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道和

(重慶鋼鐵設計研究院原黨委書記)

鎖定
王道和(1915~2000年),山東省樂陵縣人。民國26年(1937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193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重慶鋼鐵設計研究院原黨委書記。 [1] 
中文名
王道和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5年
逝世日期
2000年
畢業院校
山東省荷澤研究院
出生地
山東省樂陵縣
人物生平
王道和(1915~2000年),山東省樂陵縣人。民國26年(1937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193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青少年時期曾立志教育救國,1935年7月畢業於山東省荷澤鄉村建設研究院後,追隨社會教學家梁漱淇從事鄉農教育。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投筆從戎,組建抗日遊擊隊,頑強地指揮對日本侵略軍作戰,為堅持冀魯邊敵後平原游擊戰爭作出了貢獻。抗日時期,他先後任樂陵縣武裝部長、區長、南皮縣縣長、冀魯邊三專署、渤海一專署專員,1939年被評為模範縣長。在解放戰爭時期,他組織羣眾參軍、支前、開展土改、剿匪等工作。全國解放後,曾任德州專署專員、中共滕縣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治委員,為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和發展工農業生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 
1953年調任華東鋼鐵公司、上海鋼鐵公司副經理,1958年繼任上海市冶金工業局副局長、黨委副書記,分管基本建設和勞動人事工作。解放不久的上海鋼鐵工業原有基礎薄弱、規模小,在當時受敵對國家軍事包圍形勢下,他與其他領導幹部一起,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對原有企業進行裁併組合,挖潛改造,充分挖掘生產潛力,並積極推進原私營鋼鐵企業實行公私合營,解放生產力,使“一五”期間上海鋼產量從1953年的7萬噸增長到1957年的49萬噸,鋼材從7萬噸增長到60萬噸。1958年,在“大躍進”形勢下,根據中央和上海市領導要求,上海鋼鐵工業進行大規模的新建、擴建和改造,他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日夜奔波在生產和施工現場,組織抽調來自各方的勞動大軍和技術力量,使上鋼很快建設起特殊鋼廠、矽鋼片廠、鐵合金廠等一批骨幹企業,為上海成為國家重要鋼鐵基地奠定基礎,發揮了重要作用。1964年,他奉調內地支援大三線建設,先後任四川長城鋼廠建設工委第一書記、重慶鋼鐵設計院黨委書記,1974年任河北省冶金局副局長、冶金研究所黨委書記,1979年起任上海寶山鋼鐵總廠工程指揮部副指揮,他不顧年高、體弱,忘我地工作,直至1983年離休。 [1] 
參考資料
  • 1.    上海冶金控股(集團)公司鋼鐵志編志辦公室,上海鋼鐵工業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12月,第446-4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