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輔一

鎖定
王輔一,男,1929年生,江蘇連雲港贛榆縣(現贛榆區)城頭鎮東大坊村人。新中國成立後,在華東軍區、南京軍區政治部任秘書、二級秘書(團職)、科長,主要從事文字工作。退休前為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研究副部長。
中文名
王輔一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9年
出生地
江蘇連雲港贛榆區城頭鎮東大坊村
性    別

王輔一簡介

青少年時 王輔一
代一面讀書、一面參加抗日活動,當過兒童團團長、青抗先隊長。1944年8月,到山東濱海學習,畢業後參加八路軍,先後在山東濱海軍區政治部、山東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政治部工作,參加過宿北、魯南、洛陽、開封、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
1969年起,歷任南京軍區司令部辦公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南京軍區百科編審室主任,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副主任、軍事科學院百科研究部副部長等職,組織編撰了《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中有關新四軍、第三野戰軍的歷史、戰史、人物和宋、元、明、清歷史條目,參加組織編纂了達1000多萬字的《中國軍事百科全書》。

王輔一著作

他發表的主要著作有《羅炳輝將軍傳》、《羅炳輝的故事》和《項英傳略》等;主編了《新四軍事件人物錄》、《簡明軍事百科手冊》等等。
1992年,參加編輯的《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分冊,被軍事科學院評為軍事科研成果編輯一等獎。1957年和1990年先後被授予三級解放勳章、獨立自由功勳獎章。1988年9月,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1992年6月被評為研究員,現離休 。

王輔一經歷

王輔一與和尚一起撞鐘 王輔一與和尚一起撞鐘
1929年7月25日出生於江蘇贛榆,1941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時為青年黨員),1945年初由地方調入八路軍,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88年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解放勳章、獨立自由功勳榮譽章。1981年起參與組織 《中國大百科全書》 軍事卷條目撰寫,撰寫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早期領導人之一王輔一與和尚一起撞鐘
的《項英》條目;1987年起任軍事科學院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副主任、軍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長,參與領導《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的編纂。1981年至2003年,為12位高級將領寫出傳記或傳略,出版了 《羅炳輝將軍傳》 、《羅炳輝的故事》、 《項英傳》、 《新四軍簡史》 、《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簡史》、《為將帥書寫輝煌》等專著和150多篇文章共300多萬字。
想在著作一欄裏寫全王輔一的作品,沒有千字是寫不完的。走進王輔一將軍的書房,環壁而立的三個大書櫥裏,放滿了他的作品,書桌上鋪滿了寫作用的稿紙。王老將軍説,現在他一天不看書,一天不寫點東西,就過得不安心,手癢、心更癢。
再看老將軍寫作用的稿紙,也極特別,全是他人寄來的信件、信封、無用的打印紙、廢棄的藥單,翻過來那些空白的地方就成了王老將軍的自留地,《羅炳輝將軍傳》、《項英傳》等著作就誕生在這些二次利用的紙上。王老將軍説,雖然現在日子好過了,但也要時時處處學會節約。

王輔一抗日革命

在記者採訪的這些將軍裏,王輔一是唯一一個沒有帶過兵開過槍吃過子彈的。 從參加革命抗日的第一天起,王輔一手上的武器就和別人的不一樣——別人用的是槍桿子,王輔一用的是筆桿子。戰爭年代,王輔一用一支筆桿子起草各種命令、絕密文件、宣傳文章;和平時期,王輔一又用一支筆桿子撰寫、記錄我軍輝煌的革命歷史。
王輔一説,抗日把他帶上了終身革命路,筆桿子令他在這條路上奮勇向前,“生命不止,筆桿子不息。”

王輔一目睹日軍暴行

抗日戰爭爆發時,王輔一還只是個一歲多的小毛孩,可是14年的抗日戰爭卻是王輔一一生中最至關重要的經歷。“抗日戰爭時,我年齡很小,因而不可能有轟轟烈烈的壯舉,但如果沒有抗日,我也不會走上革命之路。”
“1939年,我10歲,有一天到地裏割草,突然鬼子的飛機來了,圍着莊子附近低空盤旋。對一個10歲小孩來説,一個人到地裏割草本就很害怕了,地裏到處都是蛇,再加上飛機,又不知道它來幹什麼,是不是投炸彈、開槍?心裏就更害怕了,那種害怕的感覺到現在我都記憶猶新。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對日本鬼子有了仇恨。”
接下來,日軍佔領了王輔一所在的贛榆縣。年幼的王輔一再次耳聞目睹日軍的屠殺。
“村裏有個姓仲的人,也不是共產黨員,只是莊裏的一個警察,就被日本鬼子抓去,放狼狗咬,用刀一塊塊把肉割下來,他最終慘死在鬼子的刀下。”
兒童團長加入共產黨
日本鬼子打到贛榆縣裏來時,王輔一正在上小學5年級。很快各個村莊裏成立了兒童團,王輔一當了兒童團團長。
“那個時候,我父親是村長,所以,縣裏來了人都住在我家裏,總是能接觸到不少的共產黨員、八路軍,對我是一個很好的薰陶。”
一邊學習,一邊參加抗日戰爭,王輔一很快就成了村裏抗日小骨幹。“莊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知道我,都聽我的。逢開大會,都是我指揮着大家唱《八路軍軍歌》,那歌一唱立刻就讓人充滿戰鬥力,鬥志昂揚的——鐵流兩萬五千裏,向着一個堅定的方向。苦鬥十年,鍛鍊成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76歲的王輔一將軍忍不住雙臂揮動着唱起來。

王輔一手榴彈隨身帶

日本鬼子進贛榆縣後,據點設在朱都,離王輔一所在村莊只有10裏遠,非常危
王輔一 王輔一
王輔一
險,“儘管我們沒有上前線,但我們也隨時都可能犧牲。”於是,區委書記給王輔一帶來一個小手榴彈,“比正常的手榴彈要短一點的,從那以後,我身上就總帶着兩樣東西,一個是陳雲寫的《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另一個就是這個小手榴彈,一旦發生情況,隨時準備和鬼子同歸於盡。”
除了擔任兒童團長,王輔一還兼任着青年抗日先鋒隊隊長,每天晚上都要站崗放哨。“畢竟還是孩子,心裏也害怕,又離鬼子那麼近。每天到了後半夜,為了壯膽,也為嚇唬敵人,我們就用煤油桶裏裝着鞭炮,點着後,就像機關槍一樣噼裏啪啦亂響,讓鬼子摸不着情況,不敢出來。”

王輔一應徵入伍被退

1942年和1943年,王輔一曾兩次要求入伍參軍,卻兩次被打了退票,理由都是“年紀太小,扛不動槍”。再後來,又趕上精兵簡政,最終王輔一都沒有實現當兵到前線打鬼子的願望,這成了他終身的遺憾。
1944年8月,山東濱海開辦濱海中學,實則是為黨培養幹部的學校,王輔一經人推薦,考取了。1945年,山東濱海軍區來到學校召人,從500個學生中僅選中王輔一一個人,調到軍區,當了一名繕寫員,從此開始了一生扛着筆桿子的革命之路。
王輔一將軍非常感慨地告訴記者,在抗日戰爭期間,他有非常深切的體會:“貧窮落後就會捱打。我們的祖國為什麼被侵略,就是因為我們的經濟不如人,武器不如人。打仗時,人家用的三八大蓋,可我們呢。所以,國家必須要強盛。還有,我們一定要宏揚愛國主義,那時候我們看着漢奸走狗就鄙視他們,我們的民族精神不能改。”

王輔一忠孝難兩全

在抗日戰爭期間,還有一點讓王輔一感受頗深,也終身留憾,那就是“為抗日,忠孝不能兩全”。王輔一告訴記者,就在抗日戰爭即將勝利,馬上就在大反攻了,母親去世了。“按我們村裏的習俗,母親入葬時一定要由家中的長子站在棺前摔盆,棺木方才能抬走入葬。可是就要大反攻了,就要上前線了,我怎麼能在這個時候離開呢。”
最終,王輔一還是沒有回家為母親摔下那個棺前的盆,沒能送母親最後一程。
“忠孝實難兩全。對於這一點,好在我的父親,還有家鄉的父老鄉親都很能理解,從來沒有因此責怨過我。1969年父親去世時,我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我依舊沒有回家送父親,家人親朋依舊沒有責怨我。可是,對我自己,是終身最大的遺憾。”老將軍從沒有後悔過自己當初的決定,只是在説起這些往事時,老將軍的眼角濕潤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