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祝光

鎖定
王祝光(1924.5—2007.12) [2]  ,河北廣宗人。193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湖南省常德地委辦公室副主任、平樂地委書記,梧州地委書記處第一書記、地委書記,桂林地委書記,桂林地區革委會、廣西壯族自治區革委會生產指揮組工作人員,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林局局長、黨的核心小組組長,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辦公室副主任兼農業局局長、黨組書記,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戰線黨組副書記,南寧市委第一書記、市政協主席,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農委主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特邀顧問。1997年2月離職休養。2004年中央批准享受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主席級醫療待遇。是廣西省第一屆政協委員會委員,中共廣西第二屆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四屆委員會委員、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 
中文名
王祝光
出生日期
1924年
逝世日期
2007年
出生地
河北廣宗縣

王祝光人物生平

王祝光(1924.5—2007.12) [2]  ,河北廣宗人。193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革命。曾任晉察冀邊區冀南四地委組織部組織科長、辦公室主任、副秘書長,平鄉縣委宣傳部部長,廣宗縣委宣傳部部長、縣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湖南省常德地委辦公室副主任,廣西省委組織部組織處副處長、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省委農村部秘書長,平樂地委書記,梧州地委書記處第一書記、地委書記,桂林地委書記,桂林地區革委會、廣西壯族自治區革委會生產指揮組工作人員,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林局局長、黨的核心小組組長,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辦公室副主任兼農業局局長、黨組書記,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戰線黨組副書記,南寧市委第一書記、市政協主席,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農委主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特邀顧問。1997年2月離職休養。2004年中央批准享受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主席級醫療待遇。是廣西省第一屆政協委員會委員,中共廣西第二屆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四屆委員會委員、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 

王祝光主要事蹟

增資
1978年,廣西職工工資在全國倒數第一位,而物價卻排在全國前八名,收入低,物價高,是廣西幹部職工最為關切的問題。隨着改革開放,生產發展,加上政府增加一些補貼,到1983年工資排名升到22位,增長27.6%,增長率在全國排第4位,但仍屬靠後座次。1985年,是“文革”後全國進行的一次較大的機構改革和工資改革。如何借這次機會理順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和工資定級,是區黨委、區政府的一個重要議題,經反覆研究,提出了幾個方案。此時王祝光正好分管編委、工改辦,具體主持這項工作。他和勞動人事、編委、財政等部門的同志具體測算,根椐承受能力,選定最佳方案,向中央爭取較高的檔次。在這次工改中,全國沒有、廣西特有的一個縣處級(即把一些科局長也定為縣處級)問題,中央開始一概不承認,在1985年10月中央召開的物價改革和工資 改革會議期間,王祝光和勞動廳曾獻國副廳長兩次找到勞動人事部領導同志,反覆説明情況,請求照顧解決廣西這個特殊問題。後經國務院批准,同意1956年以前參加工作的縣科級可定為處級,區黨委、區政府立即下文。全區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幹部一次性定級,除了按規定定為處級外,凡符合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的也一次評定,補發10-12月份工資,要求1986年底前完成這項工作(因牽涉到年終工資基數)。廣西的工資排名又往前大跨了一步,為此後的工改和增資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也為全區幹部職工辦了一件事關切身利益的實事。
調糧
1984、1985年,廣西糧食連年減產,1984年減30億斤,1985年減18.5億斤,1986年基本持平。1987年在春旱和夏季持續高温乾旱的情況下,經過全區上下共同努力,獲得恢復性增產20億斤,來之不易。可1988年3-7月又遭遇幾十年少見的嚴重乾旱,8月下旬至9月初又連降暴雨,洪澇成災,全年糧食又減產30多億斤。這樣一來,人均有糧從最高年產的1983年(總產272.6億斤)735斤降至510斤(稻穀),糧食緊缺就成為制約我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一個緊迫而嚴重的問題,自治區黨政領導和全區上下無不為此焦慮和奔忙。生產救災、調運糧食、尋求化肥就成為當年的中心工作。自治區黨政領導緊急行動,陳輝光書記到江西、吉林等省求援調糧,韋純束主席到華北、北京求援,時任自治區顧委副主任、政府顧問的王祝光則到湖北求援。這裏有個波折,出發前湖北省糧食局來電,説省長髮話,給廣西的議價糧不準調運。探其原因,是該省此前派員到廣西要糖,我區接待不熱情,未予積極迴應。王祝光和區糧食局方局長、桂處長等到湖北後,即登門拜訪郭省長,説明情況,賠禮道歉,又設宴款待,釋疑前嫌,經商議,湖北要的糖我們給,我們要的糧湖北給,終於得到我區需要的糧食指標。可運輸又成了大問題。韋主席在北京找到鐵道部陳部長,他頗顯為難地説,調往廣西的車皮十分緊缺,你們究竟是保“白”(糧食)還是保“黑”(煤炭)呢?韋答:“白”是人命關天,“黑”系工業和民生,都要!經磋商,把用於建設來賓電廠的設備在衡陽卸下,改用汽車運回,確保糧食順利調運。經過這一番折騰,廣西黨政領導汲取了教訓,更深刻認識到糧食生產的重要,懂得即便有錢買到糧,運輸也是個大問題。因此,區黨委、區政府確定了糧食生產“基本自給,少量調進”的方針,在1988年11月26日至29日召開的全區農村工作會議上,作出了《關於加強農業,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決定》。與此同時,為了保證糧食增產,一方面請求中央增加化肥分配(包括進口)指標,增加區內化肥生產,另方面派員到外省尋求化肥支援。王祝光又馬不停蹄,先後到北京、河北、山西等地求援,組織調運化肥回廣西,為糧食生產四處奔忙。
辦學
1985年6月,自治區人大、政府的人事變動較大,王祝光辭去政府常務副主席職務,作為政府顧問仍分管農業、體改辦、工調辦、編委,協助主席處理政府日常工作,總的較之前輕鬆多了。自己步入老年,對老齡工作也就關心起來,他幾次向區黨委領導提議,組建自治區老齡委員會,籌辦老年大學、老年活動中心,並拿出具體方案,終於在1986年5月獲得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批准,開始籌建廣西的老年大學。創辦初期,一無資金,二無場地,三無人員,王祝光便找有關部門商議,逐一加以解決:明確辦學經費列入預算,以財政撥款為主;先後兩次給學校事業編制10名專職工作人員,聘請離退休幹部2人和專科教師25人;臨時租用教室,加緊籌建教學大樓。短短半年時間,當年12月3日就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當時的區黨委書記陳輝光親臨致賀詞,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廣西軍區和有關部委廳局的領導都到會祝賀。原區黨委副書記、區顧委會主任黃雲任名譽校長,王祝光為第一任校長。當年提出並一直堅持的辦學宗旨是:陶治情趣,豐富生活;強健身心,延年益壽;增長知識,餘熱生輝。根據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開設了書法、國畫、文學(古典、現代)、音樂、烹調、家電、詩詞、衞生保健等專業,任由學員憑愛好自由選擇。為了儘快籌建教學大樓,王祝光請來國土、規劃、財政等部門負責同志,商議解決徵地、設計、資金等問題,逐一得以落實,1994年建起了一幢2000多平方米的六層教學大樓,進一步改善了老年大學的教學條件,這在當時中南各省區中是第一家,全國也少有。如何搞好老齡工作,提高老年教育水平,王祝光多次到學校和學員、老師座談,徵求意見,還到區外多所老年大學取經。1987年11月底至12月上旬,應新加坡樂齡活動聯會邀請,王祝光帶領自治區老齡委,區黨委老幹部局的同志赴新加坡學習考察,並參加該國第九個年度“敬老周”活動,隨後新加坡樂齡活動聯會代表團又兩次訪問我區,交流切磋老齡工作的老年教育經驗。1992年9月,王祝光又以中國老年大學協會顧問的身份,率中國老年大學協會代表團訪問英國劍橋大學,借鑑“他山之石”,為老齡事業傾心盡力。廣西老年大學校長一任接一任,在區黨委、區政府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學校規模越來越大,越辦越好。現在,廣西老年大學校舍佔地98畝,建築面積58000m2,設置18個專業,學員9000多人(次),另設有5所分校,成為具有多學科、多學制、多形式、多層次,頤養康樂,進取有為的老年大學。離退休老年人到老年大學學習,優化了老有所養的內容,拓寬了老有所醫的路子,增添了老有所樂的情趣,提高了老有所為的能力,文化素養、思想境界、生活質量和人生品質都獲得新的提升,充分顯示了老年大學的優越性,深受學員歡迎,社會讚許。 [3] 
參考資料
  • 1.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秦邕江本卷主編. 廣西通志 1979-2005 人物·大事記·附錄卷[M]. 北京:方誌出版社, 2016.03.第227頁
  • 2.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廣西年鑑》,2008年,第602頁
  • 3.    【知音風采】王祝光同志辦的幾件實事  .廣西老幹部[引用日期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