小學班主任的工作職責,認真做好中小學班主任的選聘和培訓工作,切實為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提供保障,要求制訂和完善促進班主任工作的政策措施,要提高中小學班主任的地位和待遇,完善班主任的獎勵制度,加強班主任隊伍的管理,為班主任開展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
2006年8月31日,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通知,決定啓動實施全國中小學班主任培訓計劃。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全國中小學班主任培訓的目標、原則和內容,提出“實施本計劃旨在將中小學班主任培訓納人教師全員培訓計劃,建立中小學班主任培訓制度,全面提高班主任履行工作職責的能力”。還指出:“從2006年12月起,建立中小學班主任崗位培訓制度。今後凡擔任中小學班主任的教師,在上崗前或上崗後半年時間內均需接受不少於30學時的專題培訓。”該計劃的實施,有助於提高中小學班主任的專業化水平。 [1] 

班主任基本任務

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按照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開展班級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導學生,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體魄健康的公民。班主任的基本任務規定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教育思想、主要工作任務和教育目標。班主任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建立科學民主的班級管理機制;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建立優秀的班級文化。
在工作過程中,班主任要扮演許多角色。既要為人師表、成為學生的榜樣,又要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習導師、紀律管理員、心理“醫生”,還要充當學生“維權”代言人和學校、家庭、社會溝通的“藝術家”。 [4] 

班主任內容方法

(1)瞭解和研究學生。要教育好學生,必須先了解學生,並注意不斷地研究學生。瞭解學生包括瞭解學生個人和集體兩方面。瞭解學生的方法主要有:觀察、談話、分析書面材料、調查研究。
(2)教導學生學好功課。一個班的學生平均成績的高低與這個班的班主任是否注重抓學生的學習密切相關,越是低年級,相關程度越高,所以我們要做好一些工作:教師要注意教導學生的學習目的和態度;要加強學習紀律教育;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和習慣。
(3)組織班會活動。開展班會活動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班會的內容和形式應該多樣化,組織班會還要有計劃。教師對一個學期的班會活動要有總計劃,對每一次班會又要有具體計劃;班會的內容還要能夠吸引學生,能調動全班同學的興趣。
(4)組織課外活動、校外活動和指導課餘生活。課外活動、校外活動與課餘生活對培養學生的志趣、才能,豐富學生的生活作用重大。班主任要負責動員和組織工作,進行必要的指導,但也要嚴格要求學生遵守學校制度和紀律,自覺抵制不良思想風氣的侵蝕。
(5)組織學生的勞動。班主任在組織學生勞動時需要注意:①做好準備工作,這裏的準備包括勞動準備、思想準備和組織準備;②在勞動過程中,要做好組織與教育工作;③勞動過後,要進行總結工作,展示和評價班級學生的勞動成果,促進學生的發展。
(6)協調各方面對學生的要求。這項工作主要包括兩個內容:統一校內教育者對學生的要求;②統一學校與家庭對學生的要求。只有班主任將來自各方面的要求進行統一,形成教育合力,才會對學生起到作用。
(7)評定學生操行。操行是學生思想品德的表現,操行評定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方法。教師要注意積累每個學生的思想品德表現的材料,給學生寫評語時,要實事求是,抓主要問題,有針對性,以反映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趨勢和全面表現。
(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計劃與總結。班主任工作面廣、內容多、強度大,是極為複雜的工作。班主任工作可以分為全面總結和專題總結,在總結中要不斷提升自己,以便能更好地勝任這份工作,獲取教師職業更大的發展。 [5] 

班主任工作職責

班主任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履行《教師法》第八條規定的義務:“(一)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二)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三)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四)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五)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六)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作為班主任,又比一般教師有更多的工作職責和任務。2006年8月31日,教育部在出台的《全國中小學班主任培訓計劃》中這樣界定班主任角色:“中小學班主任是中小學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是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幹,是溝通家長和社區的橋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老教育家於北辰認為,“天下之主任多矣”,而班主任則是“極重要、極普遍、極偉大的主任”。之所以這樣説,就在於班主任於學生成長的重要性。 [6] 

班主任小學職責

1.按照《小學德育綱要》的要求,結合班級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着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為習慣。
2.經常與任課教師取得聯繫,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協同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刻苦學習的意志品質,教會學習方法,學好功課,並把握學生的課業負擔量。
3.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學生堅持體育鍛煉,注意保護視力,培養良好的衞生習慣。
4.指導班委會和少先隊工作。培養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班集體。做好學生的個別指導工作。
5.指導學生參加勞動實踐。關心學生的課餘生活,支持並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有益的課外活動。
6.搞好班級的經常性管理工作。對學生進行常規訓練,做好學生的品德評定和學籍管理工作。
7.經常與學生家長保持聯繫,互通情況,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指導家長正確教育子女,注意爭取社會力量教育學生。 [6] 

班主任中學職責

1.向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逐步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鬥的志向,培養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和良好的心理品質,遵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
2.教育學生努力完成學習任務。會同各科教師教育、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
3.教育、指導學生參加學校規定的各種勞動,協助學校貫徹實施《體育衞生工作條例》,教育學生堅持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生活習慣和衞生習慣。
4.關心學生課外生活。指導學生參加各種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娛和社會活動,鼓勵學生髮展正當的興趣和特長。
5.進行班級的日常管理。建立班級常規,指導班委會和共青團組織工作,培養學生幹部,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把班級建設成為奮發向上、團結友愛的集體。
6.負責聯繫和組織各科任教師商討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況,協調各種活動和課業負擔。
7.做好本班學生思想品德評定和有關獎勵工作。
8.聯繫本班學生家長,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配合,共同做好學生教育工作。 [6] 

班主任主要工作

班主任日常工作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管理者的指導者,加強常規教育、行為規範訓練,形成良好班風是班主任的重要職責之一。為使常規教育具體落實,制定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規如下:
一.每天早上檢查學生出勤情況,如有缺席,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繫或進行家庭訪問,搞清原因,同時檢查學生着裝儀表情況是否符合學校要求,及時進行教育。
二.督促學生認真參加廣播操和升旗儀式。
三.檢查班級清潔衞生情況,瞭解值日生工作。
四.觀察班級公物保管狀況,發現損壞及時調查、教育和處理。
五.檢查課代表收交作業情況。
六.每天觀察班級出席和上課情況,掌握班級學風的進展和變化。
七.檢查學生眼保健操以及學生課間文明休息的狀況。
八.注意和處理好班級偶發事件
九.隨時發現班中的先進事蹟或不良現象,及時進行表揚或批評教育
十.認真上好校班會課。督促學生認真收聽學校教育廣播。
十一.關心學生用餐情況,督促學生遵守用餐規定,注意保持環境整潔。
十二.離開教室時,檢查班級衞生情況以及四關工作。(水、電、門、窗)
十三.做好班主任工作計劃與總結,整理好班級檔案、班務日誌。

班主任常規工作

1.開學時間制定工作計劃,學期結束寫好工作總結或經驗介紹。
2.做好班級學生情況分析,保證家訪率100%。
3.排好座位,安排好每天值日生。
4.競選好班級幹部,積極向學校推薦優秀學生。
5.抓好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6.抓好學生衞生習慣,保護視力。
7.組建好班幹部隊伍;關心每個學生的成長,每兩週進行一次班幹部會議。
8.與任課教師加強溝通,做好學生成長材料收集,寫好成長記錄袋
9.做好每天的清掃工作、保潔工作及教室衞生工作。
10.每週組織好主題班會課,形式多樣並作好記錄。
11.配合每階段中心工作,出好每一期的黑板報
12.積極配合大隊部,開展多方面活動,學校舉辦的活動,要發動學生積極參與。
13經常與家長聯繫,並做好記錄。
14.抓好後進生轉化工作,不讓任何一位同學掉隊,善於發現後進生的每一點進步並及時表揚,幫助其樹立信心。
15.準時參加每次的班主任會議及每次班主任培訓活動。
16.學期結束寫好學生評語

班主任工作規定

(教育部2009年8月頒發)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充分發揮班主任在教育學生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班主任是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班主任要努力成為中小學生的人生導師。
班主任是中小學的重要崗位,從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要職責。教師擔任班主任期間應將班主任工作作為主業。
第三條 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是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重要體現。政府有關部門和學校應為班主任開展工作創造有利條件,保障其享有的待遇與權利。
第二章 配備與選聘
第四條 中小學每個班級應當配備一名班主任。
第五條 班主任由學校從班級任課教師中選聘。聘期由學校確定,擔任一個班級的班主任時間一般應連續1學年以上。
第六條 教師初次擔任班主任應接受崗前培訓,符合選聘條件後學校方可聘用。
第七條 選聘班主任應當在教師任職條件的基礎上突出考查以下條件:
(一)作風正派,心理健康,為人師表;
(二)熱愛學生,善於與學生、學生家長及其他任課教師溝通;
(三)愛崗敬業,具有較強的教育引導和組織管理能力
第三章 職責與任務
第八條 全面瞭解班級內每一個學生,深入分析學生思想、心理、學習、生活狀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人格。採取多種方式與學生溝通,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第九條 認真做好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維護班級良好秩序,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責任意識集體榮譽感,營造民主和諧、團結互助、健康向上的集體氛圍。指導班委會和團隊工作。
第十條 組織、指導開展班會、團隊會(日)、文體娛樂、社會實踐、春(秋)遊等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第十一條 組織做好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指導學生認真記載成長記錄,實事求是地評定學生操行,向學校提出獎懲建議。
第十二條 經常與任課教師和其他教職員工溝通,主動與學生家長、學生所在社區聯繫,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第四章 待遇與權利
第十三條 學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應充分發揮班主任的骨幹作用,注重聽取班主任意見。
第十四條 班主任工作量按當地教師標準課時工作量的一半計入教師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課時工作量,確保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第十五條 班主任津貼納入績效工資管理。在績效工資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傾斜。對於班主任承擔超課時工作量的,以超課時補貼發放班主任津貼。
第十六條 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
第五章 培養與培訓
第十七條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制訂班主任培養培訓規劃,有組織地開展班主任崗位培訓。
第十八條 教師教育機構應承擔班主任培訓任務,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中應設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培養方向。
第六章 考核與獎懲
第十九條 教育行政部門建立科學的班主任工作評價體系獎懲制度。對長期從事班主任工作或在班主任崗位上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定期予以表彰獎勵。選拔學校管理幹部應優先考慮長期從事班主任工作的優秀班主任。
第二十條 學校建立班主任工作檔案,定期組織對班主任的考核工作。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聘任、獎勵和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對不能履行班主任職責的,應調離班主任崗位。
第七章 附則
二十一條 各地可根據本規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具體實施辦法。
第二十二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班主任價值作用

班主任在建設班集體中的作用發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班主任的中堅作用:這主要體現在執行校長關於建設班集體的教育指令方面。校長關於建設班集體的教育指令總是通過班主任在班級中貫徹、執行,其反饋信息也主要通過班主任輸出,傳遞給校長,以調整、強化關於建設班集體的指令。
2.班主任的骨幹作用:班集體建設的成功,靠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但班主任對班級體建設的領導、組織、教育、引導所花的精力和心血是其他教師所不能比擬的。班主任素質的高低、班主任建設班集體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着班集體建設能否成功,影響着學生個性成長。
3.班主任的紐帶作用:這主要表現在班主任在班集體建設中,要與學校少先隊組織、共青團組織、兄弟班級、校外教育組織等之間密切聯繫。
4.班主任的協調作用:班級建設要依靠各種教育力量共同對班集體加強教育與培養,在各種教育力量中,起協調作用的是班主任。
5.班主任的主導作用:這主要表現在班主任對班集體建設的導向控制作用、條件控制作用和程序控制作用上。
班主任在班集體建設和管理中發揮着無可取代的作用。美國教育調查研究會提出,將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力作為衡量教師能力的標準之一。 [3] 
參考資料
  • 1.    胡小萍,葉存洪,夏小紅編著. 班主任工作與班級管理[M].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8.02:3—5.
  • 2.    徐東主編. 教育學 第2版[M]. 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2011.02:237.
  • 3.    王萌,張春豔主編. 教育學[M]. 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2013.02:257—258.
  • 4.    梁釗華主編. 班級管理與班主任工作的理論與實踐[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5.08:39.
  • 5.    徐影主編. 333教育綜合應試解析 教育學原理[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21.01:135—136.
  • 6.    胡小萍,葉存洪,夏小紅編著. 班主任工作與班級管理[M].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8.02:24—25.
  • 7.    班主任  .富順第一中學校[引用日期202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