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芃生

鎖定
王芃生(1893—1946),原名大楨,又名培棫,字芃生,後以字行。湖南醴陵人。1912年加入新改組之國民黨。1920年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學習,並擔任東京留日學生學術研究會外交研究部部長。1934年出任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參事。1935年調駐日本大使館參事。1946年奉命去南京、上海、天津處理日俘工作;同年5月17日,因高血壓、心臟病發作,在憂憤中逝世。 [1] 
中文名
王芄生
別    名
培棫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3年
逝世日期
1946年
出生地
湖南醴陵
芃生

王芃生人物生平

王芃生(1893—1946),原名大楨,又名培棫,字芃生,後以字行。湖南醴陵人。1904年入醴陵縣立高等小學第一期早班,開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1908年,因家貧無力繳學費,轉入醴陵姜灣瓷業學堂藝徒班習陶畫及陶業化學。1910年赴長沙考入湖南陸軍小學堂,開始參加反清革命活動。武昌起義後,奉焦達峯之命赴常德策動起義,未遂;又奉譚延闓之命北上行刺袁世凱,為“京津一帶調查部“部員。“南北議和“後,刺袁任務遂告中止。1912年加入新改組之國民黨。1916年東渡日本陸軍經理學校高等科留學,課餘精心研究日本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問題。1920年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學習,並擔任東京留日學生學術研究會外交研究部部長。這一時期對日本朝野各種秘籍書刊蒐集甚力,志在必得,在此基礎上撰就《中日關係之科學研究》。1922年回國後,任魯案善後委員會調查部部長、行政處副主任等職。1926年出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上校參謀;1927年出任三十五軍少將參謀長。寧漢分裂後,任蔣介石總司令部參議。1932年任東北外交研究委員會委員,主編《外交月報》。1934年出任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參事。1935年調駐日本大使館參事。1937年5月15日,王芃生準確推斷出日軍將於7月上旬發動華北事變,甚受蔣介石器重,自此專作對日情報工作。同年被任命為交通部次長,翌年4月免除次長之職,出任“軍事委員會國際問題研究所”主任,在此期間,曾對國內外—系列重大歷史事件作出準確判斷,提供可靠情報,對抗戰多所貢獻。抗戰勝利後,受到蔣介石的冷落,深為國際問題研究所的前途而憂慮。1946年奉命去南京、上海、天津處理日俘工作;同年5月17日,因高血壓、心臟病發作,在憂憤中逝世。 [1] 

王芃生主要作品

著有《中日關係之科學研究》《台灣交涉真相秘錄》《日本古史辨證》《歌曲源流考》《小梅溪堂詩存》《莫哀歌草》等。 [1] 
參考資料
  • 1.    邵迎武著,南社人物吟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04,第12-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