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金友

(原紹興縣人大副主任)

鎖定
王金友,男,1931年12月出生,浙江紹興人。是中共第九、第十、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共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
中文名
王金友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1年12月
性    別

王金友個人履歷

1951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3年11月參加工作。1950年-1955年 浙江省紹興縣上旺村村長,1955年- 1958年 紹興縣上旺初級社社長,高級社副主任1958年-1968年3月 紹興縣紅山公社上旺大隊黨支部書記,1968年3月 -1969年2月紹興縣紅山公社革委會副主任1969年2月-1973年11月 紹興縣革委會副主任1973年11月 1977年5月 中共紹興縣委副書記、紹興縣紅山公社黨委第一書記,1977年5月-1983年3月 浙江省委常委1977年5月-1980年5月 浙江省革委會委員、中共紹興縣委書記、紹興縣革委會主任,1980年5月-1981年3月 中共紹興地委常委、地委農村工作部副部長,1981年3月-1982年6月 紹興地區農委副主任,1982年6月-1984年3月紹興市人大副主任1984年3月-1992年6月紹興縣人大副主任。

王金友人物軼事

10月9日一早,見到王金友時,他仍在田裏忙活。褲管卷得老高,頂着一頭花白頭髮,穿梭在泥濘的田埂上,眉頭早已打成了結。“哎,雨太大了,這稻穀都浸到水裏,天再不放晴,谷就抽芽了,可惜……”
九大黨代表王金友 九大黨代表王金友 [1]
38年前,也是這樣一個雨後天晴的日子,王金友從北京參加九大回來,下車後,走了二十多里路到上旺,顧不上歇歇腳,扛起鋤頭就和大夥在田裏忙開了。王金友對於許多紹興人來説並不陌生,這位紹興縣富盛鎮上旺村的普通農民有着一串不同凡響的人生履歷:以村(當年叫大隊)黨支部書記的身份先後出席中共第九、第十、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並被選為第十一屆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也正是王金友,讓上旺這個世代隱伏於大山深處的小山村,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作為“江南大寨”成為全國學習的樣板。
“就是整夜睡不着,想着他們親切的笑臉,與他們握手,説話,留影……”雖然早在1966年,王金友曾作為全國農業戰線方面的能手坐飛機來到北京,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親切接見,但以黨代表的身份出席大會,那份神聖感還是讓他亢奮不已。
“不過,那一趟去得頗費周折。”王金友説,1969年,總感覺氣氛不大對勁。“黨代會召開得很秘密。譬如召開的具體時間,代表們事先都不知道。我接到參加會議的通知是1968年底,只是説讓我在杭州等待,那年過年我都是在杭州過的。後來,反反覆覆,折騰了好幾次,直到第二年3月份總算到了北京。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大會安排代表們進會場走的是條‘暗道’,好像是入住的賓館直達人民大會堂的一條專線地鐵。”1969年4月,頭戴烏氈帽、身穿對襟襖、腳踏黃球鞋的王金友就這樣走進了莊嚴的人民大會堂。
不過,所有這些都擋不住代表們見到毛主席、周總理那種狂喜的心情。“我們浙江代表團有一個女代表,膽子非常大,散會後,她竟然跑到毛主席的座位上,把他抽過的一根雪茄和一隻茶杯拿了回來。”
“我們幾個人立即把她團團圍住,這可是毛主席抽過的,大家爭搶着抽雪茄,最後,每人輪流都抽了一口。”言語間,王金友無比滿足!也許,這是他抽得最好的一口煙了!
“真是做夢也沒有想到,總理的座位竟然在我前面……”王金友從一個大紙箱裏捧出一個大紙包,泛黃的報紙包了一層又一層,他小心地打開,一張鮮紅的座位票躍入眼簾,老人頓時興奮無比。
這是一張戲票,是大會專門為代表們安排的。“那天吃過晚飯,我早早地去了戲院。忽然,我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是周總理,他笑眯眯地走過來,坐下,就坐在我前面,‘周總理’,不知哪來的勇氣,我站起來大叫了一聲,總理回過頭,站起來,幾乎是同一時間,我們都伸出了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本來我想跟他説很多話,可最後竟一句也沒説上,就在這時,警衞員把總理給‘叫’走了……”總理結果沒有來看戲,讓王金友暗暗欣喜無比的是,總理來戲院似乎就是專門來跟他握手的。
王金友在領着一班人學習毛主席著作 王金友在領着一班人學習毛主席著作
“我是一個農民,農民本色不能變。”38年來,王金友無論身處何種職位,始終保持着農民的土氣。退休後,他毅然回到農村,侍弄田地,至今,他還侍弄着2畝茶山,2畝竹林。在上旺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手拿畚箕撿糞的身影,這就是王金友,他常跟村民説,豬糞、狗糞是頂好的有機肥呢,丟了可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