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玻璃質結構

鎖定
玻璃質結構(vitreous texture)即全部由玻璃物質所組成的岩石結構。這種結構常見於火山岩中,比如按結晶程度劃分的黑曜岩。 [1]  全部由未結晶的火山玻璃質組成的岩石的結構。其同義詞為玻質結構,此結構也常用於基質。組分沒有結晶,為純碎玻璃質的結構。
中文名
玻璃質結構
外文名
vitreous texture,glassy texture,hyaline texture
實    質
全部由未結晶的火山玻璃質組成
同義詞
全部由未結晶的火山玻璃質組成
結構(vitreous texture,glassy texture,hyaline texture)
由於熔岩噴出地表,冷卻很快,以致其中原子或離子來不及組合形成有規則排列的結晶物質,遂凝固形成天然的玻璃物質。玻璃質肉眼看來是緻密塊狀,具玻璃光澤及貝殼狀斷口。在正交偏光下無光性反應等,以此區別於隱晶質。玻璃質是不穩定的,隨時間和物理條件(温度和壓力)的變化,會發生脱玻化或晶化作用,轉變成結晶質。玻璃質主要出現在酸性熔岩(尤其基質)中,或淺成、超淺成侵入體的邊部(冷凝邊、淬火邊)
參考資料
  • 1.    肖淵甫.岩石學簡明教程:地質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