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金聲

(北京什剎海體校武術教練)

鎖定
王金聲(1920~1974)字振遠,河北省鹽山縣后王莊人。生前是北京什剎海體校的武術教練,北京市武術協會成員。先後參加了“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 全國十二單位武術評獎大會”、“全國武術運動大會”等一系列比賽表演,獲獎章獎狀若干。他還有幸到中南海為毛主席及其他中央領導同志作過表演。此後他曾到在公安部當過武術教練;在北京醫院教住院療養的高級幹部練拳。1959年他三十八歲時還參加了第一屆全國運動會,與門惠豐練“對扎槍”獲得一等獎。會後留國家體委參加了國家武術規定套路的編排工作。
中文名
王金聲
別    名
字振遠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河北省鹽山縣后王莊
出生日期
1920年
逝世日期
1974年
職    業
武術教練
居    住
北京

王金聲人物簡介

王金聲(1920~1974)字振遠,河北省鹽山縣后王莊人。生前是北京什剎海體校的武術教練,北京市武術協會成員。
王金聲先生自幼從父學習八極拳,受到嚴格的訓練,精心的培養,具有深厚的功力,深得八極拳精髓。八極門中的拳械,他無所不習,拳法、槍法尤工,是八極拳第六代傳人。他的拳法傳承正統、脈絡清晰:其父王錫慶有“神拳”之綽號,是八極拳第四代傳人李貴章、杜鳳元之徒。李貴章是八極拳一代宗師李大忠之子,杜鳳元是李大忠之高足。李大忠師承吳永、丁孝武,而丁、吳二位的老師就是大家公認的八極拳一世祖——吳鍾。
王金聲先生十六歲赴唐山謀生,當時在唐山國術館執教的八極拳名家李樹森(李大忠之曾孫)很喜歡這個功底紮實的兄弟,又給以點撥指導,使其技藝更上層樓,不久其拳術與各項器械就更是小有名氣。解放後,他來到北京打零工,等待機會謀求事業發展。不久他作為北京代表隊運動員,先後參加了“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 全國十二單位武術評獎大會”、“全國武術運動大會”等一系列比賽表演,獲獎章獎狀若干。他還有幸到中南海為毛主席及其他中央領導同志作過表演。此後他曾到在公安部當過武術教練;在北京醫院教住院療養的高級幹部練拳。1959年他三十八歲時還參加了第一屆全國運動會,會上他與門惠豐練“對扎槍”獲得一等獎。會後他留國家體委參加了國家武術規定套路(甲組、乙組、丙組、初級)的編排工作。總之,上世紀五十年代是他在武壇上大展身手的一段時間。再後他調到什剎海體校(體校武術班曾一度分出另立“北京市青少年業餘武術學校”)當武術教練,開始了他的教學生涯 。文革中,王金聲先生也受到了不公正待遇。1973年國家體委籌建武術代表團準備訪美,毛伯浩同志深諳王金聲先生的深厚功力,親點他作為最老的運動員入集訓隊參加集訓,是年他五十三歲。當年作為熱身武術集訓隊參加“春季廣交會”表演時,他演練的一趟八極拳廣獲好評,被當地報紙贊稱為“寶刀不老”。未幾,王金聲先生不幸身染沉痾,於1974年1月溘然辭世。他的英年早逝使其弟子痛失良師,也是北京武術界的一大損失。

王金聲成長經歷

王金聲先生所習練的八極拳,原稱把計拳,以動作樸拙,注重實戰,外具剛猛而內寓柔巧名世;以制敵手法路更近、速更快、招更簡、效更佳見長。八極拳套路有二:即八極架和八極拳,還有 “六開”“八招”等散手訓練。此拳中用不中看,因為它不追求動作美觀,而是以實際效用做為動作標準,動作怎麼練就怎麼使用,可要想練好,不是很容易。王金聲先生於此拳自幼下過大功夫。他與人比手較藝,反應快,出手快,變化快,打招嚴謹,發力剛猛且用力分寸得當,從不傷人,故而聲名遠播,歎服者眾。他練起拳來身法活、勁力整,凡動以腰運作,發力出自丹田,剛中寓柔,柔中帶剛,身體張弛吞吐得法,四肢縱橫捭闔得宜,宛如點睛之龍、生翼之虎,威風凜凜,風韻獨具。他於技擊方面的功力,你若不是親身嘗試,是無法體會到的。他若一掌砸在你的手臂上,能震得你麻及肩背,霎時不用説還手之力,就連招架之功也會頓失。在體校工作,常有其他運動項目的教練有意無意地和他動動勁兒,他都是點到為止,既護住自己,讓你無從進攻,同時點擊你的破綻,讓你覺出已有所失而罷手。他的徒弟也多有年輕氣盛者,出其不意地和老師動勁兒搞突然襲擊,都因不能成功而折服。五十年代曾和他同一運動隊的某某,功夫相當不錯。一次,他心血來潮,要試試王金聲先生的功夫,遂擺好架勢,抱定門户,讓王先生進招。此位先生自忖憑自己的功夫,身材不高的王金聲一定撼己不動,不料一聲震腳響罷,他被王先生一招“擁撞滿懷”打起離地,落在牀上,把鋪板都砸折了,自此心折。他曾説,我用同樣的招法連續撂倒你三次,讓你當事者稀裏糊塗倒地,也摸不清我的手法,此決非虛言。他把人放倒在地還不算,還要看人倒地後的位置、方向,因為這標誌着這個技術動作的正確與否。由此可見王先生對此拳研究的精細程度。王金聲先生於武術注重實用,這在當時是盡人皆知的。説他重視實戰,當然不是説可以隨便打人,他一生也沒和誰打過架,結下仇,而是説他認為拳的用法是拳術之根本,也是練拳人的興趣之所在,是最可寶貴、最不應丟棄、不能忽視的東西,沒有它,拳就沒有了靈魂。他於技擊方面的造詣是很深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武術界的許多知名老前輩還都健在,但只要是瞭解他的功夫和技術的,即使是那些比他大二、三十歲的很有名望的老拳師,如吳斌樓、吳子楨等,也都對他很欽佩,相互以兄弟論。

王金聲個人榮譽

先後參加了“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 全國十二單位武術評獎大會”、“全國武術運動大會”等一系列比賽表演,獲獎章獎狀若干。他還有幸到中南海為毛主席及其他中央領導同志作過表演。此後他曾到在公安部當過武術教練;在北京醫院教住院療養的高級幹部練拳。1959年他三十八歲時還參加了第一屆全國運動會,會上他與門惠豐練“對扎槍”獲得一等獎。會後他留國家體委參加了國家武術規定套路(甲組、乙組、丙組、初級)的編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