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風山

(歷史人物)

鎖定
王風山(1906一1942),字鳴岐,山西五台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34軍暫編45師師長。1942年6月,在與日寇激戰中犧牲。 [1] 
中文名
王風山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6年
逝世日期
1942年
出生地
山西五台
1906年8月11日,王風山出生于山西省五台縣東寨村。出身貧寒的他,白天跟隨父兄勞作,傍晚閒暇時就在私墊外窗下聆聽老師講課或者席地練習寫字。王鳳山的好學上進,被村裏的私塾老師魯老夫子都看在了眼裏,並感慨地説:“昔有匡衡,今有鳳山。”這位老師不僅免費收他為弟子,而且還倡議村民籌錢供他去五台縣模範一高上學。王鳳山非常刻苦,高中畢業後考入太原國民師範學校,常以中國歷史上的英雄岳飛、文天祥自勉。
青年時代,王鳳山目睹國家衰敗、列強入侵而心急如焚。他抱着富國強兵、振興國家的願望,於1928年考入山西太原軍官學校一期工兵科學習。1928年夏,任軍校工兵科2分隊上尉分隊長。畢業後任連長、營長、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率部在山西對日作戰。
1927年以後,曾參加由子鎮河率領的軍官生隊,參加北伐及聯馮反蔣諸戰役,1931年春,任第69師427團上尉連長。1935年夏,任第406團少校團副,11月任427團3營營長。
1937年夏,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晉軍也在閻錫山將軍的率領下抗擊日軍。9月25日,平型關戰役打響,佔領大同的日軍在侵佔懷仁後,突然改變方向,向長城茹越口撲來。茹越口居雁門關與平型關之間,是內長城與雁門關的接合部,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當時王鳳山任203旅427團3營營長。敵攻勢甚猛,天上有飛機掃射轟炸,地面有大炮、坦克、騎步兵衝擊。戰況慘烈,屍橫遍野。9月28日,203旅旅長梁鑑堂陣亡。戰至夕陽西下時,主陣地被日軍突破,我軍傷亡過半。接着相鄰陣地失守,戰局已無可挽回,但王鳳山抱必死之決心仍命部隊堅守,遲滯日軍進攻。衞士郭金喜見狀,強行將王鳳山從戰場拖下,從山後懸崖跳下,幸被酸棗樹叢阻攔,人無大礙。其妻子回憶説:此役後,在部隊撒忻州休整途中,王風山曾順路回五台家鄉看望,他聲音嘶啞,連話都説不出來,灰色軍大衣上還留有幾個彈孔。
1938年,王鳳山任427團中校副團長、代理團長。1939年,任軍事突擊團團長。1940年春,任軍事教導團1大隊上校大隊長。同年秋,調任第二戰區長官部任整理處副處長,他對軍隊補充和訓練工作,籌劃周密,管理有方,頗有建樹。
1941年,王鳳山調升陸軍第218旅旅長。不久,又升任陸軍第34軍暫編第45師少將師長。1942年,日軍駐山西的第1軍軍長巖松義雄為迫降閻錫山,並逼迫汾南我部隊屈膝讓步,集中優勢兵力,向汾河一帶晉西南中國軍隊的抗日根據地發動了進攻。當時日軍對閣錫山部隊的戰鬥力很鄙視,號稱用稻草人頂着日本軍帽都能把山西軍嚇跑。閣錫山為了粉碎日軍的誘降行動,組織晉西北保衞戰,動員所有力量開赴前線,並特令第34軍渡過汾河作戰,抗擊日寇的進攻。王鳳山將軍親率暫編第45師首先渡過汾河。他帶領部隊一面掩護徵糧,一面與日軍作戰。在萬泉縣西北一線,與日軍發生激戰,殲敵一部。
6月初,日軍第41師團及各縣敵偽部隊共2萬人分七路向34軍圍攻。軍長王乾元負傷返汾北醫治,由王鳳山代理軍長。當時該軍第43師全師覆沒,師長劉謙逃到汾北,受到撤職處分。暫編第44師被敵擊潰,化整為零,部分官兵撤回晉西山區,師長趙恭隻身逃回,唯第45師仍轉戰萬泉、榮河一帶,與敵周旋。
6月16日,失敗的日軍惱羞成怒,集中河津、萬泉、榮河各據點的日軍千餘人,在飛機、大炮及戰車的掩護下,分數路向王鳳山將軍所部的張翁廟陣地發動猛烈進攻。王鳳山將軍親臨第一線指揮作戰,用抗日必勝、為國捐軀光榮的道理教育士兵,鼓勵大家奮勇殺敵,與陣地共存亡。雙方激戰了兩晝夜,日軍損失慘重。
6月17日深夜,敵軍千餘人,坦克六七輛來襲。第45師師部及第2團被包圍於西張甕廟。王鳳山堅守陣地,次日親率預備隊反攻,戰況異常激烈。18日午後,日軍又調來大批增援部隊,不斷向我陣地發起集團衝鋒。將士們在王將軍率領下拼死反抗,雙方血肉相拼,損失慘重,戰局逐漸對我方不利。不久,日軍在密集火力協助下突破我陣地。雙方展開白刃格鬥,戰局萬分危急。王將軍聞聽消息,心急如焚,立即親率預備隊前往逆襲,眾官兵見主將這樣奮勇,個個勇氣倍增,一股氣衝上陣地,與沖人陣地的日軍展開近戰搏鬥。激戰中,王鳳山將軍臂部中彈,他裹傷再戰,指揮士兵奮力拼殺。這時,又有幾顆子彈擊中王將軍的腹部,他當場壯烈殉國,時年36歲。
王鳳山將軍為國捐軀之後,分別受到國共兩黨的高度評價。1943年5月29日,國民政府曾發佈政府令對他明令褒揚,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其為革命烈士。 [1] 
參考資料
  • 1.    王向陽主編,抗日英烈事蹟讀本 2,大象出版社,2015.04,第147-1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