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鵬運

鎖定
王鵬運(1850年1月1日-1904年8月4日),字幼霞,又作幼遐、佑遐。自號半塘老人、半僧、鶩翁、半塘僧鶩。人稱“烏衣巷佳子弟”,廣西臨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陰(今紹興)。中國清代詞人、官員。 [19] 
王鵬運少有才名。同治九年(1870年),中舉人。次年,考進士未中,優遊京華。同治十三年(1874年),為內閣中書。光緒十一年(1885年),升內閣侍讀。光緒十九年(1893年),授江西道監察御史,升禮科給事中,轉禮科掌印給事中。王鵬運直言諫諍,曾上書反對慈禧太后和光緒帝駐蹕頤和園、請辦京師大學堂等。支持康有為變法,多次代其上疏,屢次抗疏言事,幾罹殺身之禍。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王鵬運彈劾榮祿,次年,得請離京南下,寓揚州,主持儀董學堂,並執教於上海南洋公學。光緒三十年(1904年),王鵬運病逝於蘇州兩廣會館,享年僅五十六歲。 [19] 
王鵬運是“晚清四大家”之冠,使常州派詞論發揚光大,況周頤蕙風詞話》許多重要觀點皆源於此。王氏被視為清詞第三期創始人,開臨桂詞派先河。他身處清廷風雨飄搖之日,字裏行間藴含傷時之痛、故園之思,極具時代意義。其以詞吟詠中國近代第一部西方翻譯小説《茶花女遺事》,是中國文學史及中西方文學交流史上一個亮點。王鵬運詞著豐富,早年有《四印齋詞卷》,包括《袖墨集》《粱苑集》《中年聽雨詞》。後依次編定《半塘詞稿》。王鵬運獨立創作及聯句之詞900餘首,晚年親自刪定《半塘定稿》兩卷,存詞139首。 [19] 
(概述圖參考資料 [20] 
全    名
王鵬運
佑遐、幼霞
半塘老人、鶩翁、半塘僧鶩
所處時代
晚清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西臨桂
出生日期
1849年
逝世日期
1904年
主要成就
使常州派詞論發揚光大,開臨桂詞派先河
主要作品
《半塘詞稿》
原    籍
浙江紹興

王鵬運人物生平

王鵬運早年經歷

王鵬運四十小像 王鵬運四十小像 [1]
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1850年1月1日)卯時,王鵬運出生。 [14] 
咸豐四年(1854年),王鵬運在臨桂燕懷堂,入家塾讀書,墊師為灌陽唐懋功(唐景崧之父)。 [14] 
同治元年(1862年),父親王必達被授饒州知府,王鵬運約在此年前後被父親派人接到江西任所。 [14] 
同治四年(1865),王鵬運十七歲時,與曹氏結婚,曹氏時年十五歲。 [14] 

王鵬運屢試不第

同治九年(1870),王鵬運從江西回原籍臨桂參加在桂林貢院舉行的廣西鄉試,中第二十八名舉人。 [14]  [23] 
同治十年(1871年),王鵬運赴京考進士落第,不久返回江西南昌(時其父在曾國藩幕府)。 [14] 
同治十二年(1873年),王鵬運早早入京準備下年的禮部試,但是仍然沒有考中,王鵬運此前曾遵例報捐內閣中書 [14]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王鵬運以內閣中書分發到閣行走,不久補授為內閣中書。 [14]  [24] 
光緒二年(1876年)八月,王鵬運充國史館校對官,是月補缺。同年,考進士落第。 [14] 
光緒三年(1877年),考進士再次落第。 [14] 
光緒五年(1879年),作《長亭怨慢·乍吹起》詞;同年,在同鄉龍繼棟和同官端木埰的影響下開始了詞的創作,現存王鵬運詞作最早當在此年。 [14] 

王鵬運父逝丁憂

光緒七年(1881年)七月,因國史館本紀告成出力保奏,奉旨侯補侍讀,後加四品銜。同年,王鵬運開始患上了鼻病,久經醫治無明顯效果,以致後來因此受到別人的攻擊。 [14]  同年,開始刻《四印齋所刻詞》。 [13]  同年底,王鵬運父親王必達在甘肅平涼去世。 [15] 
光緒八年(1882年)正月,丁憂,停官奔喪。自平涼扶柩歸鄉,秋日經過朱仙鎮,年底才抵達桂林。 [15] 
光緒九年(1883),在家居喪,春夏間有書寄番禺馮恩江。同年夏,鵬運兄弟離家北行,在漢陽鵬海沿長江而往江西,鵬運當與兄維翰北上,在秋天到達開封,住在兄長家,至光緒十年(1884年)十月,離開封到京。在開封期間曾與黎獻臣、管敬伯、李文石諸人以詩詞相唱和。 [15] 

王鵬運入京為官

光緒十年(1884年)十月,服滿回京。入京後,作《齊天樂·甲申十月服闋入都疇丈瑟公鶴老諸前輩皆有喜晤之作感舊述懷倚此奉達》詞。 [3]  十一月,起復委署侍讀。 [15] 
光緒十一年(1885年)二月,補缺,擔任正六品的內閣侍讀。閒暇時仍與端木埰、許玉瑑等人以詞相唱和。 [15] 
光緒十四年(1888年)二月,況周頤自四川入京,結識王鵬運,隨後參與到中書詞人的唱和中去。四月二十日,王鵬運的夫人曹氏因病去世,這對他又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可能因為情緒抑鬱,他此年詞作很少。 [15] 
光緒十五年(1889年)十月,王鵬運考取御史,奉旨記名以御史用。 [15] 
光緒十六年(1890年),大部分時間王鵬運在生病。七月,遭人彈劾,因查無實據而作罷。對此王鵬運心情很不痛快。 [15] 
光緒十七年(1891年)正月,王鵬運續撰《皇朝諡法考》成並付印,此為內閣侍讀、司諡議的職責。 [15] 
光緒十八年(1892年)春,況周頤、劉福姚鄧鴻荃相繼到京,王鵬運與之同遊唱和。 [15] 

王鵬運御史任上

光緒十九年(1893年)春,王鵬運延請薊州李髯為序楫、序柯兩孫課師,教讀於寓所,王鵬運與之多有唱和。 [15]  七月,補授江西道監察御史。 [16]  [25] 
光緒二十年(1894年)六月,王鵬運轉掌江西道監察御史。 [27]  同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王鵬運站在主戰派一方,在整個戰爭過程中及戰後,對時局都非常關心,都在積極建言。 [16]  在中日甲午戰爭及和議的過程中,王鵬運上奏達二十次以上,從各個方面為朝廷出謀劃策,爭取戰勝侵略者;直到最後和局已定,還在據理力爭,為了國家安危可謂不遺餘力。三次專折彈劾李鴻章,在其他奏摺中也屢次指責李鴻章主和賣國,措辭不可謂不嚴厲。 [17]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九月,王鵬運參加了康有為在京城發起鼓吹變法的“強學會”。同年,康有為多次找王鵬運代遞奏摺(以王鵬運的名義代上)。 [17] 
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六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臨朝訓政,八月十三日(9月28日),“六君子”被殺,八月十四日(9月29日),上諭稱康有為包藏禍心,潛圖不軌,有謀圍頤和園劫制皇太后之事,又私立“保國會”,保中國不保大清,實為叛逆之首,命各省督撫嚴拿。八月二十二日(10月7日),詔有言責諸臣,各抒讜論,指陳得失。面對這樣的形勢,王鵬運不得不於次日上《請端學術以正人心折》彈劾康有為,表明態度,以求自保。 [17] 

王鵬運禮科任職

約在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王鵬運升任禮科給事中,後轉任禮科掌印給事中。 [18]  [26] 
光緒二十六年(1899年)七月,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兩宮出奔。京城官員也紛紛倉皇出逃。王鵬運則閉户讀書。七月中旬,朱祖謀劉福姚因住處受到騷擾,搬來四印齋與其同住。中秋以後,三人每晚選用短調,各賦詞一兩闋。王鵬運痛感朝中某些大臣昧於形勢,妄圖以自稱“刀槍不入”的義和拳來抗擊擁有先進武器的西方列強,且同時樹敵太多,以致造成難於收拾的局面,給國家和民族造成極大的創傷。在此敵我力量懸殊、中國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只有早日爭取和平一途。王鵬運對引起禍端的某些大臣非常痛恨,堅決要求給他們應得的懲罰。於閏八月十一日上《為首禍之臣情罪重大請飭交廷議折》,請求將莊親王載勳等造成禍亂的大臣議明罪狀,嚴加治罪,以平民憤而促和議。 [18] 

王鵬運出都南歸

光緒二十七年(1900年),王鵬運上折,彈劾在庚子之變中掌握軍權、間接造成禍亂而沒有受到懲處的大學士榮祿。折入留中,王鵬運遂於五月請假出都南歸。不久至上海,曾講學於南洋公學。六月中旬,在南京與繆荃孫徐乃昌等相會,多有唱酬。九月,至開封,與其兄王維翰及嗣子王郮共同生活。 [18]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秋,王鵬運在上海遇到前往廣東任學使的朱祖謀,向朱祖謀出示其所作詞九集,雲將刪成《半塘定稿》,堅決要求相互訂正詞集,敦促其抄寫副本,並允許其任意刪削。九月廿八日,至蘇州訪鄭文焯,贈其所刻《夢窗甲乙丙丁稿》;十月初二日,兩人租畫船載酒抵達光福裏,用三日時間遍遊鄧尉諸山。十一月下旬,再遊南京,滯留度歲,與繆荃孫、張仲炘、徐乃昌、陳鋭等唱酬甚歡。 [18]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揚州儀董學堂聘王鵬運為監督。王鵬運蒞任後進行了一些革新,得到的評價頗高。空閒時不廢吟詠,並與鄭文焯、朱祖謀、況周頤等多有文字往還。此年三月,王鵬運曾赴江西南昌,望廬山風景而憶兒時舊遊,並留有詞作。 [18] 

王鵬運病逝蘇州

光緒三十年(1904年)四月下旬,況周頤過江訪王鵬運於揚州,唔於東關街安定書院西頭之寓廬。仲夏,王鵬運自揚州過江訪舊,與鄭文焯重會於蘇州。五月廿六日,王鵬運在上海遇到鄭文焯,鄭文焯將王鵬運請其訂正的《校夢龕集》歸還王鵬運。同年夏,同友人遊西湖歸,經過蘇州,住兩廣會館,中暑疾,不到十天,至六月廿三日去世,享年僅五十六歲。 [18]  [28]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歸葬於故鄉臨桂城東半塘尾之祖塋。 [18] 

王鵬運主要影響

王鵬運政治

王鵬運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七月補授江西道監察御史,光緒二十年(1894年)六月轉掌江西道監察御史。他任台諫時的作為可以分以下幾方面:
一、在甲午戰爭中堅決主戰,反對李鴻章的和議
光緒二十年(1894年)六月,中日戰爭爆發。七月十七日,王鵬運上《倭夷肇釁請任親賢以資勘定折》,主張起復賢明的恭親王奕訢出來主持大局,不久恭親王受命督辦軍務;隨後,王鵬運還奏請變通捐級章程充餉。黃海大戰中國失敗後,王鵬運於八月二十六日上《請直搗倭巢藉紓寇患折》,奏請允許總兵劉永福率兵遠征日本,同時上《請電令雲南兵將北上片》,奏請電令曾與法軍交戰聲威頗著的滇軍北上策應;九月十八日上《請拆除山海關一段鐵路以防倭人搶佔使用折》,同時上《李鴻章於前敵各軍稟報往往改易字句欺罔片》彈劾直隸總督李鴻章;九月二十九日與福建道監察御史安維峻一同上《薦户部尚書崇綺片》舉薦前户部尚書崇綺理財以濟軍需;十月初六日上《請頒內帑以勵軍心折》請求動用內廷存儲以充軍餉;十月初九日上《請派董福祥募兵練兵並由神機營軍械庫撥給裝備折》和《請飭八旗都統擇能員訓練以重防務片》;十月二十二日上《為和議萬不可行請立罷奸邪以堅戰計事折》,彈劾主和的軍機大臣兵部尚書孫毓汶、吏部左侍郎徐用儀及大學士直隸總督李鴻章。十一月十七日上折言勿為和議所誤,仍宜修戰備;十一月三十日上《請罷李鴻章奏》;十二月二十四日上《請將甘肅提督李培榮驕縱掊克各節查明嚴辦片》,同時上《請催解黃仕林等予以嚴辦片》,彈劾李鴻章諉過縱奸,要求將李鴻章匿藏的潰逃之將黃仕林等嚴辦;同年,他還曾上《請令沿海偵探俄、倭動向片》。 [22] 
甲午中日戰爭中,清軍節節敗退。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初,是和是戰,朝野上下頗有爭議。王鵬運是堅決主戰的。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他曾奏請飭辦近畿沿海漁團,組織漁户以防外敵;二月十四日上《割地講和萬不可行折》(即力爭和議奏),仍一力主戰。三月二十二日上《和議要挾已甚請回宸斷(而安危局)折》(即再爭和議奏),仍主力戰,併力陳割地之害。三月二十三日,《中日馬關條約》簽字,中國承認朝鮮獨立,割遼東、台灣、澎湖,賠款二萬萬兩,日人可在中國口岸從事工藝製造。四月七日,王鵬運上《敵勢不能持久縷析具陳折》,認為日本國微兵寡,不能持久,故不能主和。四月八日清廷批准中日和約。四月十七日,王鵬運上《請令諸臣趁俄、法、德阻換約之機收回遼台折》(即三爭和議奏);四月二十四日上《李鴻章父子不可假以事權折》,彈劾李鴻章父子。同時上《還遼賠款巨大事關國家大計(應予拒絕)片》,認為日人退出遼南侵佔各地,不能增加兵費;閏五月初八日上《撤兵宜杜奸謀折》,認為不能貿然撤軍,並指責李鴻章專權。在中日甲午戰爭及和議的過程中,王鵬運上奏達二十次以上,從各個方面為朝廷出謀劃策,爭取戰勝侵略者,表現出赤膽忠心;直到最後和局已定,還在據理力爭,為了國家安危可謂不遺餘力。 [22] 
二、為康有為代遞奏摺,支持維新變法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為在京應進士試,積極組織應試舉人反對和議,併到處宣揚其變法自強的主張,王鵬運對其主張和目標是認同的。在此認識的基礎上,康有為找王鵬運代遞奏摺。所謂代遞奏摺並不是王鵬運幫康有為把康氏署名的奏摺代為上奏,而是以王鵬運自己的名義上奏,也就是説他是認同了所上奏摺中的意見的,在他人看來即是他自己上奏;或者準確一點説,是康有為替擔任監察御史的王鵬運代擬奏摺,王鵬運必須為所上奏摺承擔責任。五月,王鵬運代康有為上《請修京城街道折》,奉旨允行。據《康南海自編年譜》,康有為代王鵬運所擬奏摺還有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六月十一日所上《樞臣不職請立罷斥折》(彈劾徐用儀),六月十九日所上《慎旌獎廣東善堂事片》;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十二月十九日所上《膠州不可借德,宜密結英日以圖抵制折》和《結倭聯英並緩償倭款片》;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所上《請改律歷折與請開制度局折》。另據孔祥吉考證,《疆臣篤老昏瞽措置乖方請飭查辦以安海疆折》“系御史王鵬運彈劾兩廣總督譚鍾麟之重要奏章,於光緒二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日遞上清廷,儘管康有為已離京南下,但很可能由康氏代擬。”此外,王鵬運還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十一月十七日上過《外患日深請講求商務折》,十二月十五日上過《請鑄銀元開礦務折》;又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正月二十五日上過《請行實政以圖內治而弭外侮折》和《請速建京師大學堂片》,都與變法維新有關。此外,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九月,王鵬運還參加了康有為在京城發起鼓吹變法的“強學會”,可見他自覺而積極地投身到變法維新運動中去了。 [22] 
三、不畏強權,正直敢言
最能體現王鵬運不畏強權敢於進言的是其諫阻光緒帝與慈禧太后駐蹕頤和園。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三月,慈禧太后不顧內憂外患、國庫空虛,還要到處搜刮,以重修圓明園供其享樂。且自光緒十四年(1888年)頤和園落成後,光緒帝常侍奉慈禧太后駐蹕於該處,以隨時聽候其訓示。有鑑於此,王鵬運於三月十三日上奏,言慈禧太后住頤和園是應該的,而光緒帝則應該暫緩幾年才住頤和園侍奉慈禧。之所以這樣説,意在使光緒帝擺脱慈禧牽制,獨立處理軍國大事。折中言以光緒帝之聖明,不會有修復圓明園之舉,意在趁機從反面諫止重修圓明園。雖然王鵬運所奏頗觸慈禧之怒,但整個奏摺措辭是委婉得體的。據《翁同龢日記》記載,王鵬運此次上奏,光緒帝因畏懼慈禧,將加罪於王鵬運,後因恭親王、翁同龢李鴻藻的斡旋,終於沒有治罪。此奏的結果是此後光緒帝自頤和園回宮較早了;而至當年八月重修圓明園工程還是開工了(後中輟)。 [22] 
四、講求商務,開礦鑄錢
王鵬運曾上《外患日深請講求商務折》和《請鑄銀元開礦務折》,向朝廷建議講求商務、開礦鑄錢,以達到與列強競爭、使國家富強的目的。 [22] 
王鵬運認為,在世界各國競爭的時代,必須講求商務,確保利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如果抓住時機,立即講求商務,就可爭回利權。他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十一月十七日上《外患日深請講求商務折》,認為外患日深,人心漸異,必須迅速講求商務以維繫大局。並分析今日之天下為一通商之天下,各國藉商務之盛以憑陵於中國,中國坐商務之弛以受辱於各國;認為為了發展商務,朝廷上下應講求護商便民之策,並具體建議宜先辦二件事:一是設立商務局,一是整頓招商局。此折上奏後得到重視,光緒帝命軍機大臣交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議奏,十二月二十四日總理衙門回奏光緒帝,對王鵬運的建議多有采納。 [22] 
王鵬運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十二月上《請鑄銀元開礦務折》,認為近日以來,京師錢價日貴,銀價日賤,並非私鑄充斥、銀號把持所致;實際因倭人串同內地奸商,以銀易錢裝運出口引起。而倭商將購去的中國製錢提煉出金銀,又將淨銅售予中國,從而牟取暴利。鑑於此,他提出了兩個變通之法:一是中國自鑄銀元,一是允許並支持民眾開採礦藏。此折上奏後,光緒帝命軍機處交户部會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辦理;户部與總理衙門回奏表示將切實辦理。 [22] 
五、關心民生,為民請命
王鵬運能留心民間疾苦,關心民生,瞭解到民生艱難的情況即具奏上聞,可以説在這方面盡到了言官的職責。光緒二十年(1894年)因中日戰起,國庫空虛,清廷曾向民間借款以充軍餉等。先是王鵬運因山西官吏於息借民財一事辦理不善,曾經奏參上聞。光緒二十年(189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他又上《奏息借擾民請旨寢罷折》,他了解到江西辦理此事,其苛虐正與山西相似。攤派太多,且有鞭撲禁押之事,可想而知全國均是如此。必然讓貪吏奸胥藉此斂財,而國家、民生兩受其害,故請旨飭下各省督撫將息借全部停止。 [22]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十四日,王鵬運上《請飭直隸順天妥籌賑撫以蘇民困片》,奏稱順天府薊州三河、順義等處,災民困敝異常。其時春撫將完,麥收尚遠,深恐民食不繼、無以為生,請飭妥籌賑撫。光緒帝即命軍機大臣着孫家鼐陳彝將被災虛實輕重情形確切查明,據實具奏。 [22] 

王鵬運詞學

王鵬運生當晚清這一內憂外患已深的時代,且其仕途不順,報國無門;其生平經受疾病的折磨,又經受過父母兄弟妻兒先後去世的劇痛,於是逐漸形成了憂鬱傷感的性格。他平生的種種情感都訴諸詞,而悲傷痛苦之情自然是其主調。通觀其詞集,其悲苦情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4] 
其一,憂國傷時之悲。王鵬運自光緒十九年(1893年)七月任江西道監察御史,次年六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王鵬運在戰爭期間一力主戰,並積極建言,但最終清廷在戰爭中失敗,以割地賠款了局。此後西方列強逼迫日甚,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之變時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兩宮西狩,王鵬運更是在京目睹了這幕歷史的慘劇。王鵬運對國事、時局的擔憂和悲傷痛苦的情感都在其詞中有或隱或顯的表現,特別是在《庚子秋詞》和《春蟄吟》二詞集中表現得最為集中和頻繁。王鵬運在其詞作中表現出對國事的擔憂和關注,對以慈禧為代表的頑固投降派的諷刺和指責,對外國侵略者的斥責和痛恨,同時表現出了其憂國傷時的悲傷和痛苦。如其作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閏八月底的《鳳來朝》詞雲:“熱淚向風墮。壓城頭、壞雲磊砢。正黃頭市飲、歌相和。嘆回面、有人過。 目斷西征烽火。動哀吟、杜陵飯顆。自滅燭、深宵坐。又點點、亂磷大。”詞中王鵬運將自己比作落魄的杜甫。壓城句出自庾信《同盧記室從軍》詩:“箭飛如疾雨,城崩似壞雲。”壞雲,崩裂的雲,借指圍城的強大軍隊。黃頭,女真一部落名黃頭女真。宋人蔑稱金人為黃頭奴。此當指入侵的八國聯軍。王鵬運在圍城中,眼見侵略者放縱猖狂,思念西去的光緒帝,深夜難眠,只有哀吟和向風灑淚而已。其時詞人的悲傷痛苦可想而知。 [4] 
其二,親友去世之悲。王鵬運自幼喪母,後又喪父,故自號“半塘老人”。其後生子未能長成,不到四十歲妻子去世,一兄一弟也先後棄他而去。其詞友韋業祥、謝元麒英年早逝,端木埰許玉瑑等先後去世,志同道合的摯友楊鋭不幸被殺害。王鵬運本來就是非常注重親情和友情的人,見到這些親友多數不能長壽而中途夭逝,哪能不悲傷痛苦?王鵬運詞集中有悼念親友的詞作近二十首,集中體現了其傷悼親友的悲傷痛苦之情,如在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七月初,王鵬運接到幼弟辛峯去世的噩耗,作《滿江紅·辛峯歿於泰州。七月三日設奠成服,賦此招魂。老懷慘結,墨淚俱枯矣》詞哭之,此詞悼念幼弟,可謂傷心悲痛欲絕。此外因時、因地、因物的觸發,王鵬運詞作中都可能表現這種對親友去世的悲傷痛苦。如王鵬運《百字令·叔問寄贈魏普泰二年法光造像記,文曰:為弟劉桃扶北征,願平安還。時予季新亡,讀之慘然。賦此以寄,叔問去秋亦有鴒原之痛也》詞,此詞作於王鵬運幼弟辛峯去世不久,他收到鄭文焯寄給他的魏碑拓片,由其文字內容引發了對亡弟的懷念和悲傷,“佛也無靈,天乎難問”二句,足證其悲痛之深。 [4] 
其三,不遇之悲。王鵬運終生進士未第,他報捐內閣中書,任職後十年未得升遷,後轉內閣侍讀,在任上又是將近十年;官終正五品的禮科掌印給事中,求一外任而不可得,最終鬱郁而去。王鵬運的才華不能在政治上得到很好的發揮,只能寄託在詞作上。王鵬運懷才不遇之悲嘆也屢見於其詞,特別是其進士屢舉不第,尤為其心中最大的遺憾。在其《長亭怨慢·亭皋木葉下紛紛,七見秋光老薊門。多少天涯淪落意,未應秋士獨銷魂。此己卯口占句也。容易秋風,又逢搖落,古所謂樹猶如此者,豈欺我耶?用石帚仙自制腔,以寫懷抱》《金縷曲·六月三十日,鶴公招同夔笙小集市樓》《鷓鴣天》(笑裏重簪金步搖)等詞中,其不遇的悲嘆均有深刻的表現。如其《思遠人》詞雲:“潦倒蓬蒿三徑晚,身世共蟲蟄。撐腸廣廈,低頭江岸,吟嘯意誰識。 茂陵老盡秋風客。那更一錢值。笑大户今朝,醉鄉深處,紅箋為生色。”詞中撐腸三句用杜甫詩意。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又《哀江頭》詩:“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作者以杜甫自比,自己潦倒不堪,心憂天下而報國無門,唯有嘲笑自己沉醉在酒中。詞中不遇之悲傷痛苦可見。 [4] 
王鵬運行書 王鵬運行書
其四,欲歸不得之悲。王鵬運故鄉桂林山水秀麗,景色宜人。故鄉又是王鵬運父母墓廬所在和親人所居,並留有許多美好的童年記憶,王鵬運在詞作中表達的對故鄉的思念和嚮往是真切而深沉的。王鵬運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和兄弟們歸隱故鄉,相守以終老。故鄉常在王鵬運的魂牽夢縈中,但真要歸去又恐怕很難。先是王鵬運尚有功名心,力求有所進取,歸隱故鄉只是一個比較遙遠的打算,是不可能歸去的,有《臨江仙·己丑除夕》《驀山溪·怡貞下第遊粵,作此送之》《南鄉子》(爛醉復奚疑)等詞可證。王鵬運作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底的《木蘭花慢》(童遊牽夢慣)詞序雲:“今年春日,頗動故園之思,嘗倩恆齋丁丈繪湖樓歸意圖,並賦詞寄興。既而歸不可遂,而恆齋出守,畫亦不可得。頃閲辛峯詞,有用稼軒翠微樓韻題杉湖別墅一闋,林容水態,摹繪逼真,益令人棖觸不已。故鄉風訊,咄咄逼人。南望清漓,正不獨一丘一壑,系人懷抱。依韻屬和,辛峯其知我悲也。”序中所云欲歸不得,心中悲傷痛苦,可謂直接道出了其心聲。後來心灰意懶之時,王鵬運打算歸隱,並毅然投劾出京,才真的有了歸隱故鄉的可能。但是此時王鵬運卻沒有資財歸鄉隱居生活,其作於南歸之後的光緒二十八年(1902)冬的《長亭怨慢·臘月四日偶然作》詞雲:“幾絕倒、先生歸計。百甕黃齏,費人料理。落落雲孤,等閒舒捲定何意。寒氈青擁,還約略、兒時味。鷗鷺莫驚猜,試認取、盟書一紙。 愁寄。問家山何處,黯黯夕烽西起。白頭吟望,盡銷得、杜陵憔悴。看倦羽、已落江湖,漫猶憶、巢痕雲倚。只催換新聲,未慣玉簫月底。”詞中百甕二句,據宋祝穆《古今事文類聚別集》卷二十引《蘇黃滑稽帖》:“蘇曰:王狀元未第時,醉墮汴河。為水神扶出,曰:‘公有三百千料錢,若死於此,何處消破?’明年遂登第。士有久不第者,亦效之,陽醉落河;河神亦扶出。士大喜曰:‘我料錢幾何?’神曰:‘吾不知也。但三百甕黃齏無處消破耳。’”此詞自嗟身世,嘆家貧欲歸無計,憂國傷時,諸感紛至沓來。王鵬運自知家貧欲歸而無法實現,會惹人嘲笑,更可見出其心中對此的悲傷痛苦。 [4] 
正是其詞中所表現出的上述各類悲傷痛苦,共同奠定了王鵬運詞作的悲傷痛苦的情感傾向。 [4] 
影響
王鵬運與鄭文焯、朱祖謀、況周頤合稱為“晚清四大家”,由於他的成就突出,在詞壇聲望很高,被尊為“晚清四大家”之冠。他大力倡導詞學,且能獎掖後輩,詞人文廷式、朱祖謀、況周頤等均曾受其教益。 [10] 
王鵬運力尊詞體,尚體格,提倡“重、拙、大”等,使常州詞派的理論得以發揚光大,並直接影響當世詞苑。況周頤的《蕙風詞話》許多重要觀點,即根源於王鵬運。晚清詞學的興盛,王鵬運起了重要作用。 [10] 

王鵬運校勘學

王鵬運致力於詞籍校勘,前後達三十年,其校勘碩果有《四印齋所刻詞》《四印齋匯刻宋元三十一家詞》。並與朱祖謀合校《夢窗詞》,校勘成果為四印齋本《夢窗甲乙丙丁稿》,從而開創詞籍校勘之學。 [9] 
選本
詞籍校勘版本當為首要之選,只有好的版本,才是精良的校勘成果產生的先決條件,否則版本不善,不但達不到理想效果,反而貽誤讀者。《四印齋所刻詞》所據有金元舊槧、諸家抄本、輯本和世罕流傳的明清刻本。王鵬運校編詞籍,力求善本,並用多種版本參校,校勘精到。如校宋范成大石湖詞》一卷、《補遺》一卷,用知不足齋叢書本,以韓氏讀有用書齋藏汲古閣鈔本校。王氏為刊印詞籍,廣求善本,朋友同好皆慷慨示書。如編刻《東坡詞》,得到友朋惠助與鼓勵,所用底本為珍稀善本。《花間集》十卷,每半頁十行,行十七字,原本曾藏聊城楊氏“海源閣”,卷首有“傳是樓”徐氏、“聽雨樓”查氏藏印,是用淳熙十一、十二等年冊子紙印行。王鵬運同年楊保彝(字鳳阿)將家藏秘本《花間集》借給他,王氏得以悉心校勘,如式影寫,付工精刻。 [9] 
作跋
王鵬運編刻的《四印齋所刻詞》每家卷末多有跋語,交待校編始末,其中有以絕句形式作跋,豐富了跋語的表現形式。光緒戊子(1888年)初春,《稼軒長短句》校刊成,王鵬運於“四印齋”題絕句三首以為《稼軒長短句跋》:
曉風殘月可人憐,妸娜新詞競筦弦。何侶三郎催羯鼓,夙酲餘穢一時捐。
層樓風雨黯傷春,煙柳斜陽獨愴神。多少江湖憂樂意,漫呼青兕作詞人。
信州足本銷沈久,汲古叢編亥豕多。今日雕鐫撥雲霧,廬山真目問如何。
詩跋既有對稼軒詞內容的概述,又有自己詞籍校勘心得的展露,同時有對版本的優劣的評價,堪稱開啓了晚清民國以絕句形式表現詞籍校勘序跋先河。綜觀古今,以絕句論詞,不乏其例,體例精善,而用絕句代序跋,當不多見,諸多序跋大都以散文形式表達。此前亦偶有用詩的形式作跋,如宋代秦觀《好事近》詞出,宋黃庭堅跋秦觀《好事近》:“少遊醉卧古藤下,誰與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斷腸句,只今惟有賀方回。”黃庭堅對秦詞十分欣賞,特為一詞作跋,這在詞籍校勘史上實不多見。王鵬運用絕句作序跋,其體頗善,精煉典雅,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同時與所論文體、對象契合,評論形象生動,拓展了詩詞的議論功能。 [9] 
理論與方法
王鵬運詞籍校勘理論因素,散見其詞籍校記及序跋之中,諟正詞籍傳播中所發生的訛誤,校詞作之誤、校字詞之誤、校倒文錯簡、校脱漏衍文、編輯遺佚,儘量達到存真復原的目的,其校勘方法、校勘原則和校記處理均有特色。 [9] 
校詞牌異。校宋賀鑄詞《七娘子》亦名《鴛鴦語》,《迎春樂》亦名《辨絃聲》《攀鞍態》《闢寒金》,《一落索》亦名《窗下繡》。 [9] 
校詞作者異。校宋李清照《菩薩蠻》,見《詞統》,一作牛嶠;又,校宋李清照《玉燭新》,見《梅苑》,一作周美成。 [9] 
校詞被誤收。校毛抄本誤收他人之作,校宋李清照《漱玉詞》,(王鵬運)案:毛鈔本尚有《鷓鴣天》(枝上流鶯)一闋、《清玉案》(一季春事)一闋,注云:《草堂》作少遊、永叔,而秦、歐集無。今案:此二闋別本無作李詞者,當是秦、歐之作,且膾炙人口,故未附錄。校詞被漏收。 [9] 
校詞句異。校宋趙忠簡《好事近》:“進退只毫髮”,一作“尺退進毫髮”。又,校宋袁去華《賀新郎》:“憔悴樓上誰家”,“樓上誰家”別作“何處樓頭”,一作“樓上人家”。 [9] 
校字誤。校《稼軒長短句》字誤,卷十《鵲橋仙·壽詞》:“人間八十最風流,長貼在兒兒額上”句,校者雲:下“兒”字當作“孫”,為黃蕘圃、顧澗薲所嗤笑,顧氏認為“兒兒”或是“奴家”之稱。毛本訛脱,觸處皆有,王氏予以校正。 [9] 
校形似而訛,校宋王沂孫《慶春宮》:翠圍腰瘦,戈選作“翠瘦腰圍”。 [9] 
校既倒且異,校宋趙鼎《滿江紅》:“一抹寒青”,一作“修眉一抹”;“挽取長江”,一作“挽將江水”。 [9] 
校錯簡。光緒丁亥(1887)九月,王鵬運從楊鳳阿處借元大德信州書院十二卷本《稼軒長短句》,以之校汲古閣毛刻一遍。毛刻本也出自元刻本,只是體例有別而已,並十二卷為四卷,篇目比大德本少十闋。大德本原缺三頁,毛本亦未刻。毛本又脱去《朝中措》《新荷葉》各一闋。王氏校得毛本錯訛,如錯簡等。大德本第六卷《醜奴兒》後半部分缺處恰與《洞仙歌》(飛流萬壑)一首相接,毛本於是把兩首刻在一起,使人初看就是一首《醜奴兒》。 [9] 
校衍文。校宋李清照《好事近》:“正是傷春時節”,此詞上段末句“是”字疑衍。又,校宋周邦彥《紅羅襖》:“空懷夢約心期”,按《詞律》作“空懷乖夢約心期”,多一字。 [9] 
輯遺佚。端木埰從南京友人處尋得宋張炎《山中白雲詞》抄本二卷,王鵬運將其與《四庫全書總目》及《詞綜》對比,知卷數不合,雖首尾完整而序跋闕如。王氏以近今選本校之,發現抄本中字句亦多歧異。抄本存詞一百五十首,王氏又廣為搜輯,復得詞一百零七首,編為補遺二卷附後。王鵬運編刻詞籍,有輯佚之舉。如校編《山中白雲詞》從詞話而輯,然詞話又出自昔人書畫題跋。 [9] 
自王鵬運合刻《雙白詞》出,仁和許邁孫以為尚非足本,於是重翻刻龔翔麟刻本。王鵬運以此刻及從書商所得曹炳曾舊板,將其與《雙白詞》訂訛補闕,補《雙白詞》所刻少四十闋,作為續補附後。王鵬運廣為輯佚,從吳衡照《蓮子居詞話》輯張炎“題曾心傳藏温日觀墨蒲萄畫卷”詞,以補《山中白雲》之闕,全詞為:“想不勞、添竹引龍鬚,斷梗忽傳芳。記珠懸澗碧,飄颻秋影,曾印禪窗。詩外片雲落莫,錯認是花光。無色空塵眼,霧老煙荒。一翦靜中生意,任前看冷淡,真味深長。有清風如許,吹斷萬紅香。且休教夜深人見,怕誤他、看月上銀牀。凝眸久,卻愁捲去,難博西涼。”唐圭璋説此詞從書畫題跋中輯,見吳昇《大觀錄》卷十五,內載張玉田題贈温日觀葡萄墨跡《八聲甘州》一闋,王鵬運從《蓮子居詞話》輯此詞而補張詞之佚,然王氏亦不知其真正出處是《大觀錄》。
王鵬運“四印齋”刻詞,其校勘多用對校之法,用同書之祖本或別本對讀,遇到版本異處,就在旁邊標示,這種方法主要在校異同,不校是非。在校詞時,王鵬運等多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版本參互對校。如校輯宋張炎《山中白雲詞》,王氏就用了抄本、《四庫全書總目》及《詞綜》本。在缺乏文獻資料情況下,王鵬運詞籍校勘也用理校之法。光緒十九年(1893年),王鵬運校勘元劉因《樵庵詞》,依據《御選歷代詩餘》《花草粹編》《詞綜》等斠“知聖道齋”舊鈔本,並從《歷代詩餘》校補《玉樓春》《菩薩蠻》兩闋於後。同年八月,《樵庵詞》刻成,王氏再校,“補遺二闋,疑非劉詞,氣格不逮遠甚,《菩薩蠻》一闋尤遜。癸巳中秋前四夕,刻成覆斠再記。”用理校法從氣格推斷,懷疑所補二闋非劉因作。這種校勘法,需校者對詞家詞作有透徹理解,對詞作特點有深刻把握,方能比勘出其中的微細差別,否則很容易流於主觀想象。王氏這種勇於否定自我的校勘態度是可嘉的,詞籍校勘就是不斷完善的過程。 [9] 
王鵬運四印齋所刻詞,校詞法亦用詞籍校勘的特殊方法,即以律校詞法,從詞作音律上的規定來斠正訛舛。如校字誤,宋周邦彥《解蹀躞》:“候館丹楓吹盡,面旋隨風舞”,據《詞律》“面”字恐“回”字之誤。以韻校衍,校宋周邦彥《玲瓏四犯》:念想,《詞律》本“念”下有“細”字;又,校宋周邦彥《月下笛》:沉沉雁啼正哀,王鵬運按:《詞律》“沉沉”二字上多一“夜”字。校分段誤,王校宋曹冠《望海潮》,並按:此調佚後半闋,海昌蔣氏“別下齋叢書”本於“輿”字分段,恐誤。 [9] 
王鵬運詞籍校勘處理原則,意在存真,刊刻時一仍版本之舊。光緒戊子(1888年)春,楊鳳阿聽説王鵬運正在校刻《稼軒長短句》,即將家藏元延祐本《東坡樂府》借與他。王氏遂抄寫合刻,對詞集中缺筆與訛奪現象,敬而避之;對不合六體現象,悉仍其舊,儘量保持原刻面目。 [9] 
《四印齋匯刻宋元三十一家詞》每家詞後多有小跋。《四印齋所刻詞》與《四印齋匯刻宋元三十一家詞》後跋語簡短,不似《彊村叢書》之跋,往往長篇大論。王鵬運四印齋刻詞校記多置於正文中,對校本未具體點出所用何本,多用“別作”“一作”等籠統言之。王鵬運校刻詞有序、校記與跋,此類所佔比例為大。其中許多序跋堪為美文,如繆荃孫所撰《宋元三十一家詞序》,探版本之微義,抒校讐之苦趣;念王氏之兀兀窮年,博搜廣尋,洵為倚聲之幸也;繆序文采斐然,切中肯綮,實為一篇華美典雅,內容具體的序跋佳作。王鵬運四印齋刻詞對數量不多的詞人一般無序、校記與跋。 [9] 
影響
由於在詞壇的聲望以及詞學上的成就,王鵬運成為清末“臨桂詞派”的代表。況周頤、朱祖謀隨王鵬運校勘詞籍,成果斐然,留下經典性的詞籍文獻文本,不能不説是王鵬運的影響。 [9] 
王鵬運還組織詞社,開展系列詞學活動,如咫村詞社、夢龕詞社、庚子唱和,加強詞學愛好者的聯繫,促進詞學發展,充分表現出其詞壇領袖作用。“晚清形成的以四大家為代表的這一詞學流派,王鵬運是其開創者和中心領袖,王鵬運無論在詞學理論還是成員組織上都為該派奠定了基礎。”王鵬運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邀朱祖謀合校《夢窗詞》,並定校詞義例,從此詞籍校勘上升為一門學科,豐富發展了漢語古籍校勘理論,“自鵬運以大詞人,從事於此,而後詞家有校勘之學,而後詞集有可讀之本”,對晚清民國詞籍校勘產生深遠的學術影響。王鵬運輯《四印齋所刻詞》,對後世詞籍校編影響很大,併成為詞學研究的重要文獻文本資料。 [9] 

王鵬運歷史評價

清末民國詞人朱祖謀:君詞導源碧山,復歷稼軒、夢窗,以還清真之渾化,與周止庵氏説契若針芥。(《半塘定稿序》) [5] 
清末民國詞人況周頤:①鵬運直諫垣十年,疏數十上,大都關係政要。②鵬運內性惇篤,接物和易,能為晉人清談,閒涉東方滑稽,往往一言雋永,令人三日思不能置。甫通朝籍,即不諧時論,致身言路,敢於抨擊權強,夙不慊於津要。惎之者復百計中傷之,卒坎壈於仕途。才識閎通,不獲竟其用。③鵬運微尚蕭遠,書卷而外,嗜金石書畫,亦不為意必。唯精揅詞學,生平悃款抑塞,一寄託乎是。(《禮科掌印給事中王鵬運傳》) [29] 
中國近現代書畫家葉恭綽:幼遐先生於詞學獨探本原,兼窮藴奧,轉移風會,領袖時流,吾常戲稱為桂派先河,非過論也。彊村翁學詞,實受先生引導。文道希丈之詞,受先生攻錯處,亦正不少。清季能為東坡、片玉、碧山之詞者,吾於先生無間焉。(《廣篋中詞》二) [7] 
中國近現代詩人沈軼劉、原上海文史館館員富壽蓀:鵬運為清末四家先導,上承嘉道之敝,下開同光變革之風,文廷式、朱祖謀、況周頤,皆受其指授。(《清詞菁華》) [6] 
中國近現代文藝批評理論家許文雨:其肆力於詞,在朱疆村先,而境詣轉遜。(《人間詞話講疏》) [5] 
銅仁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朱存紅:作為台諫,王鵬運總能為國家為朝廷積極建言,恪盡職責。他在甲午戰爭期間堅決主戰,反對和議;參加強學會,支持維新變法;不畏強權,正直敢言;講求商務;關心民生,不失為一位立朝剛直、頗有作為的愛國官吏。作為台諫的王鵬運也為清季詞壇羣像增添了光彩。 [22] 

王鵬運主要作品

王鵬運著有《袖墨集》《蟲秋集》《味梨集》《鶩翁集》《蜩知集》《校夢龕集》《庚子秋詞》《春蟄吟》《南潛集》,統名《半塘詞稿》。晚年刪定為《半塘定稿》2卷,《半塘剩稿》1卷。此外,還校勘有《花間集》以及宋元諸家詞為《四印齋所刻詞》和《四印齋匯刻宋元三十一家詞》,又校刻《吳夢窗詞》。 [2] 

王鵬運軼事典故

自號由來
王鵬運自號半塘老人、半塘僧鶩、鶩翁。時值壯年並不老為何取號老人呢?他説:“古詩上雲,父母在,恆言不稱老。餘一身不幸,幼年失母,中年失父,令人心悲,人不老心已碎,自稱老人是用來銘記我的不幸啊!”“我是父母的體魄所依,有父的一半,有母的一半,所以謂為半塘。”
王鵬運的愛妻曹氏先他而去,雖無嗣,妻生前他不納妾,妻亡後不續絃。據説王鵬運曾找到一位算命先生推算他的八字,算命先生算後嘆道:“心高命平,是半僧人命也。”王鵬運聽了,就把半僧作為自己的號了。
一位老人為他占卜,曰“刻鵠類鶩”,意為本來想雕刻天鵝卻雕刻成了鴨子。王鵬運傷心地説:“我愧不能像天鵝一樣高飛藍天,只好把自己當成鴨子一樣藏在水草叢中,少惹事生非了。”所以他又把鶩翁作為別號之一。 [8] 

王鵬運人際關係

王鵬運原籍山陰(今浙江紹興),高祖王雲飛遷家至廣西臨桂,父親王必達開始以臨桂縣籍應試,自此為臨桂人。
父親
王必達(1821年-1881年),字質夫,號霞軒。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舉人,咸豐五年(1855年)謁選得江西建昌縣令,升任饒州府知府、江西督糧道、甘肅安肅兵備道,調任廣東惠潮嘉兵備道,卒於途次。 [11] 
妻子
曹氏(1851年-1888年),生有一子一女。子早殤。 [12] 
兒子
王郮,王鵬運之子早殤,遂於光緒九年(1883年),收其兄王維翰之子為嗣。原名王瑞周,字以南。後改名郮。曾長期官河南河工同知,居開封。育有子序楫、序柯、序楓、序梅四人。 [12] 

王鵬運後世紀念

廣西桂林東榕湖南岸的王鵬運雕塑 廣西桂林東榕湖南岸的王鵬運雕塑
廣西桂林市東榕湖南岸有一座王鵬運銅雕塑,雕塑站的石台叫邀月台,建於王鵬運祖居西園遺址上。其祖居西園,為清時桂林城中一大私家園林。銅像近旁,有兩塊他懷念故居的詞作石刻。 [21] 

王鵬運史料索引

晚清況周頤撰《禮科掌印給事中王鵬運傳》 [14] 
參考資料
  • 1.    王鵬運四十歲小像取自《暨大文學院集刊》第一集,晚清人繪。
  • 2.    徐寒主編.歷代古詞鑑賞 下.北京:中國書店,2011.06:第735頁
  • 3.    劉聰︱王鵬運舊京足跡補正三則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1-08-18]
  • 4.    朱存紅. 王鵬運詞風探析[J]. 新餘學院學報, 2019, 第24卷(5):40-45.
  • 5.    王國維著;施議對.周讀書系 人間詞話:嶽麓書社,2016.07:第102頁
  • 6.    方繼孝著.舊墨二記 世紀學人的墨跡與往事: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06:第44頁
  • 7.    龍榆生著.近三百年名家詞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09:第367頁
  • 8.    王國維著;張浴兮譯註.人間詞話 精裝珍藏本:吉林美術出版社,2015.03:第159-160頁
  • 9.    王湘華. 王鵬運與詞籍校勘之學[J]. 求索, 2010(11):197-199.
  • 10.    王國維著.人間詞話:雲南人民出版社,2016.11:第234頁
  • 11.    《桂林歷史文化大典》編委會,桂林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桂林市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院主編.桂林歷史文化大典 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11:第180頁
  • 12.    朱存紅.銅仁學院精品成果 王鵬運研究:中國言實出版社,2014.10:第31-32頁
  • 13.    劉映華.王鵬運年譜[J].廣西文史,2004:66-76.
  • 14.    朱存紅.銅仁學院精品成果 王鵬運研究:中國言實出版社,2014.10:第10-15頁
  • 15.    朱存紅.銅仁學院精品成果 王鵬運研究:中國言實出版社,2014.10:第16-17頁
  • 16.    朱存紅.銅仁學院精品成果 王鵬運研究:中國言實出版社,2014.10:第19頁
  • 17.    朱存紅.銅仁學院精品成果 王鵬運研究:中國言實出版社,2014.10:第21-22頁
  • 18.    朱存紅.銅仁學院精品成果 王鵬運研究:中國言實出版社,2014.10:第28-31頁
  • 19.    王鵬運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25]
  • 20.    《廣西曆史文化簡明讀本》編寫組著.廣西曆史文化簡明讀本.:廣西人民出版社,2013.04:第71頁
  • 21.    李志剛著.魅力桂林遊:中國旅遊出版社,2007.08:第25-26頁
  • 22.    朱存紅.詞人王鵬運任職台諫考[J].樂山師範學院學報, 2014, 29(8):19-24.
  • 23.    《禮科掌印給事中王鵬運傳》:同治九年,本省鄉試舉人。
  • 24.    《禮科掌印給事中王鵬運傳》:十三年,以內閣中書分發到閣行走,旋補授內閣中書。
  • 25.    《禮科掌印給事中王鵬運傳》:光緒十九年七月,授江西道監察御史,奉命巡視中城。
  • 26.    《禮科掌印給事中王鵬運傳》:升禮科給事中,轉禮科掌印給事中。
  • 27.    《禮科掌印給事中王鵬運傳》:轉掌江西道監察御史。
  • 28.    《禮科掌印給事中王鵬運傳》:三十年春,以省墓道蘇州,病卒,年五十六。
  • 29.    況周頤. 禮科掌印給事中王鵬運傳[J]. 亞洲學術雜誌, 1922(4):4-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