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鳳山

(抗日英烈)

鎖定
王鳳山(1906年08月11日—1942年06月18日),字鳴岐,山西省五台縣東寨人。
早年入山西學兵團第四期,學兵團改為北方軍官學校後,編入工兵科第一隊。1928年畢業後留校任分隊長。1931年調任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九師連長,後升任營長、團副。抗日戰爭爆發後,率部在晉北茹越口抗擊日軍,參加太原保衞戰。1938年任第四二七團代理團長,轉戰晉西臨縣、汾陽等地抗擊日軍。1939年調任軍事突擊團團長。1940年春升任第二戰區長官司令部整理處少將副處長,負責整訓部隊。1941年初任第二一八旅旅長,後升任第二戰區第三十四軍暫編第四十五師師長,奉命率部駐守汾南,在大德莊、喬村等戰鬥中屢敗日軍。1942年春,日軍清水師團及偽軍兩萬餘人,向汾河一帶的晉西南抗日根據地發動進攻時,率第四十五師首先渡過汾河,在萬泉縣西北與日軍激戰,殲敵一部。1942年6月18日,在張翁村陣地與日軍激戰時臂部中彈負傷後,仍沉着指揮部隊,不下火線。在繼續指揮戰鬥時,不幸腹部又連中數彈,壯烈殉國,後被國民政府追晉為陸軍中將 [3] 
2014年9月,民政部授予其抗日英烈的榮譽稱號。 [2] 
(概述圖來源 [4] 
中文名
王鳳山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6年8月11日
逝世日期
1942年6月18日 [3] 
畢業院校
山西北方軍官學校工兵科第一隊 [3] 
職    業
軍人 [4] 
出生地
山西省五台縣東寨村 [4] 

王鳳山人物生平

1906年出生於五台縣東寨村,自幼家境貧寒,村民喜其聰敏,一起掏錢供他上學,考入太原國民師範學校。青年時期,目睹國家衰敗、列強入侵,王鳳山投筆從戎考入北方軍校,畢業後進入軍界。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9月,時任第69師203旅營長的王鳳山參加了平型關戰役的茹越口保衞戰。在主陣地與相鄰陣地相繼被日軍突破,旅長戰死的情況下,王鳳山依然不肯撤離,率先衝向敵陣,與日軍展開肉搏。最後被警衞強行抱着跳下山崖,因有酸棗叢阻擋,才未有大礙。
1941年王鳳山升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34軍218旅旅長,後轉任暫編第45師師長,駐守汾河以南的萬泉、榮河、河津一帶。汾南地區為糧棉產區,日軍進入該地區後,大肆掠奪糧食,到處築碉堡,修據點,挖戰壕,架電網。
1942年6月初,日軍在汾南地區屢屢受挫,為挽回戰局,集中汾南各縣日、偽軍,形成優勢兵力向34軍圍攻。戰鬥一開始,34軍第43師和第44師均受重挫,軍長王乾元負傷返汾北醫治,王鳳山臨危受命代理軍長,率45師轉戰萬泉、榮河一帶,繼續抗敵。
6月,日軍千餘人、坦克7輛把45師師部及第2團包圍在西張甕村,王鳳山率軍堅守陣地,與敵人殊死搏鬥。戰至午後,敵人又增援2000餘兵力。
在敵眾我寡,兵力懸殊的情況下,王鳳山沉着指揮,堅不言退,親率預備隊衝上前線與敵近戰。戰鬥中,王鳳山臂部受傷,仍堅持指揮,後腹部連中數彈,腸流腹外。他忍痛抱腹,不下火線,以身殉國,時年36歲。
為表彰他的功績,國民政府追晉王鳳山為陸軍中將。後來,王鳳山的事蹟被改編為話劇《盤腸英雄王鳳山》,在戰區廣為上演,鼓舞了抗戰軍民與日軍血戰到底的決心。 [4] 

王鳳山後世紀念

後來,王鳳山的事蹟被改編為話劇《盤腸英雄王鳳山》,在戰區廣為上演。
1986年,民政部頒發證書,確認王鳳山為革命烈士。
2002 年,在戰地張甕村,村黨支部發起召開了紀念張甕戰役60週年座談會,與會者一同回憶了當年王鳳山率部英勇戰鬥的情景。
2008 年,張甕村又提案建立抗日紀念碑館,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紅色旅遊。 [1] 
2014年9月,民政部公佈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授予王鳳山抗日英烈的榮譽稱號。 [2] 
2015年9月3日,在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閲兵儀式上,王鳳山之子王述志代表英烈子女接受檢閲。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