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藝石

鎖定
王藝石,原名王安俊,字秀甫,筆名藝石。生於一九二零年農曆八月十三,卒於一九九七年農曆六月二十三日,莒縣浮來山鎮邢家莊人。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文史館館員。莒縣“書畫六老之一”。
本    名
王藝石
別    名
王安俊
秀甫
出生日期
一九二零年農曆八月十三
逝世日期
一九九七年農曆六月二十三日

王藝石人物經歷

藝石先生祖上以書法、刻碑為業。七位祖父均善書、善刻,時常援鑿便刻,無需書寫。其三祖父為前清秀才,學識過人,交遊甚廣,在家鄉興辦私塾。鄉試期間,在省城結識蒲松齡後人,交往甚篤,得贈《聊齋志異》手抄本一部。(祖父在世時曾向我展示過,祖父去世後不知所蹤。)
藝石先生自幼受家庭環境薰陶,私塾課業之外,於書法、繪畫、金石、考古、多有涉獵,尤擅碑刻。書法初習顏柳,後上追魏晉,溯源甲骨,糅合碑刻之金石韻味,形成了自己端莊平正、大氣磅礴、挺拔遒勁的書風。先生十四歲即顯示過人才華,名重鄉里。莒南大店“莊氏祠堂”刻碑,專程來請先生一家,並且附書:“安俊必到,否則不刻(碑)”。後祠堂修成,碑刻亦頗得莊家賞識,得前清翰林莊陔蘭書法指點並對聯相贈。

王藝石傑出貢獻

回鄉後,先生仍不忘發揮餘熱,主動請纓幫助管理和建設浮來山。為“浮來八景”的確定、浮來山的保護和修葺做了大量的實際工作。1978年重修浮來山定林寺時,先生主刀鐫刻了由郭沫若題寫的“文心亭”碑,“校經樓”匾額等;其後,先生遍翻古籍,遍遊浮來山,對“浮來八景”實地進行了考證,對毀壞的八景重新進行了修葺,修復了“文心亭”、“卧龍泉”、“救生泉”等處景點,親自題寫並鐫刻了“卧龍泉”、“救生泉”兩碑。文心亭附近的“怪石峪”先生考證後,請著名書法家崔祝生題寫,並親自摹刻上石。
為了讓後人更多的瞭解劉勰,讓莒地文化更好的發揚光大,先生依據史籍記載,對劉勰墓做了大量的考證工作,確定劉勰墓在怪石峪南100米處。先生和好友盧省三發起籌建劉勰衣冠冢活動。後經多方努力,由崔祝生題寫碑額,先生題寫碑文,張竹多配畫的劉勰墓建成。給浮來山增添了一處新的景點,給後人又留下了一處憑弔歷史文化名人的好去處。
先生對定林寺內的一些破舊房屋也進行了保護性修繕,並加添了一些景點,當時有人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説:“王秀甫在山上毀房拆廟,破壞古蹟。”先生一笑置之,不予理論。如今浮來山上的景點多為先生在世時所規劃。
先生在世時,身居茶館(文心亭西南側,茶館亦為先生提議興建),此處成為四方文人墨客交遊之所。臨沂、日照書畫界中馳名的崔祝生、任英民、王玉寬宋式雲馬世治、馬約、張竹多、張樹林等先生,閒暇時間,亦常到先生處與其進行藝術交流,對先生評價甚高。
浮來山定林寺裏的遺墨多為先生摯友所書,其中武中奇先生的墨寶“鶴舞千年樹,虹飛百尺橋”,“ 九月辛卯公及莒入盟於浮來”,亦是先生憑兩人私交,兩下南京所得,後先生摹刻上石,供後人觀瞻。
由於藝石先生文名遠播,上門索求墨寶者絡繹不絕,先生慷慨相贈,從不推辭。先生一生送出的的作品有多少,現已無從計算。在莒縣、臨沂、日照、沂水、莒南、沂南諸地,先生所題匾額亦多不勝算,經先生書丹鐫刻的碑石也不計其數。尤其是1993年,先生查出患有食道癌之後,登門探望拜訪的更多,打針吃藥期間,亦時時不忘別人向他索要書法作品之事,往往是拔下針頭就開始提筆書寫。家人為他健康考慮,阻止他寫。他辯解道:“趁自己身體尚能支撐,及時把來求作品的答覆了,以免故去無法實現承諾。”由此可見先生藝德、人品之高潔。
先生一生安於清貧,淡泊名利,卻熱心公益事業。自己薪水菲薄,但只要聽説有修橋築路,村民誰家有困難等事,他會慷慨解囊。
先生平易近人,獎掖後學。跟其學習書法者數以千計,迄今在書法繪畫界頗有造詣的學生亦不乏百人。即使慕名而來,僅有一面之緣的學生,先生亦不吝賜教。先生一生治學嚴謹,即使晚年患病,仍堅持日課書法,精研繪事。
自1981年以來,先生連續五屆擔任縣政協委員,對我縣的文化建設事業提出很多好的合理化建議,並取得豐碩的成果。
先生歷任莒縣文聯名譽主席、書協主席,省老年書畫研究會分會理事,日照市書協顧問,日照市書畫院高級書畫師,姓名被編入《中國名人大辭典》。其作品多次在全國書畫大賽中獲獎,並作為珍品被諸多博物館、紀念館收藏。許多作品流傳到香港、澳門、台灣及英、美、法、日、韓、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地區和國家。
藝石嘗自書對聯:“一生藝石未成匠,晚年駐寺不是僧。”對自己一生作了概括,卻隻字不提自己的功績,先生謙恭淡然,超然物外,令人敬仰。
以上依據先生生前好友講述和整理遺物時的一些資料及其親人的回憶,連綴成篇,有稽可查,真實可信。
藝石先生之孫 王霄鵬
時2009年流火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