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雅量

鎖定
王雅量(1566—1633),字有容,號左海,又號襟海,山東費縣人,明萬曆三十二年進士,三十三年任山西陽城縣令,因政績卓著,入京考受廣西道四川道監察御史。曽任山東巡撫、陝西巡撫。萬曆四十三年至四十五年曽以山東巡撫使的身份巡遼東,後歷任太僕寺大理寺少卿光祿寺卿等職,崇禎六年去世後被追封為户部右侍郎。王雅量一生襟懷坦蕩是一位令人崇敬的清官。著有《長馨軒集》存世。
中文名
王雅量
籍    貫
山東費縣
出生日期
1566年
逝世日期
1633年

王雅量人物生平

明人繪《王雅量像》費縣博物館藏 明人繪《王雅量像》費縣博物館藏 [1]
王雅量生而穎勄,7歲能屬文,15歲應童子試三冠其軍,甲午(1594)年赴省試第3名,甲辰(1604)成進士,初授山西陽城縣令。
上任之前,其父王慎告誡他為官之道,並叮囑説:“廉生公,公生明,明生斷。”王雅量跪受其教,到陽城後廣施惠政:公正斷案,民無冤情;嚴禁辦事吏員漁肉百姓;剷除虎害,蠲免徭役;除暴安良,救濟窮人。他特別注意培養人才,公務之餘,教授學生,造就賢士,先後有五名學生中進士,使當地文教興起。學生張慎言(字藐姑)官至南明吏部尚書、張雨蒼官至大中丞,當時澤州太守對他考評是:“仁明閭左歸心,廉威豪右斂跡”。
庚戌(1610)年,王雅量以政績卓異升遷朝中御史,臨辭行,陽城士民“攀卧車軹,不得發”。走後,縣人立生祠祭祀。
乙卯二年(1616),遼東、山東大飢,羣起為盜。王雅量思念母親,數次上章始得回籍侍養。在家不久,朝命其按察陝西。當時陝西久缺長官,案件積累滿40餘筐,王雅量一一清理、如掃落葉。不久家報母病,他上疏疾歸,取道陽城,看望舊治地百姓,引起震動。

王雅量《陽城縣誌·職官傳》

載:“邑人士無貴賤老幼,皆爭迎道左,如見慈母。”
《墓誌銘》一種悼念性文體
有:“黃白婦孺率頂盆焚香、喧闐路衢,爭迎使君。”
王雅量在家侍奉病母,時間不長,又被命為廣東參政,這時其母病故,不能赴任。在家守喪滿三年,朝廷令補四川道,不久改為大理寺少卿,因不依附魏忠賢私黨,被假借聖旨勒令退休。魏黨失敗,朝廷起為光祿寺卿。他謹慎供職,聲望日隆。可王雅量淡於仕進,不久以患病告休回籍。
王雅量在家養病,病危時告誡諸子説:“昔曾子易簀時,元抱首、申抱足,至今美談。以餘所遘際,頗相類,更復何憾?第少有志於聖賢之學,生平斤斤自持,雖較之當官浚民、居鄉轢裏者有間,然於大道概未有聞,以是為塊耳!”,語畢,翛然而逝。
王雅量去世之日,全城街巷不是哭聲即是嘆息聲。朝廷賜葬,神位入“鄉賢祠”。他的文章、詩作,載入縣誌。是一位載諸青史的賢良方正、愛國愛民的清官。

王雅量個人作品

王雅量離開陽城20年後,聽説百姓還思念自己,甚為激動,寫詩一首寄給他們:
回首行山夢一場,飛鴻幾度意何長。
猶憐父老牽裾淚,更入公卿華袞章。
自愧勞心輸卓茂,敢期遺愛系桐鄉。
邑人若問吾何狀,似舊愁眉鬢又霜。

王雅量人物成就

王雅量雖升朝官,但仍是憂國憂民,頭髮都白了。詩寄陽城後,當地人刻詩於石鑲在牆壁上。
王雅量離陽城到北京,考授南京御史。侯旨期間父喪回家。守孝期滿,攜帶老母到北京候旨。不久,得到按察遼東聖旨,當時女真部落努爾哈赤久欲侵犯明朝,同事們都為他安全擔心。王雅量卻神態怡然,當日拜辭朝廷,派人將母親送回故里,自己單車就道,抵達行營開原。他到任即訓練軍士,製作武器裝備。努爾哈赤派人來叩拜,王雅量向他陳明雙方邊境利害關係,並及時將實際情形奏章朝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