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鳳麟

(抗日英烈)

鎖定
王鳳麟(1911—1942) 原名李芳,號凌閣,曾用名傅合,後改為王鳳麟。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縣卧龍河村人。山東縱隊爆破攻堅戰術的先行者和創造者。九一八事變後參加中共領導的抗日鬥爭,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四軍軍直特務連長。1935年底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工兵班學習。“七七事變”後回國,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在八路軍山東縱隊工作:歷任四支隊三營營長,第一旅二團副團長。多次率部和日偽軍戰鬥。1942年11月日偽以重兵圍困王部駐地馬鞍山。王率部多次打退敵軍進攻,親手擊斃日軍參謀長。但他也被子彈擊中胸部,面對緊緊圍上的敵軍,王寧死不屈,舉槍自戕,壯烈犧牲。 [1] 
(概述圖來源: [6] 
中文名
王鳳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黑龍江寧安 [3] 
出生日期
1911年 [3] 
逝世日期
1942年11月10日 [3] 

王鳳麟人物生平

1911年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縣卧龍河村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曾上過四年小學,後在家勞動。
1931年參加革命,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鬥爭,並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翌年受組織派遣,打入偽軍馬海山部做兵運工作。
1933年5月,趁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攻打馬海山部時,發動一個營的偽軍起義,加入抗日救國軍,被任命為抗日聯軍第四軍特務連連長。
1935年底,赴莫斯科入東方勞動大學工兵班,學習爆破技術。
1937年底回國至延安,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底,奉中共中央派遣,隨張經武、黎玉等到山東抗日根據地。先在八路軍山東縱隊司令部工作。
1939年辦起山東縱隊第一個爆破訓練班。同年5月任山東縱隊第四支隊第三營營長,曾率部襲擊進犯日軍,俘偽特務隊正、副隊長以下數十人。
1940年4月調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1旅2團副團長,6月改任第1團副團長。他倡導該團成立工兵排,研究爆破攻堅技術和戰術。在小張莊、徐家樓、蔡家莊等戰鬥前後,他因地制宜研究試驗,有時連夜研製,創出了火力空隙“偷炸”、堅固工事連續爆破、豎炸藥包“懸炸”,扛杆架橋越壕炸等爆破戰術。他還結合作戰實際需要,創造了爆破與火力掩護相結合、爆破與強攻突擊相結合和火力組、爆破組、突擊組、梯子組、預備隊“四組一隊”攻堅戰術。
1941年,在萊蕪甘泉廟、張高莊、古城村等伏擊戰中,均採用其爆破攻堅戰術,取得良好作戰效果,在魯中部隊得到普遍推廣。為此中央軍委從延安發來電報,要求總結爆破經驗,向全軍推廣。
1942年3月,率1個連在博山伏擊日、偽軍,斃日軍30人,並迫使大部偽軍繳械投降。但因右腿負傷,做了截肢手術。10月5日,僅帶少數警衞人員與傷病員到了沂蒙山區馬鞍山。11月9日,日、偽軍向馬鞍山發起進攻。第二天,日軍兵力增至2000人、偽軍4000人,還有8架飛機向馬鞍山發起猛烈攻擊。王鳳麟額角負傷後一槍擊斃指揮掃蕩的日軍指揮官。在掩護山上羣眾轉移時,胸部中彈,不甘被俘,舉槍自戕。 [2-3] 

王鳳麟主要事蹟

王鳳麟創造爆破攻堅戰術

1940年4月,山縱第四支隊一、二、三營編為一個團,後又編為第一旅第二團,王鳳麟任副團長。此時,盤踞在泰安的反動道會門紅槍會頭子方長瑞,糾集萊蕪、新泰、肥城、東平、寧陽等縣的反動道會門公然投敵,殘害抗日軍民,氣焰囂張。王鳳麟受命率部反擊,炸開敵大院圍牆,擊斃匪首方長瑞,迫使大部匪徒投降。隨之,又打下碾莊和石嶺關兩個道會門據點,並乘機發動政治攻勢,爭取了泰安、萊蕪、新泰等6個縣的紅槍會道徒羣眾。這一仗,徹底瓦解了當地反動道會門勢力,鞏固了泰萊新邊區抗日根據地。
第二團為了提高爆破攻堅戰術,成立工兵班,後擴大成工兵排。王鳳麟直接領導,研究爆破攻堅戰術。他從實戰經驗中總結出火力、爆破、突擊相結合和續進爆破的經驗,提高了攻堅戰術的水平,又創造出拉弦點火炸藥包。他發動全團指戰員普遍學習和掌握了爆破技術,形成了人人能使用炸藥,人人會用爆破戰術的局面。
1941年6月下旬,王鳳麟調任第一團副團長。他推廣了第二團的爆破經驗。之後,又在魯中軍區所有部隊中推廣爆破戰術。中央軍委也來電,要求山東縱隊總結爆破經驗,向全軍推廣。 [4] 

王鳳麟馬鞍山保衞戰

1942年春,王鳳麟調回第二團。8月,第二團調歸魯中軍區建制。一天,他帶領一支部隊去執行任務,在萊蕪、章丘邊界的吉山宿營時與日偽軍遭遇,不幸右腿負傷。因當時醫療條件差,只好做了截肢手術。山縱衞生部白備武部長給他安裝了一條棗木假腿。時逢日軍“掃蕩”,淄(川)博(山)臨(淄)益(都)四縣聯合辦事處負責人馮毅之到魯中專署開會,王鳳麟詳細打聽了淄河地區對敵鬥爭情況。馮毅之告訴他,淄河上游有座馬鞍山,地勢險要,是控制淄河地區的要地,是南通沂蒙山區,北通清河地區的鎖鑰。王鳳麟不願成為部隊的累贅,遂決定上馬鞍山。
1942年9月24日,王鳳麟告別了首長和戰友們,帶着幾名警衞人員和一支從沂水王莊教堂繳獲的德國狙擊槍離開了部隊,10月5日登上了馬鞍山。山上還有益都縣參議長馮旭臣(馮毅之的父親)一家老小,及部分不便轉移的抗屬,負責照料八路軍傷員。王鳳麟向山上人員介紹了反“掃蕩”的形勢,動員大家搞好戰備,組織大家下山挑水、運糧,並修築該山南天門兩側的胸牆。
11月初,魯中區反“掃蕩”鬥爭已接近勝利,日偽軍集結人馬準備返歸據點。11月4日,馮毅之上了山,與王鳳麟研究了對付路過之敵的策略。第二天,山下又來了幾名傷員。其中就有王鳳麟培養出來的爆破英雄劉厥蘭。幾天後,“掃蕩”沂蒙山區的一路敵人從馬鞍山下經過。日軍早就把馬鞍山視為“眼中釘”,當地漢奸頭子唐雲三又慫恿説山上有八路軍魯中軍區的負責人,還有八路軍的兵工廠,儲存了很多貴重的物資。日軍更是紅了眼。11月9日,日偽軍憑藉其優勢兵力向馬鞍山發起猛攻。王鳳麟身邊只有30多人,總共有9支長槍,子彈、手榴彈也不多。戰鬥一開始,日偽軍便圍住馬鞍山,還在對面的孟良台和後峪嶺上架起了大炮,炮彈直轟南天門和東山頂,四架飛機輪番俯衝轟炸。大批日軍衝到青石峯腳下,先頭的二三十人剛爬上了南天門下的石階小道,就被山上的鳴石滾打了下去。晚飯後,王鳳麟召集山上人員開會,分析了戰鬥形勢,並討論下一步的對策。此時,哨兵領來了兩個人——公安局一、二股的股長。他們説,山下村村有敵人,道路全被封鎖,下了山也突不出去。於是,大家提出了“人在山在”的戰鬥口號。王鳳麟調整了戰鬥佈置,並把老人、婦女、小孩安排在東頂屋子裏。接着,他帶領大家冒着寒風加固了南天門的胸牆。
第二天清晨,日軍進攻又開始了。他們用30多輛汽車從附近各地運來了部隊和彈藥,兵力增至2000多名日軍、4000多名偽軍,有飛機8架,炮火也大大加強。在日偽軍的瘋狂進攻下,山上的工事大部倒塌,房屋被摧毀,燃起了大火。有的人倒下了,王鳳麟額角上也負了傷,馮旭臣的女兒馮文秀撕下一塊衣襟給他包好。王鳳麟端着狙擊槍,繼續向強攻南天門的敵人射擊。戰鬥到中午,日偽軍雖然死傷慘重,但仍未攻下馬鞍山。指揮“掃蕩”魯中地區的日軍參謀長惱羞成怒,氣沖沖地往山上走,來到半山腰,正舉起望遠鏡觀察山頭時,被王鳳麟一槍擊斃。日軍發瘋了,又發起猛攻。南天門左右的胸牆被炸塌,在此固守的大部人員犧牲了。守後山的劉厥蘭跑過去,朝着快要爬到南天門的日軍扔去一顆手榴彈,當回身摸起犧牲者的槍時,可是子彈已經打光了。馮文秀從上面扔下個小白布包,上寫“石頭也很寶貴,節省使用”,大家繼續輪番用石頭打擊敵人。
臨近黃昏,王鳳麟爬着指揮戰鬥,射擊敵人,並命令通訊員小張用綁腿擰成繩子,趁天黑從後山下去,向團部和軍區司令部彙報。小張走後,王鳳麟讓大家把做軍衣的布拿出來,撕成寬布條,擰成繩子,一頭拴在後山松樹上,拽着它下山。隨即他又命令戰士們各就各位,號召大家:“為了黨和民族的光榮,要和敵人拼到底,流盡最後一滴血!”去後山的人們,一個接一個的抓着布條向山下滑。大部分人不幸摔下犧牲。前山的戰鬥仍然緊張地進行着,王鳳麟忍着傷痛在戰鬥。突然一顆子彈射中他的胸部,但他沒有倒下。這時,日偽軍已爬上石階山道,南天門失守了。敵人像一羣惡狼撲向王鳳麟,他怒目圓睜地瞪着敵人,冷笑一聲,舉起手槍自盡,壯烈殉國。 [4] 

王鳳麟後世紀念

1945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八週年之際,博山縣政府在山腰處修建了2.8米高的六稜紀念碑,紀念碑正面是魯山區專員徐化魯的題詞:“馬鞍山抗日烈士碑落成紀念——氣壯山河。”東北、東南和北面,是博山縣政府的碑文;西北面,鐫刻着博山縣縣長毛梓材題寫的《馬鞍山抗日烈士贊》;西南面鐫刻着烈士的姓名。
1985年,曾在魯中地區從事抗日鬥爭的老將軍、老幹部所寫的題詞與詩詞,被刻上了馬鞍山的多處懸崖石壁,其中有原八路軍魯中軍區二軍分區司令員、時任海軍司令員的吳瑞林所作五言詩一首《憶王鳳麟烈士》:憶昔同志中,初戰東三省。嘔心研爆破,壯哉馬鞍山。鳳麟足稱猛,英名揚齊魯。瀝血保民孺,永展烈士容。 [5] 
參考資料
  • 1.    張海赴等主編.中華英烈詞典 1840-1990.北京:軍事譯文出版社,1991:67
  • 2.    淄博市志編纂委員會編.淄博市志.北京:中華書局,1995:1104—1105
  • 3.    民政部優撫安置局編.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289
  • 4.    常連霆主編;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編.中共山東編年史 第4卷.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261—264
  • 5.    中共臨沂市委黨史研究室,沂蒙革命紀念館,臨沂大學沂蒙文化研究院編.沂蒙抗日英烈傳.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202
  • 6.    馬鞍山保衞戰  .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2015-06-10[引用日期202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