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縉

(宋代名臣)

鎖定
王縉(1073年-1159年),字子云,宋代分水(今浙江省桐廬縣分水鎮)人。東晉丞相王導後裔。
本    名
王縉
子云
出生地
分水
出生日期
1073年
逝世日期
1159年

王縉人物生平

王縉(公元1073年-公元1159年),字子云,宋分水(今桐廬縣分水鎮)人。東晉丞相王導後裔。南宋理學大師張栻在《南軒集》卷三十八《王司諫縉墓誌銘》中稱:“晉司徒導南渡,始家江左。其後有居睦州桐廬者曰朐封,仕唐為和州刺史,生肅清主簿淘,淘生梁烏程丞耕,耕生周明州衙推仁鎬,因家於明而處者,為嚴州分水人。”而王縉為王仁鎬玄孫。

王縉主要成就

王縉於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登進士,授歙州司法參軍,升任英州(今廣東英德)知州。吏部考核,其品格與治績皆列一等。高宗詔其入京面對,初擬授任滁州,以固邊備,因朝議未決,改任虔州(今贛州)知州,未幾召回任金部員外郎。復出將任温州,陛辭時,皇上稱他不宜離開朝廷,即拜為監察御史,擢升殿中侍御史。首陳“正綱紀”、“明賞罰”等六事;又東南大旱,縉提出禁科役、免谷税等賑災弭變措施,頗受朝廷重視。
不久,再遷右司諫。時淮河一帶戰事緊急,某將畏縮不前,請嚴治,以振抗敵保國之軍威。又因大臣間相互傾軋,縉深為憂慮,籲請同僚把猜忌消滅於萌芽狀態,同心同德,共濟國事。

王縉剛直不阿

紹興七年(1137)八月,淮西軍副統制酈瓊率部叛變投敵,統制張景、兵部尚書呂祉先後遇害。言官歸咎宰相謀帥不善,縉抗聲説:“命帥時我輩皆參與其事,豈能獨罪宰臣。”因之反遭誣劾,連坐落職,出任常州知州。鄭億年曾在金庭供職,經常州時謁見縉,縉當面予以詰責,並羞辱之。億年與秦檜有深交,便向檜訴説,檜大怒,罷知州職,管台州崇道觀。

王縉晚年生活

乞休歸家後,怡然自樂近20年。既老,朝廷賜三品服,年八十七而卒。臨終,對家人説,生平未做虧心事,死而無憾 [1] 
縉任言官多年,做到知無不言。常説:人才難得,特別是國家多事之秋,更要愛惜人才。所以雖身居言路,不專事彈劾,惟論社稷安危大計,以啓悟君心。高宗稱讚他中正不阿,得諫臣體。以後官論事有不當者,帝常説,王縉奏事,可資借鑑。

王縉後世影響

分水王氏自王縉之後族始盛,有宋一代分水王氏共湧現了十六位進士。王縉六世孫王夢聲在元初因出任崑山學正而定居江蘇太倉,其後代發展成橫跨明清的衣冠詩書望族——太倉王氏家族,明代中期的文壇盟主、史學巨擘王世貞即為王夢聲的八世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