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璵

(唐朝宰相)

鎖定
王璵(?—768),雍州咸陽(今陝西咸陽)人,唐朝大臣、宰相。少習禮學,博求祠祭儀注以干時。 [1-2]  東晉丞相王導後裔,五代祖王方慶是武周時期宰相。 [3] 
出身琅琊王氏。唐玄宗時,遷太常博士、侍御史。唐肅宗即位,累遷太常卿。乾元中,兼蒲州刺史,充蒲、同、絳等州節度使。中書令崔圓罷相,乃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歲餘,罷知政事,為刑部尚書。上元二年(761),兼揚州長史、御史大夫,充淮南節度使。肅宗南郊禮畢,充任使持節、都督越州諸軍事、越州刺史、浙江東道節度觀察處置使,本官兼御史大夫、祠祭使如故。入為太子少保,轉少師。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六月去世。
本    名
王璵
所處時代
唐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咸陽(今陝西咸陽)
逝世日期
768(大曆三年)
主要成就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諡    號
家世信息
琅琊王氏

王璵人物生平

王璵(?—768),雍州咸陽(今陝西咸陽)人,唐朝大臣、宰相。少習禮學,博求祠祭儀注以干時。東晉丞相王導後裔,五代祖王方慶是武周時期宰相。出身琅琊王氏 [1-2] 
唐開元末,玄宗方尊道術,靡神不宗。璵抗疏引古今祀典,請置春壇,祀青帝於國東郊,玄宗甚然之,因遷太常博士、侍御史,充祠祭使。璵專以祀事希幸,每行祠禱,或焚紙錢,禱祈福祐,近於巫覡,由是過承恩遇。唐肅宗即位,累遷太常卿,以祠禱每多賜賚。乾元元年(758)七月,兼蒲州刺史,充蒲、同、絳等州節度使。中書令崔圓罷相,乃以璵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人物時望,素不為眾所稱,及當樞務,聲問頓減。璵又奏置太一神壇於南郊之東,請上躬行祀事。肅宗嘗不豫,太卜雲:“崇在山川。”璵乃遣女巫分行天下,祈祭名山大川。巫皆盛服乘傳而行,上令中使監之,因緣為奸,所至幹託長吏,以邀賂遺。一巫盛年而美,以惡少年數十自隨,尤為蠹弊,與其徒宿於黃州傳舍。刺史左震晨至,驛門扃鐍,不可啓,震破鎖而入,曳女巫階下斬之,所從惡少年皆斃。閲其贓賂數十萬,震籍以上聞,仍請贓錢代貧民租税,其中使發遣歸京,肅宗不能詰。肅宗親謁九宮神,殷勤於祠禱,皆璵所啓也。歲餘,罷知政事,為刑部尚書。上元二年(761),兼揚州長史、御史大夫,充淮南節度使。肅宗南郊禮畢,以璵使持節都督越州諸軍事、越州刺史,充浙江東道節度觀察處置使,本官兼御史大夫,祠祭使如故。入為太子少保,轉少師。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六月卒。 [2] 

王璵親屬成員

五代祖:王方慶武則天時期宰相; [1]  [3] 
曾 孫:王摶,唐昭宗時期宰相。 [1]  [3]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宰相世系二(琅琊王氏)》:王氏出自姬姓。周靈王太子晉以直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為司徒,時人號曰「王家」,因以為氏。八世孫錯,為魏將軍。生賁,為中大夫。賁生渝,為上將軍。渝生息,為司寇。息生恢,封伊陽君。生元,元生頤,皆以中大夫召,不就。生翦,秦大將軍。生賁,字典,武陵侯。生離,字明,武城侯。二子:元、威。元避秦亂,遷於琅邪,後徙臨沂。四世孫吉,字子陽,漢諫大夫,始家皐虞,後徙臨沂都鄉南仁裏。生駿,字偉山,御史大夫。二子:崇、遊。崇字德禮,大司空、扶平侯。生遵,字伯業,後漢中大夫、義鄉侯。生二子:時、音。音字少玄,大將軍掾。四子:誼、叡、典、融。融字巨偉。二子:祥、覽。覽字玄通,晉宗正卿、即丘貞子。六子:栽、基、會、正、彥、琛。栽字士初,撫軍長史,襲即丘子。三子:導、穎、敞。導字茂弘,丞相始興文獻公。六子:悦、恬、劭、洽、協、薈。洽字敬和,散騎侍郎。二子:珣、玟。珣字元琳,尚書令、前將軍,諡曰獻穆。五子:弘、虞、柳、孺、曇首。曇首,宋侍中、太子詹事、豫寧文侯。二子:僧綽、僧虔。僧綽,中書侍郎,襲豫寧愍侯。生儉,字仲寶,齊侍中、尚書令、南昌文憲公。生騫,字思寂,梁給事中、南昌安侯。生規,字威明,左户尚書、南昌章侯。生褒,褒字子淵,後周光祿大夫、石泉康侯。生鼒,字玉鉉,隋安都通守、石泉明威侯。子弘讓、弘直。王氏定著三房:一曰琅邪王氏,二曰太原王氏,三曰京兆王氏。宰相十三人。琅邪有方慶、璵、搏、璿;太原有溥、縉、珪、涯、晙、播、鐸;京兆有徽、德真。
  • 2.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八十·王璵》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1-01-26]
  • 3.    《新唐書·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宰相世系二(琅琊王氏)》:王璵,相肅宗。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