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稱

鎖定
慶元年間(1195—1200),為吏部郎中,後任承政郎、龍州知州,最後官至直秘閣
中文名
王稱
別    名
王偁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南宋眉州(今四川眉山市)
季平
性    別

王稱人物生平

王稱:也寫作王偁,字季平,南宋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人。慶元年間(1195—1200),為吏部郎中,後任承政郎、龍州知州,最後官至直秘閣。
王稱的父親王賞,南宋高宗紹興年間任實錄修撰官。王稱具有良好的家學淵源,對北宋的歷史十分感興趣,父親已經做了北宋歷史的一些資料收集及長編草稿的工作,遂子繼父志,致力於史學,蒐集北宋9朝的事蹟,加以整理、排比,編輯成130卷的《東都事略》。洪邁編修《四朝國史》時將《東都事略》上奏皇帝,皇帝便任王稱為承政郎。

王稱作品介紹

王稱編撰的《東都事略》,是一部紀傳體北宋史,和《史記》、《漢書》一樣是由父子兩代人相繼撰寫而就。記載從太祖趙匡胤至欽宗趙桓共9朝的歷史。全書130卷,其中本紀12卷,太祖皇帝2卷,仁宗皇帝2卷,徽宗皇帝2卷,其餘太宗、真宗、英宗、神宗、哲宗、欽宗各1卷。世家5卷,與其它史書不同的是,世家除記載皇子事蹟外,把皇后事蹟也放入世家,勒成2卷。列傳共105卷,記載北宋九朝政治、軍事、學術上的重要人物。附錄8卷,包括遼國2卷,金國2卷,西夏2卷,西蕃、交趾各1卷。
此外,王稱還編撰了《西夏事略》1卷、《柳文評論》、《張邦昌事略》1卷。

王稱史籍記載

四庫總目提要》中有關《東都事略》的介紹:
宋王偁撰。,字季平,眉州人。父賞,紹興中為實錄修撰。偁承其家學,旁搜九朝事蹟,採輯成編。洪邁修四朝國史,奏進其書,以承議郎知龍州,特授直秘閣。其書為《本紀》十二、《世家》五、《列傳》一百五、《附錄》八。敍事約而該,議論亦皆持平。如康保裔不列於《忠義》,張方平王拱辰不諱其瑕疵,皆具史識。熙寧之啓釁、元符之紹述,尤三致意焉。《朱勔傳》後附載僧祖秀《艮嶽記》,蓋仿《三國志·諸葛亮傳》後附載《文集目錄》及陳壽《進表》之例。雖非史法,亦足資考證。而南宋諸人,乃多不滿其書。蓋偁閉門著述,不入講學之宗派。黨同伐異,勢所必然,未可據為定論也。近時汪琬,復謂元修宋史》,實據此書為稿本。以今考之,惟《文藝傳》為《宋史》所資取,故所載北宋為多,南宋文人寥寥無幾。其餘事蹟異同,如符彥卿二女為周室後,而《宋史》闕其一。劉美本姓龔,冒附於《外戚》,事略直書其事,《宋史》採其家傳,轉為之諱。趙普先閲章奏,田錫極論其非,而《宋史》誤以為羣臣章奏,必先白錫。楊守一以涓人補右班殿直,遷翰林副使,而《宋史》誤作翰林學士。新法初行,坐倉糴米,吳申等言其不便,《宋史》誤以為司馬光之言。至地名、諡法,《宋史》尤多舛謬(chuǎn miù:差錯,錯誤;荒謬,錯亂)。元人修史,蓋未嘗考證此書。琬之言未得其實也。其中如張齊賢以雍熙三年忤旨出外,而誤作自請行邊。以副使王履所作《楚辭》誤屬之李若水。又不載王履於《忠義傳》。雖不免間有牴牾(dǐ wǔ:牴觸,矛盾) [1] 

王稱刊本信

《東都事略》 《東都事略》
東都事略》在宋光宗紹興年間(1190-1194)初刻於四川眉山,也就是王稱家鄉。宋光宗時眉山程舍人宅刊本現傳世的,據日本學者阿部隆一《中國訪書志》中記載,大抵有三部,分別藏於日本宮內廳書陵部、日本靜嘉堂文庫、以及台灣國家圖書館。
值得一提的是,眉山程舍人宅刊本目錄尾題後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許覆板”兩行四周雙邊刊記,相當於現代出版品的版權頁。首卷首行頂格題“東都事略卷第一”,次行低四格題“承議郎新權知龍州軍州兼管內勸農事管界沿邊都巡檢使借紫臣王稱上進”,明五松閣、清掃葉山房等都曾經翻刻過,清乾隆刊本是該書較好的版本。

王稱歷史評價

1.南宋著名文學家洪邁在編修《四朝國史》時,向皇帝上書請求准許他參閲王稱的《東都事略》一書,説其書卓具史識,是修撰宋史的寶貴材料,他在撰寫《四朝國史》時,有不少材料就引自該書。
2.《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此書可與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二書“鼎足而三”,是“考宋史者所寶貴”的重要書籍。“然宋人私史,卓然可傳者,唯偁與李燾李心傳之書而三。固宜為考宋史者所寶貴矣。”
參考資料
  • 1.    馬文作編,中國通史,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09,第2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