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義誠

鎖定
男,門樓鎮大屋人。1971年6月參加工作,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畢業,專科學歷,三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書法作品曾參加全國第一屆新人新作展,全國第四屆中青年書展,全國第五屆書展,全國第一屆楹聯展,中國、日本、韓國、美國、新加坡等世界聯展,作品曾捐贈全國兒童基金會,捐贈中南海被收藏,多次參加各省、市書畫展,獲一、二、三等獎。
中文名
王義誠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0年9月
畢業院校
中國書畫函授大學
出生地
門樓鎮大屋

王義誠人物簡介

人們常説“書如其人”。義誠的書法,正如他的為人一樣,仁義敦厚、真誠謙和。他的書法作品有着內緊外放的結體,遒勁俊雅的筆畫,佈局嚴謹的章法,頗得歐體之神髓,並處處體現出自己獨特的風格。

王義誠社會評價

人物作品 人物作品
宋術成(書畫評論家): 義誠先生的書法,是情感與理性結合的產物。首先,義誠君是理性的,這體現在他對社會、人生、乃至藝術的觀察和思考上,對“度”的準確把握,這種理性對其書法產生着巨大的影響:一是取法乎上。無論是筆法,還是墨法、章法,義誠都能熟諸於心,做到“下筆有由”。當今大陸書法受到所謂現代思潮的影響,各種主義和流派粉墨登場,他們或破其筆法,或濫用墨法,或支離章法,自我標榜創新。而對這一切,義誠則冷眼以待,依然我行我素,從不墜入野狐白柳之道。當然,義誠對法的倚重,並非是抱着死法從一而終,而有着自己的洞察和參悟。義誠對法的掌握和運用,可謂心手雙暢。二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中國書法有着極其深厚的傳統,對於一個習字者而言,這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很多人為傳統所囿,終其畢生之精力,卻一無所成。當然,也有不少傑出的書家能充分地吸取傳統的養份,化古為新,修得正果。義誠君當屬於後者,他的書法一刻也沒有離開過傳統。他的楷書、行書就是從傳統中化生出來,而這種探索是成功的,其作品多次入選國展並獲獎即為力證。有了深厚的傳統文化作支撐,加之其對傳統的深刻理解和融會貫通,使得義誠書法藝術之樹常青,並散發出襲人的芳香。其次,義誠先生又是一個情感豐富的人,只不過這種情感表現總在理性的規範之下,從未失之於粗野和狂放。其作品總能在有意無意間傳達着真善美,始終堅守着藝術的審美低線,那便是“善”。生活中的他,總能給人以善良、平和、謙虛、真誠、樸素之感,與同事、同道中人總能保持一種天然的默契與和諧。正因為如此,其書法作品不管是真草還是隸篆,都能在對情感喧泄時始終把握適度。劉熙載先生説:“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故而,義誠的書法極少見到那種放浪形骸、顛狂恣肆的表現形式,呈現給人們總是“清新雅正、平和淡遠”式的優美,似山間之涓涓溪流靜靜地流淌,給人以無盡的遐想。義誠君的性情正是藉助這一創作式樣而得到了完美的表現。義誠先生的書法作品最重一個“韻”字。他的着力點不在外形上,其書寫從不誇張變形,不作醜怪惡札之舉,不在世人面前搔首弄姿。他孜孜以求的是作品的內涵和意藴,即“韻外之致”。何為“韻”?“韻”是中國傳統文化所特有的人格審美範疇,它由音樂美感昇華為表達普遍美感與藝術品格的範疇,主要指生命的律動、離俗的氣質、温厚的性靈、翩翩的風度……那麼,以韻説書,多是指書法的風雅、意藴美及精神美。正如黃庭堅所主張“凡書畫當觀韻”。書法中的“韻”本於書家的品格、學識及修養,那種隨世碌碌,胸無點墨之人是不足以言韻的。觀義誠書法,如食橄欖,初覺無味,反覆咀嚼,則味之不盡,尤其是他的楷書、行書作品。義誠作楷書有行書的筆致,作行書有楷書的筆調,在楷行二體中可任意切換。故而其楷書平和雅正,卻不失其靈活,其行書清新淡遠,又不失其莊重。觀義誠先生作書,從容平和,不激不厲,頗有儒雅之風範,可謂“書如其人”也。

王義誠作品賞析

王義誠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