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瑤

(北京大學教授、文學史家)

鎖定
王瑤(1914~1989),字昭琛, [29]  山西平遙人。文學史家、教育家,中國中古文學研究的開拓者、現代文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青年時期師從朱自清,致力於中古文學史的研究,著有影響力巨大的《中古文學史論》。建國後,王瑤服從組織調配開始了新文學史的研究和教學,1953年完成的《中國新文學史稿》標誌着現代文學研究和教學基本格局的建立。 [1-2] 
王瑤學貫古今,視野開闊,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的修養,是一位在中古文學史、現代文學史和魯迅研究三個研究領域都做出了卓越貢獻的學者。 [3] 
中文名
王瑤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4年5月7日
逝世日期
1989年12月13日
畢業院校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職    業
文學史家,教育家
主要成就
建立了現代文學史研究與教學的基本格局 [4] 
出生地
山西平遙
代表作品
中國新文學史稿》、《中古文學史論
昭琛 [29] 

王瑤人物生平

王瑤 少年時期 王瑤 少年時期
1914年5月7日,出生于山西平遙縣。年幼時在本地讀書。 [5]  [6] 
1928年,離開平遙,考入太原進士中學。
1931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後因學費昂貴轉張家口察哈爾第一中學高三年級。
1934年,王瑤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因其學識淵博,思想解放,在校內獲得美譽“小周揚”、“小胡風”。 [1] 
1935年,參與反對“華北自治”學生運動,併成為其中骨幹。
193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1日,受命主編《清華週刊》第45卷。 [7] 
1937年暑假,回鄉,不久抗戰爆發,因戰亂未能隨學校南遷,困於家鄉,以從商和幫人輔導功課而餬口生活。同時也因此與黨組織脱離。 [3] 
1942年,南下成都,在當地的中學任教員教書生活,不久遷往昆明,同樣在當地的中學教書。9月,正式在西南聯大復學,其後考入清華研究院中國文學部,師從朱自清攻讀和研究漢魏六朝等中古文學。隨後在清華從事古典文學、現代文學的研究。
1943年7月,畢業於清華大學中文系,同年在清華大學復員。隨後,清華研究院畢業後,因成績優異得以留校任教。
王瑤 青年時期 王瑤 青年時期 [8]
1944年,經聞一多介紹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31]  ,積極從事愛國民主化運動。
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北平,王瑤隨校返教,中文系講師、副教授等職。與杜琇相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三年中,王瑤先後在《新生報》《語言與文學週刊》《清華學報》《國文月刊》《文藝復興》等全國性報刊雜誌上發表研究中古文學論文30餘篇,內容涉及中古文學中許多重要學術課題,史料詳盡豐富,觀點博大精深,分析材料和論證的方法更是獨闢蹊徑,從而奠定了王瑤在中古文學研究領域中的領先地位。 [1] 
1951年11月,全國文聯為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開展的“洗澡”運動中被作為重點批判對象進行批判。
1952年,服從院系調整後改任北京大學教授,講授現代文學史,魯迅研究等課程。5月,《中國新文學史稿》脱稿。
1953年,《中國新文學史稿》正式出版,填補了中國文學史研究中的一項空白,同時王瑤也因此成為中國新文學史研究學科的奠基人。 [1] 
1954年11月,撰文《從俞平伯先生對〈紅樓夢〉的研究談到考據》,直接參與了對俞平伯的批判,以後多不願提及此事。
1957年,受到毛澤東親自接見並鼓勵他為新中國文化建設多做貢獻。 [6] 
1958年,“反右派”鬥爭中被當作學術上的“白旗”受到批判,但仍然堅持繼續自己的學術研究。
王瑤
王瑤(2張)
1966年8月24日,被西頤中學紅衞兵與北大中文系紅衞兵先後抄家。9月,被打為“反動學術權威”、“漏網右派”。
1968年8月,被關進牛棚,接受審查與監督勞動。 [6] 
1973年,結束在“五七”幹校的審查批判,回到北京。以後親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魯迅研究學會副會長等職,並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5] 
1978年,招考"文革"後首屆碩士研究生,報名800餘人錄取7人。 [6]  [9] 
1989年,11月,抱病參加在蘇州舉行的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會。12月13日,因患肺病逝世於上海華東醫院 [1] 

王瑤家庭成員

成員
姓名
影像資料
妻子
杜琇
王瑤與妻兒 王瑤與妻兒 [10]
兒子
王超默(1947~)
女兒
王超冰(1949~),知名學者,代表作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與人合著)
次女
王超華(1952~)
家庭成員資料整理自 [1]  [6] 

王瑤人物軼事

王瑤水深火熱

王瑤(右)生前最後一張照片 王瑤(右)生前最後一張照片
有人曾經問王瑤先生近況如何?王瑤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風趣地回答説:“每天置身於‘水深火熱’之中。”一聽到這個回答的時候提問者完全摸不着頭腦,以為王瑤最近生活很不如意。然而實際卻與之相反,因為他平時非常喜歡飲水, 每天要飲十幾瓶水,此謂之“水”; 同時他又喜歡抽煙,用的是福爾摩斯式的大煙鬥, 含在嘴裏, 呼呼有聲, 火光一閃一閃,此謂之“火”。如此一來便成了“水深火熱”。 [11] 

王瑤黑白顛倒

王瑤先生勤奮好學,很年輕的時候, 頭髮就已經開始發白了。為此他常常感嘆的説:“不該白的, 卻白了。”而同時他又喜歡抽煙,故而他的牙齒幾乎都燻成了黑色,對於這一黑他又説:“不該黑的, 卻全黑了。”兩者的一黑一白相稱,他又風趣地説:“這真是‘黑白顛倒’了! ” [11] 

王瑤垂死掙扎

晚年的王瑤負責參與編撰《中國大百科全書》;擔任過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主編,大力扶植青年學術力量;1987年,他申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項目,挑選陳平原等一批學者專家,組織課題組。但同時,王瑤內心卻有另外的想法:現在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垂死掙扎”,什麼事也不做呢,又是“坐以待斃”——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垂死掙扎”。 [12] 

王瑤代表作品

著作名稱
初版信息
著作名稱
初版信息
1950年,上海棠棣出版社
李白
中古文人生活
1950年,上海棠棣出版社
關於中國古典文學問題
1950年,上海棠棣出版社
中古文學史論集
1951年,上海開明書店,僅為上冊
1953年,新文藝出版社,上下冊
魯迅與中國文學
1952年,上海平民出版社
潤華集(隨筆集)
中國詩歌發展講話
以上資料整理自 [5]  [6]  [13-14] 

王瑤獲得榮譽

2023年5月,第十四屆華語科幻星雲獎,王瑤的《20世紀中國科幻小説史》獲非虛構作品金獎。 [30] 

王瑤學術思想

王瑤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始終堅持“師朱(朱自清)法魯(魯迅)”效法魯迅的路子。魯迅的一段文字曾經説過:“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王瑤認為:“這話今天仍然是我們學習古典文學遺產時的重要指針。對陶淵明這樣一位歷來對他有過許多模糊認識的詩人,這樣的研究就顯得更其重要。”注重史的關聯,考察文人生活與文學作品的關係,知人論世是魯迅堅持的方法,魯迅一向已注意到文藝與時代及社會環境的密切關係,到這時更覺得非先弄清楚歷代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不可。王瑤繼承和發揚了魯迅這種這種方法,在研究中儘可能接近歷史,瞭解歷史,將人物和作品與他產生的時代聯繫起來。 [15] 
客觀文學史觀
王瑤(左一)、吳組緗與學生合影 王瑤(左一)、吳組緗與學生合影
所謂“客觀文學史觀”即是“實事求是,研究問題從歷史實際出發”,正是因為王瑤始終堅持文學史研究的歷史觀念,因此客觀性也成了他文學史研究的必然保證。他説:“文學史的努力方向,一定須與歷史發展的實際過程相符合,須與各時代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文化相聯繫,許多問題才能獲得客觀滿意的解決。”正是出於對客觀的尊重和堅持,王瑤在批評林庚的《中國文學史》時提出了“詩”與“史”的不同,林庚着作兼有了“創作”的性質,“詩”的主觀性必然造成對歷史闡釋的偏頗。 [15] 
與時俱進史觀
王瑤時刻注意文學史與歷史、時代保持互動。在學術研究中,他講求“要從現實生活中汲取養料”,“歷史研究也必須傾聽生活的召喚,時代的召喚”。他在一系列文章中專門強調“歷史感”的重要性,如《研究問題要有歷史感》等文章,直言特別是在現代文學研究中,許多文章的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是缺乏歷史感,不能把所論述的作家或問題與當時的時代條件緊密聯繫起來,更甚者有的研究者為了造成文學所謂的深刻,妄加揣測和臆斷,拋開時代的背景與聯繫去分析作家作品,這都是不嚴肅甚至的錯誤的。 [15]  [16] 

王瑤教學成果

王瑤一生桃李天下,他的弟子幾乎遍佈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全部研究領域,其中研究有所大成者不在少數,以下略舉幾位:

王瑤孫玉石

現代文學研究家。筆名一石。滿族遼寧海城縣人。1955年起師從王瑤。1960年自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繼續攻讀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生,1964年於研究生班畢業,留校執教。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中國魯迅研究學會、中國郭沫若研究學會理事。他長期致力於中國現代詩歌及魯迅研究。大學期間,即與人合作編寫過《中國新詩發展概況》。60年代初,開始在《北京大學學報》上發表有關魯迅的學術論文,後又單獨及與人合作發現魯迅佚文15篇,在魯迅研究界引起很大反響。出版的專著有《〈野草〉研究》《李金髮和初期象徵派詩》《中國初期象徵派詩歌研究》。 [17-18] 

王瑤錢理羣

現代文學研究家。浙江杭州人。文革結束後考入北大研究生,師從王瑤。198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研究生班,獲文學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他在對中國現代文學進行總體研究的同時、較多偏重於魯迅和周作人研究。出版的著作有:《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合作)、《心靈的探尋》《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上述著作出版後,國內許多報刊先後載文予以介紹,評價頗高。他與別人合寫的單篇學術論文《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因為方法新穎、觀點獨特,發表後,引起海內外學術界的注意。 [19] 

王瑤陳平原

現代文學史研究家,廣東潮州人。1982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84考入北大師從王瑤攻讀博士。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北大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先後出版《中國小説敍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中國散文小説史》《中國大學十講》《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大學何為》《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等著作三十種。另外,出於學術民間化的追求,1991—2000年與友人合作主編人文集刊《學人》;2001年起主編學術集刊《現代中國》。治學之餘,撰寫隨筆,藉以關注現實人生,並保持心境的灑脱與性情的温潤。 [20] 

王瑤温儒敏

現代文學史研究家,籍貫廣東紫金。現任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國家級精品課“中國現代文學”主持人,教育部授予國家級“教學名師”。1984年師從王瑤攻讀博士。曾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主編,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專家組召集人。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評審委員,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教材執行主編,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學理論、比較文學語文教育的研究與教學。主要著作有《新文學現實主義的流變》《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合著)、《中國現代當文學專題研究》(合著)。 [21] 

王瑤人物評價

王瑤(前排左三)與學生們 王瑤(前排左三)與學生們
朱自清(散文家,文學史家):“你能見其大,將繁亂的瑣碎的材料整理出線索來,這是難得的,有用的;同天讀到你的《古文辭的研讀》,也覺得有特見。” [1] 
嚴家炎(文學史家):“他的《中國新文學史稿》是我國第一部史料豐富、體系完備的現代文學史著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學科奠下了基石。他的魯迅研究、巴金研究以及現代文學許多專題的研究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22] 
錢理羣(文學史家):“在我看來,王瑤師正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魯迅式”的學者,“魯迅式”的知識分子。” [23] 
温儒敏北大中文系主任):“他的出色之處在於儘可能調和與化解矛盾,並在一個非常政治化的寫作狀態中探討如何發揮文學史家的才華與史識。” [2] 
藍棣之(文學評論家):“他講課富於藝術的魅力,沒有講稿,卻能旁徵博引;縱橫馳騁,海闊天空,卻又始終圍繞一個主題;態度客觀,但很有激情。” [24] 
夏中義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王瑤是一位非同凡響的具有大學者資質的學人。” [15] 

王瑤人物影響

王瑤作品
王瑤作品(8張)
王瑤先生是中國中古文學研究的開拓者,現代文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的修養,從而形成了“學貫古今”的學術個性,為“清華學派”的建立與發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其中古文學研究的代表作是《中古文學史論集》,其成就一直籠蓋着50—80年代的中古文學研究,不僅史料豐富,還為研究方法的現代化開闢了一條新路。其現代文學研究的代表作是《中國新文學史稿》,實現了現代文學與傳統文學研究的分離,其體系與模式影響深遠,曾譯為日文,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他還是1949年以來大陸魯迅研究領域的重要代表,其《魯迅作品論集》被學術界公認為魯迅研究的權威性著作,顯示了時代學術水平。其學術研究與時代先進思潮有密切的聯繫。他的出色的教學活動、學術研究和思想深度,使他成為“北大精神”的象徵和代表之一。 [25-26] 

王瑤人物紀念

王瑤紀念文集 王瑤紀念文集
為紀念現代文學學科奠基人王瑤,同時推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事業的發展,鼓勵學術創新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於2000年設立了“王瑤學術獎”。該獎獎勵國內學者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方面有突破性和 開創性的學術成果,評定週期每四年一屆。每屆分設優秀著作獎與優秀論文獎兩種:著作獎設 一等獎一名,獎金兩萬元,二等獎三名, 獎金各一萬元;論文獎設一等獎兩名,獎金各五千元,二等獎六名,獎金各二千元。同時規定一等獎如未能推出,可空缺。 [27-28] 
參考資料
  • 1.    彭蘇.“書生” 從百年讀書人困窘看王瑤.[J].《南方人物週刊》.2014年第三十期.總第403期.
  • 2.    温儒敏.王瑤的《中國新文學史稿》與現代文學學科的建立.[J].文學評論 ,2003年01期
  • 3.    彭麗娜.王瑤現代學術思想研究.[D].黑龍江.牡丹江學院
  • 4.    魯迅研究月刊編輯部.王瑤先生生.[J].魯迅研究月刊 , Luxun Studies Monthly. 1990年01期
  • 5.    蕭弓 主編.中華文化名人傳 (下冊).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08月第1版:558-561
  • 6.    杜琇.王瑤年譜.[J].新文學史料 . 1990年03期
  • 7.    本刊編輯部.王瑤先生生平.[J].《新文學史料》 1990年02期
  • 8.    王瑤教授百年誕辰紀念:魏晉風度為人但有真性情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4-12-28]
  • 9.    “精神的魅力——王瑤與二十世紀中國學術”研討會  .搜狐教育[引用日期2014-12-28]
  • 10.    百年王瑤 傳世豈無好文章  .中國首都網[引用日期2014-12-28]
  • 11.    紀維周.魯迅研究專家趣聞.[J].世紀 .Century.2008年04期
  • 12.    王瑤 “坐以待斃不如垂死掙扎,《寶安日報》.2007年12月25日.B06-08版
  • 13.    青.王瑤先生《魯迅作品論集》即將出版.[J].魯迅研究動態.1984年04期
  • 14.    謝泳.《中國新文學史稿》的版本變遷.[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 2009年06期
  • 15.    賀陽陽.王瑤文學史觀研究.[D].西安.陝西師範大學
  • 16.    王瑤全集.王瑤..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 17.    孫玉石憶王瑤:你比我想象的更加孤獨  .搜狐[引用日期2015-01-27]
  • 18.    孫玉石獲取最新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5-01-27]
  • 19.    錢理羣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5-01-27]
  • 20.    陳平原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5-01-27]
  • 21.    温儒敏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5-01-27]
  • 22.    嚴家炎.精神的魅力——在2014年5月7日北京大學“王瑤與20世紀中國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R.現代中文學刊.2014年03期
  • 23.    錢理羣.治學精神與人格力量——悼王瑤師.[J].羣言 , Popular Tribune. 1990年03期
  • 24.    藍棣之:《大師的風範》.《王瑤先生紀念集》第237頁
  • 25.    錢理羣.王瑤先生的研究個性、學術貢獻與地位.[J].徐州師範學院學報 .1995年03期
  • 26.    本刊編委會.《王瑤文集》出版.[J].名作欣賞 , 1996年03期
  • 27.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編委會.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王瑤學術獎條例(2004年修訂).[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2005年02期
  • 28.    首屆王瑤學術獎揭曉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14-12-30]
  • 29.    傳世豈無好文章|學生|在校  .中國青年報[引用日期2022-11-08]
  • 30.    第⼗四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揭曉  .封面新聞[引用日期2023-05-14]
  • 31.    《王瑤先生紀念集》編輯小組編. 王瑤先生紀念集[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0.08.44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