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貴強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醫師)

鎖定
王貴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感染病臨牀重點專科建設學科負責人,北京市內科(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央保健局保健會診專家。現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兼肝病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感染肝病部主任,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全科教育學院副院長,中國醫師協會感染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內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國家免疫規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1-2]  國家衞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工作專家組感染科組長。 [9] 
2020年2月19日,入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第一批成員名單。 [3]  9月8日,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4] 
中文名
王貴強
學    歷
碩士
教學職稱
教授
臨牀職稱
主任醫師
執業地點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王貴強擅長領域

病毒性肝炎免疫發病機理和免疫治療;
肝纖維化無創診斷和治療研究;
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和治療研究;
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等。 [1] 

王貴強教育經歷

1984年畢業於瀋陽醫學院醫療專業。
1989年獲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學傳染病學碩士學位。 [1] 

王貴強工作經歷

1997年至2001年擔任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
1998年至2001年5月分別在美國加州聖迭亞哥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做訪問學者,在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做博士後研究工作。
2001年始擔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兼任肝病中心主任。國家感染病臨牀重點專科建設學科負責人,北京市內科(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央保健局保健會診專家。 [1] 
2023年6月擔任國家衞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工作專家組感染科組長。 [9] 

王貴強學術兼職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全科教育學院副院長
中國醫師協會感染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內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
國家免疫規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衞生健康委傳染病標準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院協會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
北京醫學會理事、感染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
北京醫師協會常務理事、感染科醫師分會會長、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內科醫師分會副會長
中國免疫學會感染免疫分會常務委員
《中國醫學論壇報》理事
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理事會副理事長
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1] 
國家衞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工作專家組感染科組長。 [9] 
第一屆國家疾病預防控制標準委員會傳染病標準專業委員會委員。 [10] 

王貴強學術雜誌編委

擔任美國《臨牀感染病雜誌》編委;《中華傳染病雜誌》、《中華臨牀感染病雜誌》副總編輯;《臨牀肝膽病雜誌》共同主編;《中國醫學前沿雜誌》副主編等。 [1] 

王貴強著作譯作

主編《感染病學》等專著。 [1] 

王貴強獲獎榮譽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5年)
第二屆全國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1996年)
第八屆中國醫師獎(2012年)
全國衞生標準先進個人(2012年)
首屆“中國健康傳播大使”(2016)
國之大醫-卓越建樹(2017年) [1] 
“中國白求恩式醫生”提名獎(2019年) [5]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2020年) [4] 
2020年10月,入選由中央文明辦、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聯合主辦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 [6] 
2020年11月,獲得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授予“湖北抗疫一線優秀社員”。 [7] 

王貴強主要學術成就

主持制訂國家標準《乙型肝炎診斷標準》,主筆《中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版、2010版和2015版治療部分,主持更新第四版《中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中國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主持編寫《中國登革熱診斷和治療指南》和《中國成人念珠菌病診斷和治療共識》等,參加多部國家標準、指南和專家共識制訂,包括《腎綜合徵出血熱診斷標準》、《發熱待查診斷專家共識》、《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防治指南》等。 [1] 

王貴強科研項目

主持國家“十二五”和“十三五”傳染病重大專項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北京市科技項目等。 [1] 

王貴強發表論文

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SCI論文60餘篇。獲得發明專利授權5項。 [1] 

王貴強科普宣傳

作為北京市首批認證的“健康科普專家”,積極參加健康科普工作,多次參加科普節目錄制。 [1] 

王貴強抗疫工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王貴強作為國家級醫療專家,受國家衞健委調派,赴安徽等地指導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並參與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第五版的修訂工作,代表專家組參加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
王貴強:新型冠狀病毒總體來説傳染性是比較強的,15秒接觸造成傳播是完全可能的。如果沒有防護,局部病毒量又很高,不在於多長時間,一句話工夫飛沫就可能到了,你就被感染了。別説15秒,2秒也會造成傳染,所以防護很重要。
王貴強:免疫是把雙刃劍,機體免疫活化試圖清除外來病原微生物時,會導致機體自身的傷害。如果病毒量大,免疫又很強,會出現比較劇烈的局部鬥爭,造成局部的炎症,細胞損害,就是所謂的炎症因子風暴,這個時候病情可能惡化。所以,有時候免疫越強,反而病情越重、進展越快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