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瑞蘭

(臨沂紅嫂)

鎖定
王瑞蘭,女,1923年出生,費縣薛莊鎮青山峪村人。2015年8月1日,王瑞蘭家庭被推選為齊魯心繫國防最美家庭。 [1] 
中文名
王瑞蘭
籍    貫
山東費縣薛莊鎮青山峪村
出生日期
1923年

王瑞蘭人物貢獻

那是1941年冬的一天傍晚,伴隨着外面不時的爆炸聲和槍鳴聲,費縣火紅峪村村民王瑞蘭正在準備晚飯,中共地下黨員的丈夫聶鳳立抬進來一個渾身是血的人,這個人就是時任山東姊妹劇團團長的辛鋭。
辛鋭,1918年出生于山東章丘辛寨。她雖出身民族資產階級家庭,但不安於過享樂生活,和妹妹辛穎一同來到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參加了八路軍。1941年姊妹劇團成立後,她被任命為劇團團長。 1941年11月,日軍糾集5萬人馬,對沂蒙山區進行“掃蕩”,辛鋭率五大隊的一個分隊20多位女同志隨部隊轉移。在這次戰鬥中,辛鋭的丈夫、山東戰工會副主任陳明在大青山阻擊敵人時壯烈犧牲。同日,辛鋭的分隊在貓頭山與日軍遭遇,為掩護同志們撤退,她小腹部中彈,緊接着兩個膝蓋骨受重傷,右膝蓋骨全部被打掉。
當晚,辛鋭被抬到山東縱隊第二衞生所駐地一火紅峪村。二所的同志就將她送到了黨員聶鳳立的家裏。當時雖是晚上,但日軍仍在反覆掃蕩,必須儘快把辛鋭藏起來,聶鳳立想到了距聶家南面一華里遠的一個叫鵓鴿棚的山洞。王瑞蘭夫妻顧不得個人安危,卸下自家門板,鋪上新婚棉被,把辛鋭放在門板上,當時辛鋭負傷太重,只能躺在門板上,山路崎嶇,為了減少門板的晃動,聶鳳立就趴在門板下面佝僂着背,弓着腰馱着門板,馱着辛鋭前行,其餘四個人扶着,一步一步挪動,費了好大力氣,才把辛鋭馱到鵓鴿棚。山洞太小,只能將她慢慢向裏拖進,她疼得昏迷過去。
辛鋭在這個山洞裏一待就是半個多月,王瑞蘭經常利用夜色作掩護,冒着敵人瘋狂掃蕩的危險,天天去給辛鋭送飯,偷偷去山洞照顧她,為辛鋭端屎端尿,清洗帶着膿血的紗布、衣服,用中草藥為辛鋭治傷。為使辛鋭早日康復,家裏僅有的幾斤白麪,雞蛋都留給辛鋭吃,還把自家裏僅有的一隻正在下蛋的老母雞殺了熬成雞湯為辛鋭增加營養,而他們只就是鹹菜、辣椒吃地瓜,吃野菜樹皮。養傷17天,夏鳳立兩口子同辛鋭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不幸的是,敵人第二次大掃蕩時,辛鋭在去山東縱隊第二醫療所換藥途中被敵人發現,辛鋭為了掩護同志們撤離,自己與敵人同歸於盡,獻出了年僅23歲的生命。

王瑞蘭家庭成員

丈夫聶鳳立,大兒子聶連平當兵六年,每年都被評為五好戰士,兩次榮獲三等功。退伍後,在地方武裝部工作,兢兢業業幾十年,最後在原馬頭崖鄉人大退休;二兒子聶連順退役後在兵工廠工作,在一次意外中受傷去世:四兒子聶連才在部隊期間,榮獲7次嘉獎,退伍後在家務農;長孫聶雲飛,在部隊服役期間榮獲一次嘉獎,退伍後在基層工商部門工作至今。
唯一沒有參軍的三兒子聶連成,也以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吃苦耐勞,樂於奉獻,幫助他人。在村委工作幾十年,在羣眾中有威信、有口碑。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