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陽元

鎖定
王陽元,1935年1月1日出生於浙江寧波,微納電子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微電子學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微電子學系主任 [1] 
王陽元於1958年從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教 [8]  ;1982年前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高級訪問學者;1986年擔任北京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0年作為發起人之一,創建了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上海)有限公司;2002年擔任北京大學微電子學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微電子學系主任;2003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12]  ;2006年獲得北京大學首屆蔡元培獎 [13] 
王陽元主要從事微電子學領域中新器件、新工藝和新結構電路的研究 [7] 
中文名
王陽元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浙江寧波
出生日期
1935年1月1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綠色微納電子學》
主要成就
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芯國際創始人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性    別

王陽元人物經歷

王陽元
王陽元(6張)
1935年1月1日,王陽元出生於浙江寧波柴橋鎮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家庭。
1941年,在柴橋小學學習。
1947年,小學畢業,並以寧波市鎮海區統考第一名的成績考上浙江省寧波中學
1953年,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就讀。
1956年,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制定了12年科學規劃後,半導體作為五大門類學科之一得以重點發展,王陽元作為北京大學第一批學生被重點培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0] 
1958年,從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在北京大學工作。
1978年,北京大學微電子學研究室成立,王陽元擔任室主任。
1982年—1983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高級訪問學者。
1985年,被聘為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
1986年,北京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成立,王陽元擔任所長 [10] 
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信息技術科學部)。
1996年,國家主管部門在北京大學設立了國家級微米/納米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王陽元擔任實驗室主任。
2000年,作為發起人之一,創建了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上海)有限公司。
2002年,在他的倡議和推動下建立了北京大學微電子學研究院北京大學微電子學系,王陽元擔任院長和系主任 [4] 

王陽元主要成就

王陽元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王陽元成功主持研究硅柵N溝道技術和中國第一塊1024位MOS DRAM(MOS:金屬氧化物半導體,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推動MOS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在國際上提出了多晶硅薄膜氧化動力學新模型和應用方程以及與同事合作在國際上提出MOS絕緣層中可動離子和電荷陷阱新的測量方法。率先開發成功多晶硅發射極超高速集成電路技術,推動中國雙極集成電路技術發展。創建了SOI(絕緣襯底上的硅 Silicon-On-Insulator)新器件研究室等機構,主持建設了中國第一個國家級微米/納米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在SOI新器件與電路和MEMS系統(MEMS:微機電系統,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等領域均有重大建樹 [1] 
王陽元在任全國ICCAD(集成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Integrated Circuit Computer Aided Design)專家委員會主任和全國集成電路產品開發專家委員會主任期間,領導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個大型集成化的ICCAD系統和300多種集成電路新產品,為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的發展打下了重要技術基礎。他與國際同行創建了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成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中新的里程碑。之後致力於綠色微納電子學科的建設,率先開展低功耗和納米級集成電路研究 [1] 
  • 學術論著
根據2021年3月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網站顯示,王陽元共發表和合作發表科研論文300餘篇,出版著作9部 [1]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1988.08
《多晶硅薄膜及其在集成電路中的應用》
王陽元等編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1.05
《集成電路工藝基礎》
王陽元等編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08
《大規模集成電路研究成果彙編》
王陽元,許居衍編
七五攻關成果彙編編輯部
1992.03
《多晶硅發射極晶體管及其集成電路》
王陽元等編譯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2.05
《半導體器件 物理與工藝》
(美)施敏著;王陽元等譯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3.04
《集成電路工業全書 技術·經濟·管理》
王陽元主編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1998.09
《王陽元文集》
王陽元著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12
《計算機與微電子科學技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王陽元主編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01
《王陽元文集 第2輯》
王陽元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8.05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之路》
王陽元,王永文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0.07
《綠色微納電子學》
王陽元編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3.01
《綠色微納電子學 英文版》
王陽元主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3.05
《Green Micro/Nano Electronics》
王陽元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01
《王陽元文集 第3輯》
王陽元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01
《戰略 生存與發展之本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與科技戰略研究選集》
王陽元,王永文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8.09
《集成電路產業全書 上 中 下》
王陽元主編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 承擔項目
2000年,王陽元與林蘭英院士、李志堅院士和吳德馨院士等一起發起,建立了由北京大學牽頭的“973”基礎研究課題,從事亞50nm的新器件和工藝的研究。
2004年,王陽元與嚴曉浪教授、張汝京博士等一起發起,由北京大學微電子研究院等與中芯國際合作申請建立了“863”高技術課題,進行90nm-65nm大生產技術研究 [2] 
  • 科研成果獎勵
根據2021年3月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網站顯示,王陽元取得發明專利授權62項,擁有20項重大科技成果 [1]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78年
1024位MOS動態隨機存儲器
全國科學大會獎(集體)
1987年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0年

國家發明三等獎
1991年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1年

“七·五”科技攻關重大成果獎
1996年

“八·五”科技攻關重大成果獎
1997年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9年

信息產業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2年

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7年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08年
90納米-65納米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大生產關鍵技術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11] 
2008年

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8年

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5年

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

王陽元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根據2021年3月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網站顯示,王陽元培養了百餘人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 [1] 
  • 學科建設
從1978年成立微電子研究室和教研室,至2000年北大微電子學科以100%支持率被評為全國重點學科。王陽元帶領的領導班子,從師資隊伍建設、學術帶頭人培養、科學研究、基地建設和教材建設五個方面一步步發展成長。在微電子研究院形成了“團結奮鬥、嚴謹求實、鋭意進取、志在創新、目標一流”的教學科研氛圍 [2] 
  • 學習思維
2003年11月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院士思維》四卷本中記錄了王陽元“學習、探索、研究、創新”的思維。其中王陽元用很大篇幅強調了辨證的思維和研究方法。系統研究,掌握本質,是王陽元為人、做事、搞研究一貫的方法。王陽元一直勉勵研究人員,不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應該有一個全局觀念,這樣才有可能提出一些戰略性變革方案 [2] 

王陽元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2年
光華科技基金一等獎

1995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信息技術科學部)
1998年
潘文淵研究傑出獎

2000年
英國IEE Fellow

2001年
美國IEEE Fellow

2003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技術科學獎)
何梁何利基金
2004年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終生成就獎

2006年12月
首屆蔡元培獎
北京大學
2008年
IEEE北京分會傑出貢獻獎

2008年
中國半導體產業開拓獎(SEMI)

2012年
國華傑出學者獎
北京大學
2016年
優秀共產黨員標兵
北京大學 [10] 

王陽元個人生活

  • 姓名由來
王陽元出生於1935年1月1日,由於是陽曆年元旦,祖父為他起名陽元 [2] 
  • 家世背景
王陽元的祖父是當地中藥行的土專家,在一家中藥鋪當夥計。他生性憨直,不貪意外之財,藥鋪掌櫃為了表示感謝,決定把藥鋪送給王陽元的祖父,卻被他一口回絕。他的傳家格言是‘傳家有道唯存厚,處事無奇但執真’。”
王陽元的父親在上海一家文具廠當會計,辦事十分嚴謹,在工廠任職3年中,賬目從沒差過一分錢。
祖父的以厚道傳家和父親的“無奇但執真”的人生故事,就像準繩一樣,比量着王陽元自己的人生軌跡。
王陽元是王家的長子,他有弟妹七個。一家十口人,日子過得十分清貧 [2] 
  • 人物軼事
王陽元在寧波中學的時候,以其《未來的科學家——宇耕在成長》一文聞名於全班。“宇耕”是王陽元為自己起的筆名,意為“宇宙的耕耘者” [2] 
  • 情感婚姻
王陽元在北京大學就讀時擔任學生會副主席,與同樣是學生會幹部的文化部部長楊芙清相識。楊芙清比王陽元高兩屆,當時在學校裏多才多藝。最終讓兩個人走到一起的動力則是共同的追求和理想,他們都選擇了國家最需要發展的學科,一個進入了計算機領域,一個加入了當時的半導體研究行列。留校工作後兩人結為終生伴侶,妻子楊芙清於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兩人養育了一兒、一女 [2] 

王陽元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6年—1993年
全國ICCAD專家委員會主任
1986年—1993年
全國ICCAT專家委員會主任

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

信息產業部科技委委員(電子)

國家產業政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國際固態電路會議(ISSCC)遠東程序委員會委員

同濟大學顧問教授 [6] 

《半導體學報》和《電子學報》(英文版)副主編

《微電子學科學叢書》主編 [5] 

王陽元人物軼事

在北京大學120週年校慶、計算機科學技術系成立40週年慶祝大會上,微電子學家王陽元講話《大國崛起和人才培養》,針對芯片問題,他説:“我們不攻克這個難關死不瞑目,人家卡我們的脖子,我必須得把這個問題解決掉。這種國家最需要的時刻,正是我們科學家們獻身報國的最好時機。” [14] 

王陽元人物評價

從1953年跨進北大的校門,王陽元就再沒離開過母校。他把自己青春的熱血撒在燕園的土地上,在這裏耕耘理想,培育更年輕的建設者。在燕園,王陽元實現了兒時的夢想——成為一名對祖國有貢獻的科學家。他有了與自己志同道合、患難與共的愛人,有了熱愛生活和事業的兒女,有了自己鍾情的工作崗位。他用五十多年無可辯駁的業績,證明了自己執着的一生 [2] (北京大學研究生院評)
王陽元入黨60年來,始終以黨章嚴格要求自己,堅守共產主義理想,以黨和國家戰略需要為使命,終身奮鬥,鋭意創新,鍥而不捨,以60年黨齡詮釋了一位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他“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的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啓學生的智慧之門”的精神,在教學和科技創新的實踐中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和模範作用 [10] (北京大學評)

王陽元人物影響

  • 楊芙清—王陽元院士獎勵基金
1999年,根據北大青鳥集團創始人楊芙清院士和王陽元院士的意願,並以楊芙清院士捐贈其所得的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5萬元港幣以及王陽元院士捐贈其所得的潘文淵研究傑出獎50萬新台幣為基礎,由北大青鳥集團進一步出資為其後援而設立。除獎勵優秀學生之外,該項基金還獎勵北京大學在教學與科研崗位上默默耕耘、做出貢獻的教師 [2-3] 
  • 王陽元—楊芙清院士獎教獎學金
2007年4月,由恩友基金會出資,王陽元院士及其夫人楊芙清院士,向母校一次性捐贈8.6萬美元(等值人民幣66.2萬元),設立“王陽元—楊芙清院士獎教獎學金”,用於表彰寧波中學優秀學生和教師,並簽訂《浙江省寧波中學與恩友基金會關於設立“王陽元—楊芙清院士獎教獎學金”的協議》。
2013年年初,經王陽元多次協調溝通,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決定向寧波中學一次性捐贈人民幣33.8萬元(該筆捐贈實際由北京北大青鳥軟件系統有限公司出資,以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名義捐贈),用以增加該獎勵基金的額度。至此,該獎勵基金額度共計為人民幣100萬元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