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福春

(中國著名攝影家、哈爾濱攝影家協會原副主席)

鎖定
王福春(1943年11月-2021年3月13日),黑龍江綏化人,1963年考入哈爾濱鐵路局綏化鐵路機車司機學校,20世紀80年代就讀哈爾濱師範大學攝影專業 [4]  。中國著名攝影家、北京公益攝影協會副主席、哈爾濱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3]  ,被譽為“火車上的攝影師”。2001年,王福春出版《火車上的中國人》畫冊,其作品是他從上千次行程中拍攝的萬餘張底片裏篩選出來的。次年,他獲得中國攝影師“阿爾卡特”大獎 [5] 
2021年3月13日,王福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 [5] 
中文名
王福春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43年11月
逝世日期
2021年3月13日
畢業院校
哈爾濱師範大學
職    業
攝影師
籍    貫
黑龍江綏化

王福春人物生平

1963年,王福春考入哈爾濱鐵路局綏化鐵路機車司機學校,後進入當地鐵路部門,成為一名工會幹事。
20世紀80年代,王福春在哈爾濱師範大學學習攝影,拍的照片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豐富。藉着工作之便,跑遍了全國鐵路各線,順手開啓了“火車上的中國人”系列 [5] 
曾任哈爾濱鐵路科研所攝影師、編輯。世界華人攝影學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哈爾濱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2] 
2021年3月13日,王福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 [5] 

王福春個人作品

2000年《火車上的中國人》應丹麥奧胡斯IMAGE形象藝術攝影展館邀請展出。
2001年《火車上的中國人》畫冊出版發行。
2001年《火車上的中國人》參加第一屆平遙國際攝影節。
2002年《火車上的中國人》參加莫斯科攝影人之家國際攝影展。
2002年《黑土地》參加第二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火車上的中國人》畫冊獲中國攝影師“阿爾卡特”大獎。
2003年《中國人的故事》參加第三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2004年《火車上的中國人》應法國邀請參加中法文化年“平遙在巴黎”展出。
2004年《東北人家》參加第四次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2004年《火車上的中國人》參加紫禁城國際攝影大展。
2005年《火車與中國人》參加上海愛普生影藝坊攝影大展。
2005年《大東北》參加第五屆平遙國際攝影展覽。
2006年《中國蒸汽機車》參加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2007年《地鐵上的中國人》參加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2008年《藏民鐵路》參加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2018年《生活中的中國人》王福春攝影作品展在北京舉辦。 [1] 
多次赴丹麥、法國、巴西、意大利、英國、俄羅斯、美國、荷蘭等國家參加攝影展和畫廊展。 [2] 
王福春

王福春出版圖書

王福春獲獎記錄

第十七屆全國影展金牌獲得者,第三屆中國攝影最高奨---金像獎得主,被中國攝影家協會授予德藝雙馨優秀會員。
曾連續10屆參加平遙國際攝影展;
2002年《火車上的中國人》畫冊獲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中國優秀攝影師阿爾卡特大獎一等獎;
2004年《東北人家》獲第四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優秀攝影師大獎金獎;
2006年《東北人》獲山東濟南當代國際攝影雙年展最高學院大獎;
2008年《黑土地》獲山東濟南當代國際攝影雙年展世界傑出職業攝影師獎;
2008年-2009年度評為《中國攝影家雜誌》最具有影響力攝影家;
2010年西安《見證-中國紀實攝影20人》作品展及中央電視台紀錄9頻道播出;
2010年《文明雜誌》評為文明經典傑出攝影家和文明中國傑出攝影家;
2014年《火車上的中國人》IPA(Invisible Photographer Asia) 評為全亞洲最具影響力的30位攝影師;
2015年 《火車上的中國人》參加中華世紀壇北京國際攝影周展覽,攝影作品被典藏;
2016年《火車上的中國人》獲美國洛杉磯社會紀實攝影傑出貢獻獎。 [2] 

王福春人物自訴

2002年我來北京,每次出行辦事都乘坐地鐵,於是便想拍《火車上的中國人》姊妹篇《地鐵裏的中國人》。可兩年多,在地鐵裏就是找不到感覺,找不到火車車廂裏的曾有過的感覺。那躁動的、擁擠的人羣,弱光晃動的車廂,令我的萊卡無能為力。於是,我便買了一台康泰時g2全自動相機,可在地鐵裏仍然不靈。更令我不安的是在地鐵裏像做賊似的,你一舉相機,馬上遭到白眼和指責,什麼肖像權、隱私權等都來了,人們自我保護維權意識增強了。我一時困惑到了極點,我感概萬千,做一名紀實攝影師太難了,拍片不能正大光明,總是偷偷摸摸的,總有做賊心虛的感覺。
就在我困惑時,我兒子送我一台小數碼口袋機。我這人比較傳統,對數字攝影始終持有偏見,不願接受,可到地鐵裏一試,果然不錯,一下找到感覺。去年十月我買了一台 松下lx2小數碼口袋機,小巧玲瓏不引人注目,配萊卡28廣角鏡頭,16:9寬畫幅,1000萬像素,防抖功能,在弱光晃動的車廂裏1/30秒以下低速區手持能拍實,太神奇了。
地鐵是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科技進步、經濟發展必然渠道。它安全正點快速方便,是分流、緩解路面交通擁擠最好的舉措。地鐵客流主要來源於進城的民工、公司白領打工族和出行辦事的百姓等。你看那擁擠的匆忙上下車的人流,快速的腳步,飛馳的車廂都在體現快節奏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為了生存,承受着無形精神壓力。你看滿車廂讀報的、看書的、吃飯的、打手機的、玩電腦的、打遊藝的、熱戀的、乞討的各姿各異,行行色色。地鐵是一個流動的小社會,演繹着人生百態。
我拍北京、上海、南京、廣州、深圳和香港地鐵。把中國地鐵拍遍拍好,來表現地鐵裏的中國人那時空隧道里的時代印記,了卻我的鐵路情結。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