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雪漁

鎖定
王雪漁(1872—1954)字榮棠,祖居安徽宿縣符離。生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自幼就學家塾,光緒時應試,中秀才,後以“庚子賠款”公費,留學日本東京的早稻田大學,攻史地。
中文名
王雪漁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72年
逝世日期
1954年
榮棠

王雪漁前期經歷

王於留學期間,受孫中山舊民主主義革命思潮的影響,曾加入同盟會。目睹日本明治維新,興辦學校,而科學發達,國家富強,遂抱教育救國的大志。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首創幼幼兩等小學於宿縣城內“習藝所”舊址。這是宿縣地區最早設立的學校。
1911年爆發辛亥革命,宿縣光復,依據新章,改州為縣,王以老同盟會會員的身份被推為宿縣議會議長。因其性情高潔,無心從政,故辭去議長職務。
民國元年(1912)復辦宿縣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同時在其家鄉創立藏梅寺與丁集小學兩所。
民國七年(1918),王目睹中國農業落後,乃興辦職業學校,初名蠶桑學校,後增設農科。改稱農業學校。同年秋,農校改為省立第四甲種農業學校。
民國十一年(1922)又改稱安徽省立第四中等職業學校,為皖北地區最高學府。

王雪漁任校期間

王雪漁任校長期間,除啓發青年一代的愛國主義思想外,還支持學生的愛國運動,所以,宿縣地區早期的主要共產黨員,幹部(如孔子壽、王烽舞、趙一鳴、江善夫、餘小仙、陳鳳陽、汪慎思等)多為農校學生。
民國十八年(1929)57歲的王雪漁辭去校長職務,息影山林。宿縣淪陷後,日偽頭子聞王曾留日,先後數次請王出山任職,均遭拒絕。
王雪漁善文、工詩,生前有《邀翠軒詩文集》稿本,惜今不存。晚年患白內障,雙目失明。
1954年不慎失足墜井身故,享年82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