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軍

(寶武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熱軋廠技能專家)

鎖定
王軍,男,漢族,1966年3月生,中共黨員,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熱軋廠高級技師。
上海市政協委員、中國寶武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熱軋廠技能專家。 [2] 
中文名
王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6年3月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性    別

王軍主要貢獻

1987年,王軍從寶鋼技校畢業分配到正在建設中的熱軋廠。在別人看來,這活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低,做不出成績,但樂觀上進的王軍不這麼認為。他想,自己雖然不能成為八級鉗工,也要做一名優秀的剪刃組裝工。剛進廠時,熱軋精整線正處於開工調試階段,王軍每天早早趕到現場,有活幹活,沒活就跟在外方專家後面,問這問那。一次,王軍和8名工友竭盡全力花費一天時間安裝好一個機架的剪刃,卻被外方專家告知,由於設計的原因機架有問題,為不耽誤第二天的聯調,必須馬上返工。這次徹夜返工的經歷讓王軍明白,國外的先進設備也並非完美無缺。經過長期的生產實踐,王軍的第一個創新成果、集團公司先進操作法《飛剪剪刃快速更換法》誕生了。緊接着,他的第一個專利《縱剪機架用割圈》誕生了,讓“輔助崗位沒有技術含量可言”的説法不攻自破。為進一步提高工作技能,從1996年到2004年,經過八年苦戰,王軍完成了同濟大學機電一體化專業本科學業。理論密切聯繫實際,讓王軍的創新成果越來越多,含金量也逐步提高。2000年以來,10年間王軍共獲得國家專利121項、寶鋼技術秘密24項、PCT國際申請4項,為企業年創造經濟效益超億元,他自己也從一名普通剪刃工逐步成長為一名高級技師、寶鋼技能專家、寶鋼人才開發院兼職教授,實現了企業與個人的共同發展。在王軍的影響和帶領下,周圍形成了一支業績和能力突出、從“藍領”走向“灰領”的創新團隊,他所在的熱軋廠也連續11年排名寶鋼羣眾性創新業績榜首。
2000年初,王軍作為主要牽頭人之一,在熱軋廠組織成立了“職工發明創造協會”,他將自己的創新體會、創新知識和技巧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協會中的每一名成員。2008年,“王軍創新室”揭牌,作為寶鋼員工創新活動指導志願者,他的足跡遍佈寶鋼,圍繞“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出教材”的目標,把“建成創新攻關工作點、構成創新培訓工作線、形成創新指導工作面、結成創新交流工作網”作為自己的工作任務,形成了“立足崗位為基、自主創新為本、帶頭帶動為責、奉獻企業為榮”的工作風格。截止2010年,僅22名成員的熱軋廠“職工創造發明協會”獲得技術秘密306項、獲國家專利局受理和授權的專利198項,完成科研項目36項、技改項目28項,實現年經濟效益近2億元。

王軍所獲榮譽

王軍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崗位能手、全國技術能手、中央企業知識型先進職工、上海市勞動模範、上海市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
2011年9月20日,獲得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十四屆委員會委員。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