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繼春

(抗日戰爭時期江西上猶縣縣長)

鎖定
王繼春(1907—1943),字頌台,原籍浙江紹興,1907年出生於南昌市新建縣 [1]  江西法政專門學校畢業。王繼春家境貧寒,靠着親戚朋友的資助完成了學業。
中文名
王繼春
籍    貫
浙江紹興
出生日期
1907年
逝世日期
1943年
1928年,王繼春參加縣長考試合格錄取,因年紀小而被派到江西湖口縣一個碼頭,負責調運全省糧食進出的工作。按當時省政府有關規定,每百斤糧食過碼頭應交國幣5絲紋銀,給工作人員補助日常生活。但王繼春沒有動用這筆費用,而是如數上交,於是受到時任省長熊式輝的刮目相看,並把王繼春推薦給蔣經國。
王繼春1939年6月到上猶執政,1942年底,王繼春積勞成疾,住進省立醫院。因一貧如洗,只能變賣家當治病。當時上猶縣政府匯去500元治療費,他得知後即令勤務員匯回上猶。院方嫌他小氣,不給他好藥吃。1943年3月7日王繼春病逝。在王繼春的追悼會上,蔣經國聲淚俱下,宣讀了題為《哭王繼春之死》的悼詞。他認為,王繼春不是因肺結核病死的,而是被腐敗的社會吞噬的。他痛斥道:“這個醫院是腐敗的,是今天一個腐敗社會的縮影;自己只管自己,不管人家的死活……人與人之間沒有感情,把人當作貨物,這到底是什麼世界?這到底是什麼天下?”
王繼春在上猶擔任縣長雖不到4年,但政績卓著,在民眾中威望很高,一度根治了上猶的“煙、賭、娼、匪”四大嚴重影響社會安定的風氣,致力建設上猶中學,提倡教育興國,創辦了《上猶日報》,大力開展蔣經國先生提出的“新贛南運動”,清正廉潔,吃軟不吃硬,是個有名的“四股幫硬”縣長。上猶縣政協2005年還專門編寫了紀念王繼春先生的書——《王繼春在上猶》。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西省上猶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上猶縣文史資料 第1輯,,1987.07,第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