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重民

鎖定
王重民,男,中國現代著名目錄學家、敦煌學家、文獻學家、圖書館學教育家、國家圖書館老館長、北京大學圖書館系(今信息管理系)創始人。曾化名鑑,字有三,號冷廬主人。河北高陽縣人。 [3] 
1921年進保定直隸第六中學學習,1924年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文系,從高步瀛楊樹達陳垣等專攻文史。1928年畢業後,曾兼任過保定河北大學國文系主任和北京輔仁大學講師,其主要工作則是在北海圖書館(今北京圖書館)整理古籍和主持編制大型書目、索引。
中文名
王重民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3年1月3日
逝世日期
1975年4月16日
畢業院校
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文系
職    業
中國古文獻學家
代表作品
《普通目錄學》,《中國目錄學史》,《中國目錄版本學》
有三

王重民人物經歷

王重民 王重民 [1]
1903年1月3日生於河北高陽西良澱村。王重民在保定直隸第六中學時就喜歡閲讀《新青年》《新潮》等進步刊物。1923年在北京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並回到保定六中籌設團支部,被直隸省軍閥曹錕發覺,下令通緝,1924年改名重民,取"國家三寶,以民為貴"之義,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改為北京師範大學)
1928年畢業後,曾任過保定河北大學國文系主任和北京輔仁大學講師,他主要工作則是在北海圖書館(今北京圖書館)整理古籍和主持編輯大型書目、索引。1930年任該館編纂委員會委員兼索引組組長。1934年被派往國外,先後在法、英、德、意、美等國著名圖書館,刻意搜求流散於國外的珍貴文獻。1937年4月,在法國巴黎與劉修業女士結婚。1939年受聘於美國國會圖書館,整理館藏中國善本古籍。1947年回國後,仍任職於北平圖書館,兼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主持該系圖書館學組的教學。1947年在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創辦圖書館學專科(後改本科,他任系主任)。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兼任北京圖書館副館長。於1952年辭去北京圖書館職務,專事教學,除主持系務外,並擔任目錄學等課程的講授,為新中國培養出一大批專業人才。1956年任北京大學圖書館系主任。主持制定全國圖書館學發展規劃。1957年,王重民只因給當年北京圖書館的軍代表,主管文化工作的個別領導人提意見,也被打成右派,與黃現璠向達雷海宗陳夢家等人並稱史學界五大右派。受到降級、降薪、撤掉系主任職務的處分,到1961年的時候才摘了帽子。
“文革”開始,王重民先生自然被關進“牛棚”。季羨林先生在《牛棚雜憶》中的“棚中花絮”一節中,記述了王先生“牛棚”中的一段遭遇。在牛棚中,他們這類“罪犯”每天都要寫思想彙報。有一天,在例行的晚間訓話時,完全出他的意料,王重民先生被叫出隊外,先是被狠狠打一耳光,接着就是拳打腳踢,一直把他打倒在地,跪在那裏。原來,王先生竟用粗糙的手紙來寫自己的思想彙報,遞到“牢頭禁子”手中。季先生寫道:“在當時那種陰森的環境中,我一點開心的事情都沒有。這樣一件事卻真大大讓我開心了一通。我不知道,這位教授是出於一時糊塗,手邊沒有別的紙,只有使用手紙呢?還是他吃了豹子心老虎膽,有意嘲弄這一幫趾高氣揚,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牢頭禁子?如果是後者的話,他簡直是視這一般手操生殺大權的醜類如草芥。可以載入在舊社會流行的筆記中去了。我替他捏一把汗,又暗暗地佩服。他是牛棚中的英雄,為我們這一批階下囚出了一口氣。”
1974年,“批林批孔”、“評法批儒”運動進入高潮,王重民先生的古籍目錄、版本學知識突獲青睞。
李贄是明朝思想家,是 “評法批儒”中被廣為讚揚的“法家”人物代表。這時,傳來在福建泉州新發現了一部李贄的著作 《史綱評要》。1974年6月,江青在天津的一個“儒法鬥爭史報告會”上興奮地宣佈“發現了一部李卓吾(贄)的《史綱評要》,現在準備出版”。然而,經過一些專家鑑定,這本書並非李贄之作,而是假造的“偽書”。這個結論,使有關方面大為掃興,於是,他們想起了目錄、版本權威、北大教授王重民。北大、清華是毛澤東“親抓”的“文革典型”之“六廠二校”中的“二校”,“兩校”領導人是“通天”的非凡人物。此書的鑑定,便由“兩校”的領導人直接負責,要王重民再作鑑定。他們知道,王先生在這方面一言九鼎,如果他説不是偽書,便可鎮住眾人。然而,王重民先生的鑑定結果也是偽書,令他們大失所望。但他們仍不甘心,要王在圖書館繼續“研究”,實際上希望他明白這是“政治任務”,要他得出與政治需要一致的結論。沒想到,經過幾個月的研究,王先生反而“不識時務”找出了更多的證據,證明這是一部偽書。王先生的夫人劉修業女士在 《王重民教授生平及學術活動年表》(《圖書館學研究》,1985年第5期)中回憶説,“兩校”領導曾指着王發火地問道:“你説這部書是偽書,對你有什麼好處?”
1975年4月15日下午2時,北大召開校批鬥大會,會上校領導以不點名方式批判王以資產階級思想腐蝕黨員幹部。會後,系領導還專門找他談話,問他聽到會上講話有何感想。回家見到妻子,王先生悲憤難抑,淚流不止。晚上,系裏又派人到他家中,仍強調要他 “對自己腦海中的資產階級思想作檢查”。此時冠心病復發的王先生用微弱的聲音回答説:“我不能再作思想檢查”。但是,來人仍然強調他一定要作檢查,然後離去。這一夜,王先生一直未能入睡,第二天清晨像往常一樣,對親人説出去散步。然而,這次他卻再沒有回來。劉修業女士回憶説,親人、同事四處尋找,到深夜,發現他“竟步王國維先生的後塵自盡在頤和園長廊上,當發現他遺體時,他留下一封信給我説:‘我死了,給全家影響不好,我不要骨灰了’”,“他臨走前還在他書桌上放下他常用的一隻手錶,及一本《李卓吾評傳》,我事後細想,他之所以放下《李卓吾評傳》是有深意的,一則因他為李卓吾之事不肯逢迎‘四人幫’的意旨,次則李卓吾也是以古稀高齡,被明末當道者誣衊,自盡於獄的”。幾年前被關牛棚中被毒打倒地、跪在那裏,他還能默默忍受,此時只是開會批判、寫檢查,並未拳腳相加,但他卻以死相爭。顯然,在他的心目中,“古籍版本”這種學問、知識的真偽並非謀生的職業,而是一種比自己的生命還重、甘心為之殉道的志業。他,容不下權力對學術、知識的褻瀆。 [2] 

王重民主要貢獻

王重民一生從事文史方面許多學科的研究,著述頗豐,共有專著、論文160餘部(篇)。其主要成就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研究和傳授目錄學。他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和中文系主講《普通目錄學》《中國目錄學史》《中國目錄版本學》《中國古典目錄學》等課程。著有《普通目錄學》(1957年)、《中國目錄學史論叢》(1984年)、《〈校讎通義〉通解》(1987年)等。他多年研究中國目錄學史的成果六部分收在《論叢》一書中。
二是編著和主編大批目錄索引。他編著的《中國善本書提要》(1983年)、《敦煌遺書總目索引》(1962年)、《清代文集篇目分類索引》(1935年)、《國學論文索引》初編(1929年)等和他主編的《國學論文索引》續編、三編(1931~1934年),以及《文學論文索引》初編、續編 (1930~1933年)等,都是研究文史的主要參考工具書。
三是蒐集、研究和介紹流散於國外的中國珍貴文獻。他把1934~1945年在國外蒐集到的大量中國珍貴文獻加以整理,並對敦煌文獻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著有《敦煌古籍敍錄》(1958年)、《敦煌遺書論文集》(1984年)等,編有《敦煌曲子詞集》 (1950年)、《敦煌變文集》(1957年)、《太平天國官書》(1936年)等。在他所著的《圖書與圖書館論叢》(1949年)一書中,也收有國外訪書記多篇。
四是校輯整理文化遺產。經他收集、校勘、整理出版的有《徐光啓集》(1962年)、《孫淵如外集》(1932年)、《越縵堂文集》(1930年)等。此外,王重民還著有《徐光啓傳》(1981年)、《李越縵先生著述考》(1932年)等。

王重民人物評價

“王重民先生既是一位躬身實踐、勤於著述的謙謙學者,也是一位杏壇耕耘、桃李滿園的諄諄師長。他對圖書館的深厚感情,對圖書館和中華文化事業的銘心摯愛,他愛國敬業、傳承文明、甘為人梯、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值得每一位國圖人和圖書館人學習,激勵着大家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譜寫新的時代華章。”——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熊遠明 [3] 

王重民相關事件

2023年6月30日,由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聯合策劃舉辦的“前哲垂範 文津日新——王重民誕辰120週年紀念座談活動”在國家圖書館召開。
來自主辦單位和學界的專家學者應邀參加本次活動並作專題發言,分別圍繞王重民先生在國家圖書館館藏建設與館務改革、北京大學圖書館學專業教育、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方面的思想及實踐,以及他在圖書館學、目錄學、敦煌學等領域作出的重要貢獻和深遠影響進行了多維度的深入交流和研討。王重民先生次子王平先生攜在京親屬出席,並代表親屬回顧了父親與“書”結緣的一生。京內外十餘家圖書館學、敦煌學、歷史文獻學研究機構及有關單位代表出席。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