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莊村

(山東省濱州市北街道轄村)

鎖定
王莊村位於濱州市區東南端, 渤海三路南首東側,距市中心1.5公里,原自然村東界為李莊,南臨鴻文(今苗圃駐地) ,北鄰為郭家、劉承業(相距1.5公里),西與北鎮街道義和街接壤, 相距200米。
中文名
王莊村
別    名
小王莊
所屬地區
濱州市區東南端
人口數量
247人
王莊村位於濱州市區東南端, 渤海三路南首東側,距市中心1.5公里,原自然村東界為李莊,南臨鴻文(今苗圃駐地) ,北鄰為郭家、劉承業(相距1.5公里),西與北鎮義和街接壤, 相距200米。1975年後,由於工農業生產及城市建設發展,使其毗鄰發生了新的變化。現東接市鑄鍋廠、新義和,南靠第一水廠水庫,西連新和平、地區紡織公司宿舍, 北靠市二塑美術公司。南北長192米,東西寬276米,總面積為52300平方米。 王莊原名小王莊,約在清嘉慶十二年(1752年),王姓的先祖由北鎮遷此立村。現分高、薛、王、張、趙、郭、曹、賈、馮、韓、李、邊12個姓氏。 解放前屬北鎮第十保(今義和) ,1945年解放後至1953年屬濱縣九區蘇郭鄉,1954年歸屬北鎮至今。濱州市的建立,工廠企業日新月異的發展,大量土地被國家徵用,1988年全村户口由農轉非撤村民委員會,改建居民委員會,現屬北鎮街道辦事處。 1996年, 本居委會共96户247人。黨員13名,共青、婦、綜治、老協等羣團組織健全。 從業人數167人,佔總人口68%,其中從事集體企業的25人,從事個體商業的36人, 從事機械維修、飲食服務及其他產業的106人。1996年全居委會實現社會總產值829萬元,創利税45萬元,人均純收入3000元。 [1] 
解放前該村的經濟結構是半農業、半務工經商型,即:一半户是靠單一的農業,另一半户是靠務工經商為主要生活來源。村民在對事業追求、處事人情、生活習俗等方面,與農村村民不盡相同,有着濃厚的城鎮街店人的習俗,説話聊天多是商情方面,因此,這個村務農的農户在耕作技術方面又不甚講究,再加遇到旱澇自然災害侵襲,一年的收成,尚不足半年所用。務工經商的户,今天賺來的也是僅夠當天耗用。今日吃了不説明日的情況是經常的。總之,解放前村民是長期處在身無禦寒衣,家無過夜糧的飢寒困境之中。 1945年解放後,在土改時期,全村人均土地只有0.9畝,在農村劃階級定成份時,只有3户中農,其餘全是貧僱農。 建國後,黨在各個不同時期對農村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得到了貫徹執行,切實保護了農民利益,使農村經濟有了新的發展。在1949年至1951年期間以本村農救會會長王會羣為首,有13户羣眾自發合夥集資辦起了軋花加工組,把加工好的皮棉賣給國營永聚公司(後改建為花紗經理部) 。加工組對全村經濟發展影響很大,起了推動作用,1950年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48萬元農業合作化後,農村體制和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村政權改建為生產大隊, 下設生產小隊為基本核算單位,由一家一户的小農經濟轉為集體所有制經濟。1956年生產總值達到3.05萬元,人均分配84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