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運輝

鎖定
名一樹,字雲山楠子,法號佛弘,文藝家。1957年1月出生,貴州仁懷人。
中文名
王運輝
別    名
雲山楠子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7年1月
畢業院校
北京社科院
主要成就
《二十一世紀人才庫》(中國專家人才卷)
出生地
貴州懷仁
信    仰
佛學
職    務
仁懷市茅台奇龍寺管委會文秘、佛研會長

目錄

王運輝簡介

畢業於北京社科院企管專業。曾任教師、農牧站會計、水泥廠辦事處主任。現任仁懷市茅台奇龍寺管委會文秘、佛研會長。是中國作家協會創作員,中國藝術研究院調研員,海南文學院撰稿作家。皈依佛門而刻苦鑽研文學藝術,無私的奉獻於社會。

王運輝生平

他從事文學藝術的愛好始於1990年。當時的王運輝面臨着新時期的挑戰,他懷着極大的野心,準備大抓一手錢財,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然而又改變了目標,即人生的價值在於無私的奉獻於社會。他想到:錢財有耗盡的時候,而一首好的詩和格言就會永遠存在,並能啓發教育和促進社會。所以,他辭別了以權找錢,以勢找錢,以後台找錢……,以腐敗找錢的各種醜惡鏡頭,跨入了文學藝術界的冷門。文學藝術確屬冷門,就象春前的數九天氣那樣冷。但是冷得有價值,只要你堅定信心,就必有收成!無幾的殘雪是青松高潔的顯照,迎春的冰霜是紅梅傲放的時辰。面臨着邪惡的考驗,王運輝並沒有屈服。而深深地認識到:目前的腐敗現象是黎明前的一種黑暗,是正本清源的一個過程,更是一個社會文明落後的象徵。因而正需要更多的無私奉獻者來開發華夏的文明寶庫,促進國家的文明盛世發展。從而進一步地堅定了他走文學藝術之路的信心。沒有老師的指導,他就自己刻苦自學鑽研和摸索。“天公不負苦心鬥,地律非為鐵志猷”。經過10載的努力和艱辛,總算是“柳暗花明又一春”。其作品詩歌1990年發表於中國文學編輯部的《綠洲》書叢,1992年獲中華跨越杯全國詩歌大賽優秀獎,1997年獲茅台杯海內外詩書畫文學藝術大賽優秀獎,渤海杯全國精短文學作品二、三等獎。因酷愛收藏奇石和古物,被市文聯評為收藏家。1999年其格言加入了人民日報社金台書刊社編寫的《人生智慧寶典》。其傳略編入《中國民間文學藝術家辭典》、《中國文壇名人大典》、《中國文學藝術界名人大典》、《國際文化藝術人才大典》,2000年被選入《二十一世紀人才庫》(中國專家人才卷)內。現存有詩稿數百餘件待機發表。為了國家文明發展的建設,王運輝同志做出了自己該做的事。無私的將其自己的自留山贈給管理區修建電視轉播站。又將其紅軍四渡赤水在魯班作戰,食宿在水口寺時遺留下的革命珍貴文物瓷硯台和3顆子彈,交給了市文管所。同進又參與有關人士發起倡議,恢復了一處將要毀滅的名勝古蹟(雍正年間縣衙正堂、太平天國和紅軍長征住過)水口寺。現已例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他並沒有計較個人的得失,連表揚二字都沒有要過。王運輝擁護革命先軀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和國共合作,再將其收藏的兩枚國民黨軍徽獻給黨中央和國務院,作以對台灣同胞的思念和敬重。也作以對台灣財胞早日回到母親的懷抱和早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獻禮。回首往昔,歷進進程,王運輝同志悲喜交加。悲的是腐敗分子害的他家傾家蕩產而雪裏無炭。喜的是文學藝術之果給了他無窮無盡的精神支助,使他這顆金剛種子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為了炎黃子孫的未來,王運輝這顆文學藝術之“巖滴水”更要永遠不停地滴!這棵文藝之松梅樹更能傲霜拒寒,點綴華夏美麗的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