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珪

(北宋將領)

鎖定
王珪(?-1041年),字秉直,河南開封人。北宋將領。
少習拳術,尤善騎射,人稱王鐵槍。十九歲,隨親從軍,屢立功勳,累遷殿前第一班押班,擢涇州駐泊都監,累遷涇原路都監,多次擊敗西夏的進攻。
康定二年,參加好水川之戰,重傷身亡,贈金州觀察使,
本    名
王珪
別    名
王鐵鞭
秉直
所處時代
北宋時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開封
逝世日期
1041年

王珪人物生平

王珪,字秉直,東周靈王太子王晉之五十五世孫,開封人,祖籍山東琅琊人。少習拳術,尤善騎射,通陰陽術數,常以鐵鞭、鐵杵為武器,號稱“王鐵鞭”。
十九歲時,隸屬於皇帝的親從官,累次提拔到殿前第一班押班,進一步提升到禮賓副使、涇州駐泊都監。
宋康定元年(西夏天授禮法延祚三年,1040年)年初,元昊侵犯鎮戎軍,王珪開始出戰的時候,對他家人説:“我前後大小二十餘戰,殺的敵人多了,這一次恐怕回不來了。我如果死了,你們要馬上離開這裏,不要讓敵人把仇恨轉移到你們身上。”等到後來,西夏軍攻打瓦亭,急迫地搜索王珪的家人,果然像他所預料的一樣。王珪率領三千騎兵為救援先鋒,自瓦亭出發到師子堡,敵軍包圍了他們很多層,王珪奮勇出擊,擊敗敵人,斬獲的首級最多。殺到鎮戎城下面,請城內增派援兵,城內不同意,只用繩子墜下糧食給他們。部隊吃飽了,王珪趁機對部下説:“兵法上説,人數少的攻擊人數多的,一定要在晚上。我軍人少,乘着現在晚上攻擊敵人,可以達到目的。”又率軍衝入敵軍,有個西夏驍將持着一面白旗,豎起旗槍罵道:“誰敢和我對陣!”槍直接刺向王珪的胸膛,傷到了王珪的右臂,王珪左手用杵棒打碎了敵將的頭;跟着又一名敵將又持槍刺過來,王珪用左臂夾住敵人的槍,右手用鐵鞭擊殺敵將。王珪隨後把他奪得敵將的兩杆槍插在山上,敵人全軍大驚撤退,王珪也因為馬中箭而還。後來邊疆的人民就着這個地方為他立祠。宋仁宗特地派遣使臣安撫慰問他;然而因為他的部下的傷亡也很大,功過相折後只賜給他名馬二匹,黃金三十兩,裹創絹百匹;同時又下詔在邊疆公佈他的功勞,以激勵眾將。
同年,王珪改任涇原路都監。次年,任本路行營都監,皇帝刻了金字處置牌賜給他,讓他可以隨意誅殺罪人。不久,王珪率軍來到黑山,焚燒了敵人一個部族的營帳,獲的首級、馬匹、駱駝很多。正趕上西夏大規模進犯,率兵五千,跟隨任福駐紮在好水川。
連戰三日,任福陷入敵軍包圍中,眾將都打了敗仗,宋軍潰敗。雙方合戰時,王珪自羊牧隆城引4000名宋軍馳援,望見統帥的旗幟還在。王珪想要援救出任福,在宋將朱觀的軍陣西側佈陣,並屢屢身先士卒,蕩突敵陣。凡有軍官左顧右盼不敢前進的,王珪斬了他示眾。但西夏兵多,陣堅不可蕩破。知道大事已去,王珪東望再拜以示必死之心説:’‘不是我辜負了國家,實在是我的能力不夠啊,只能靠一死報效國家了。”就又衝入敵陣,殺了幾十、上百人,鐵鞭都彎曲了,手掌也裂開了,還是像原來一樣奮力擊打。馬中了箭,換了三次,還是奔跑擊打,殺了幾十人。直到眼部中箭,才回軍。當日夜間傷重不治,壯烈殉國。
朝廷贈封王珪為金州觀察使,追封他的妻子為安康郡君。
王珪有子三:光祖、光世、光嗣。 [1-3] 

王珪史料記載

《宋史·列傳第八十四》

王珪親屬成員

長子:王光祖,擔任西頭供奉官、閣門祗候,後來擔任東上閣門使。
次子:王光世,擔任西頭供奉官。
三子:王光嗣,擔任左侍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