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玫瑰堂

鎖定
玫瑰堂(葡萄牙語:Igreja de S. Domingos),別名玫瑰聖母堂、板障廟、板樟(障)堂、聖多明我堂,位於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大堂區板樟堂前地,建於1587年 [2] 
玫瑰堂立面四層,構圖形式對稱,第三層多明我修會會徽居中,顯得莊嚴神聖。內部建築平面呈巴西利卡式,有中廳和側廊。主祭壇深遠開闊,層疊的壁柱間以扭曲的麻花柱,斷山花輔以蜿蜒的線腳,形成巴洛克風格 [2] 
2005年7月15日,玫瑰堂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7] 
中文名
玫瑰堂
外文名
Igreja de S. Domingos(葡萄牙語)
地理位置
澳門特別行政區大堂區板樟堂前地
佔地面積
1300 m²
保護級別
世界文化遺產
開放時間
10:00—18:00
始建時間
1587年
門票價格
免費

玫瑰堂歷史沿革

1587年,聖多明我會(道明會)創建玫瑰堂,是該會在中國的第一所教堂。教堂初時用木板搭建,華人稱之為“板障廟”,後稱“板樟廟”。又因教堂供奉玫瑰聖母,故又稱“玫瑰堂”。
1721年,玫瑰聖母院重建後,改稱為聖玫瑰修道院,改為磚木結構 [3] 
1822年,道明會士曾刊印澳門、也是中國第一份葡文報紙《蜜蜂華報》(A Abelha da China),其原件現藏民政總署大樓圖書館。
1828年,玫瑰堂重建 [3] 
1867年,澳門的警察總部曾設於此修道院內 [3] 
1874年,玫瑰堂因火災焚燬重建 [11] 
1929年起,玫瑰堂又成為傳播葡萄牙花地瑪聖母崇拜的重要基地。
1930年和1937年之間,玫瑰堂曾經歷兩次輕微的改動,其中一次是在其立壇安放了耶穌聖心像 [3] 
1984年和1989年,對玫瑰堂的正立面進行維修 [3] 
1993年,玫瑰堂關閉。
1995年,由於颱風的破壞,玫瑰堂附屬的鐘樓部分結構屋面塌陷 [3] 
1997年11月,玫瑰堂重修 [2] 
1993年5月,主教公署向公務運輸司提交聖玫瑰教堂維修及修復的建築方案 [3] 
1996年,澳門政府批准了聖玫瑰教堂修復計劃的預算;同年4月,澳門文化司署通過招標程序批准了(國際顧問工程公司)進行“加固結構,重裝電氣和維修教堂”方案設計;同年9月,澳門文化司署在政府的報刊登了“修復和鞏固聖玫瑰教堂的結構”工程的招標公開競投。同時LECM(澳門公共工程實驗室)獲批給負責工程的技術協調;同年11月,澳門文化司署通過開標程序批給澳門德發建築置業有限公司該工程項目;同年12月底,工程開始 [3] 
1997年1月,澳門文化司署通過開標程序批給設計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該工程的監督工作 [3]  ;11月23日,玫瑰堂聖物寶庫向公眾開放 [10] 
玫瑰堂仰視圖 玫瑰堂仰視圖

玫瑰堂建築佈局

玫瑰堂的立面總高約24米,形式對稱,採用古典式構圖,水平線條佔據主導地位,垂直線條通過不同的柱式斷續完成。從下至上,底層為愛奧尼柱式,二、三層為科林新柱式,頂部為三角形山花,體現由簡而繁的規律。第三層正中是聖多明我會會徽。牆面色彩以黃色為主,白色勾勒,整體形式簡潔,富有嚴謹的結構邏輯。屋頂為兩坡屋頂,木屋架,瓦屋面。教堂主體為磚木結構,夾層為木樓板。室內柱子為磚砌方柱,外加粉刷 [1] 
玫瑰堂的建築按精心比例用高大的堂柱把正廳分為3部分,其堂柱之間用磚砌成一個個完美的拱架。玫瑰堂主體縱深長達31.5米,主樑跨度3米,主堂頂高13.2米。正廳地面為花型圖案的瓷制馬賽克。大禮堂進深8.5米,寬6米 [3]  。玫瑰堂內部建築面積約1300平方米。平面呈巴西利卡式,有中廳和側廊,中廳寬8米,側廊寬3米;兩側還有聖龕,後面為聖壇,室內為平吊頂。主祭壇進深8.5米,寬6米,拱頂正中描繪着修會標誌 [1] 
玫瑰堂從中部分為3層,3個石柱相重疊而立,頂部正中收縮成一個等腰三角,並與下面一層通過結構簡單的柱廊與兩側相連。3扇窗子跨3個大門之上,與三進式廳堂相吻合。在第3層有一個修士會徽佔據一扇大窗的位置 [3] 
玫瑰堂內部 玫瑰堂內部

玫瑰堂建築特色

玫瑰堂的天花用木板裝嵌,展現出奇特的鏤空圖案,並且和教堂的通風系統連為一體。其木板天花為拱形,上有彩繪的修會標記,其地面為花崗石條拼接而成。整個建築富於變化,通過不同的幾何圖形獲得不同的效果。層疊的壁柱間隔扭曲的麻花柱,彎曲的線腳烘托斷山花,形成華美的巴洛克風格,是澳門最美麗的祭壇之一。室內的唱詩席的挑廊幾乎環繞整個中廳。教堂內沒有彩色玻璃窗,大型的百葉窗體現南方建築特點,使教堂內部非常明亮。內部色彩以黃色為主。教堂的牆體採用泥灰砌磚方法並塗以白灰。側牆的內部上方設有木製小包廂與進口上方的木製唱詩台相連 [1]  [3] 
玫瑰堂大門 玫瑰堂大門

玫瑰堂館藏文物

玫瑰堂旁的“聖物寶庫”收藏了三百多件澳門天主教珍貴文物 [1]  ,從17至19世紀澳門天主教藝術珍品,包括彌撒使用的銀器、銅器和鍍金器;木質、石膏和象牙聖像;年代久遠的油畫,其中油畫《聖奧斯丁》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聖經故事版畫和手工精美的絲繡法衣。展品中還有兩座19世紀鑄造的教堂銅鐘 [10]  ,是澳門最古老的鐘 [11] 

玫瑰堂歷史文化

玫瑰堂名稱由來

玫瑰堂初時用木板搭建,華人稱之為“板樟廟”。又因教堂供奉玫瑰聖母,故又稱“玫瑰堂” [4] 

玫瑰堂文化活動

  • 花地瑪聖母聖像巡遊
玫瑰堂於每年5月13日舉行的花地瑪聖母聖像巡遊,是澳門本地天主教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 [1]  ,被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9] 
  • 澳門國際音樂節
玫瑰堂經常成為每年10月舉行的澳門國際音樂節其中一個演出場地,是全城舉行最多場音樂會的教堂 [11] 

玫瑰堂文化產物

  • 紀念幣
2017年,澳門金融管理局發行猴年農曆年紀念硬幣,其背面圖案為玫瑰堂 [5] 

玫瑰堂文物價值

玫瑰堂是證明西班牙多明我會修士在澳門存在的唯一遺蹟 [3] 
玫瑰堂俯視圖 玫瑰堂俯視圖

玫瑰堂文物保護

1984年6月30日,澳門第56/84/M號法令將聖玫瑰堂(板樟堂)評定為紀念物 [6] 
2005年7月15日,澳門歷史城區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玫瑰堂包含在內 [7] 
2019年1月1日,玫瑰聖母堂(板樟堂)入選《澳門不動產名錄》,評定為紀念物,代碼MM003 [8] 
玫瑰堂側面 玫瑰堂側面

玫瑰堂旅遊信息

玫瑰堂地理位置

玫瑰堂位於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大堂區板樟堂街1號。

玫瑰堂開放時間

玫瑰堂的開放時間為10:00—18:00 [4]  ,逢星期四休館;為配合舉行宗教儀式,星期六15:00後、每月13日及25日下午三時後(如遇星期日則照常開放)休館;每年5月4日至13日因舉行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休館 [10] 

玫瑰堂交通信息

遊客可乘坐澳門公共巴士2、3、3A、3X、4、5、6A、8A、10、10A、11、18、18A、19、21A、26A、33、101X、N1A、N1B、N3路到達玫瑰堂。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