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詠

(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

鎖定
王詠,女 [1]  ,畢業於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博士。現就職於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 [1] 
中文名
王詠
畢業院校
南京大學

王詠研究方向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體記憶研究、文化創意等 [2] 

王詠主要成就

2008年:江蘇省文化科技和藝術科學研究課題:“吳地古琴的傳承變遷:社會學視野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1]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災難敍事研究” [1] 
2016-2020: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滇南生態環境與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協調發展研究” [1] 

王詠獲獎記錄

專著《國家·民間·文化遺產——社會學視野中的吳地古琴變遷》,獲江蘇省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1年) [1]  [4] 
論文“三組藝術概念的社會學辨析”,獲2011年江蘇省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論文)一等獎 [1] 
專著《國家·民間·文化遺產——社會學視野中的吳地古琴變遷》,獲教育部第六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2013年) [1] 
專著《國家·民間·文化遺產——社會學視野中的吳地古琴變遷》,獲2014年度南京大學青年教師人文科研原創獎 [1] 

王詠代表性論文

從生活世界到現代知識形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的現代性批判 [3]  ,《文藝理論研究》,2011年第4期。
文化遺產與國家認同——社會學視野中的古琴藝術變遷,《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1年第4期。 [1] 
文化遺民的區隔符號——對新文化運動中古琴藝術的社會學研究,《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1] 
唯理與啓示:災難敍事中的原型研究,《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1] 
從民間信仰儀式到視覺化民俗儀式藝術——一個認識論轉型的比較,《南京社會科學》,2014年第7期。 [1] 
從天譴到科學:災難解釋主題現代性嬗變芻議,《雲南社會科學》,2015年03期。 [1] 
“自然的身體”:生態現象學視域下的滇南少數民族葬儀研究,《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21年第4期。 [1] 
工藝整體性保護的生態反思,《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22年04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