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黎之

鎖定
王黎之(1921.11—2014.03.28),山東省冠縣人。1938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冠縣青救會主任,魯西北青救會主任,地青委書記,冀魯豫運東分區抗聯主任,運西分區青聯主任,青委書記,晉冀魯豫軍區七縱政治部民運部副部長,中共光商縣委書記,白雀縣委書記、白雀支隊政委,潢川地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兼辦 公室主任、紀檢書記,地委副書記兼團地委書記,信陽地委第二書記兼信陽軍分區黨委書記,洛陽市委書記,鄭州市委第一書記,四川省委書記,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 [3] 
(概述圖來源) [4] 
中文名
王黎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1年11月
逝世日期
2014年03月28日

王黎之人物生平

王黎之同志,原名霍汝清,1921年11月出生,漢族,山東冠縣人。
1938年3月參加革命工作,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3月至1942年8月,在山東省冠縣軍政幹校學習培訓後,先後任縣青救會主任、地委青委書記、魯西區黨委青委委員、“青抗先”總部教導員。
1942年8月至1945年12月,先後任冀魯豫運東分區抗聯主任、八分區青委書記、青救會主任、範縣縣委民運部部長、濮陽市委委員、區委書記。
1945年12月至1952年9月,先後任晉冀魯豫七縱隊、一縱隊民運部部長、鄂豫區二地委宣傳部部長、白雀縣委書記、支隊政委、潢川地委宣傳部部長、組織部部長、副書記。
1952年9月至1954年4月,任河南省信陽地委書記、軍分區政委。
1954年4月至1970年10月,先後任河南省洛陽市委書記,鄭州市委第一書記,河南省委委員,鄭州市革委會副主任。
1970年10月至1974年10月,任四川省革委會農業組副組長、組長、省革委會常委。
1974年10月至1982年12月,任四川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
1982年12月至1984年5月,因病休息。
1984年5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協四川省委員會副主席。
1988年3月至1998年3月,任全國政協常委。
1999年11月離職休養。 [1] 
陶武先和四川省政協老領導王黎之(左) 陶武先和四川省政協老領導王黎之(左) [2]
2014年3月28日7時35分,因病醫治無效,王黎之在成都逝世,享年93歲。
王黎之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習近平、李克強、俞正聲、劉雲山、劉奇葆、趙樂際、郭金龍、胡錦濤、朱鎔基、温家寶、李嵐清、萬里、田紀雲、楊汝岱等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政協全國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全國政協辦公廳、中央組織部等單位送來花圈。
劉鵬、王東明、魏宏、柯尊平等送來花圈。
省領導及省老同志、省級機關、各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的幹部羣眾代表送別遺體。 [4] 

王黎之人物事蹟

王黎之同志早年參加革命工作,受愛國主義教育和共產主義思想的薰陶,經過戰火的洗禮,生與死的考驗,在長期革命實踐和鬥爭中,成長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戰士。在抗日戰爭時期,王黎之同志廣泛宣傳黨的抗日方針和各項主張,積極發動羣眾,堅持政權建設,發展黨的組織和武裝力量,堅決同敵人進行鬥爭,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解放戰爭時期,先後參加了魯西南、淮海戰役,特別是千里躍進大別山,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為建立大別山根據地作出了積極貢獻。新中國建立後,他堅決貫徹執行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決策部署,帶領幹部羣眾勝利完成了鞏固人民政權和發展國民經濟的繁重任務,為河南信陽、洛陽、鄭州的工農業建設和黨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文革”期間,王黎之同志受到審查和迫害。他不顧個人安危,堅持實事求是,堅持黨性原則,堅定理想信念,始終剛正不阿,表現出共產黨人的革命氣節。調四川工作後,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自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擁護、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為端正黨風和社會風氣,為全省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退居二線後,他一如既往地關心四川改革發展大業,滿腔熱忱地支持省領導班子的工作,以實際行動促進領導幹部順利實現新老交替,為全省幹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離職休養後,他人退心不退,仍然心繫黨和國家發展建設,力所能及地做好各項工作,盡力發揮作用。 [1] 

王黎之人物作品

王黎之:《回憶毛主席的親切接見》,《河南文史資料》2003年第4期.
王黎之:《怎樣加速礦山建設》,《人民日報》1960年8月30日,第2版。
王黎之:《怎樣做一個促進派》,宋希等著:《青年人要永遠當促進派》,中國青年出版社,1959.06.
王黎之:《談談城市人民公社問題》,中共鄭州市委辦公室編:《鄭州市建立人民公社的經驗》第1輯,河南人民出版社,1958.10.

王黎之人物評價

四川日報:
王黎之同志在長達76年的革命和建設生涯中,從齊魯大地、中原大地到巴山蜀水,一貫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共產主義事業。他長期擔任領導職務,努力學習和實踐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摸索出豐富的工作經驗,表現出高超的領導藝術。他具有堅定的黨性和很強的組織觀念,作風民主、顧全大局,謙虛謹慎、公道正派;他堅持黨的羣眾路線,密切聯繫羣眾,關心羣眾疾苦,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風,在羣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光明磊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清正廉潔,始終保持了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受到全省廣大幹部羣眾的衷心擁護和真誠愛戴。
王黎之同志一生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嘔心瀝血,一片忠貞。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光輝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久經考驗、德高望重的老黨員、老幹部、老領導。我們要學習他對黨忠誠、奮鬥不息的革命精神;學習他立場堅定、愛憎分明的高貴品質;學習他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僕情懷;學習他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我們沉痛悼念王黎之同志。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