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珙縣龍

鎖定
珙縣龍(英文名稱:gongxianosaurus),化石產地行政區劃屬四川省珙縣石碑鄉管轄故將化石的屬名和種名以產該化石的縣及鄉的名稱命名,以資紀念。
別    名
Gongxianosaurus
中文學名
珙縣龍
拉丁學名
gongxianosaurus
動物界
蜥臀目
亞    目
蜥腳型亞目
珙縣龍
石碑珙縣龍
分佈區域
中國四川省珙縣石碑鄉紅沙村
發現者
周鳳雲
發現時期
1997
生存時代
侏羅紀早期

珙縣龍形態特徵

巨型恐龍,體長14米。 [1] 

珙縣龍分佈範圍

生活在距今2億年 ~ 1.75億年前的早侏羅世,被發現於亞洲,中國-四川地區。

珙縣龍生物習性

珙縣龍是植食性動物。

珙縣龍考古發現

化石產地行政區劃屬四川省珙縣石碑鄉管轄故將化石的屬名和種名以產該化石的縣及鄉的名稱命名,以資紀念。
四川侏羅紀恐龍化石極其豐富,但絕大部分化石是中、晚侏羅世的,如蜀龍動物羣和馬門溪龍動物羣。1997年,周鳳雲等人在四川省珙縣石碑鄉開展1∶5萬區域地質調查時,在下侏羅統自流井組東嶽廟段中發現了數量豐富保存完好的恐龍化石。經初步研究,這批化石屬原始的蜥腳類和獸腳類,共有5條以上的完整或較完整的個體,是早侏羅世恐龍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珙縣龍既具蜥腳類的某些特徵,又與原蜥腳類有不少共同點,是由原蜥腳類向蜥腳類進化的一種過渡類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