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玄策

鎖定
王玄策,生卒年不詳,洛陽(今河南洛陽)人 [1]  ,唐朝官員、外交家,數次出使印度。 [2]  曾任融州黃水縣令,後升任朝散大夫 [3] 
貞觀十五年(641年)印度的中天竺送使節來唐。貞觀十七年(643年),王玄策奉命作為副使,跟隨李義表出使天竺(印度)。貞觀二十一年(647年),王玄策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此時阿羅那順成為中天竺的新國王,派軍隊劫掠使團。王玄策調吐蕃兵、泥婆羅兵擊敗中天竺。顯慶二年(657年),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王玄策在各地訪問之間,還曾前往摩訶菩提寺參拜。關於這些印度旅行的事蹟,他雖記錄有《中天竺國行記》一書,惟完本早已失卻,只餘下散逸殘篇收錄於《法苑珠林》《釋迦方誌》等。
概述內圖片來源: [4] 
中文名
王玄策
國    籍
唐朝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不詳
逝世日期
不詳
職    業
朝散大夫
主要成就
三次(另一説四次)出使印度
借兵大勝中印度
出生地
河南洛陽
傳奇故事
一人滅一國

王玄策人物生平

王玄策出使印度

王玄策早年事蹟不詳,初任融州黃水縣令。貞觀十七年(643年)三月,王玄策奉命作為副使,跟隨朝散大夫、衞尉寺丞、上護軍李義表護送婆羅門國使節回國。同年十二月,到達摩伽陀國。 [5] 
貞觀十九年(645年)正月二十七日,李義表、王玄策到王舍城,登耆闍崛山,立碑,同年二月十一日,在摩訶菩提寺立碑。 [5]  [6] 

王玄策擊潰印軍

擊潰印軍 擊潰印軍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唐朝又派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天竺(印度),四天竺國王多派使者帶着財物來,準備與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貢。恰逢中天竺王屍羅逸多死,國中大亂,其大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位,於是發動所有軍隊以拒王玄策。跟隨王玄策的30騎兵與敵人交戰,失敗被擒獲,敵人趁機劫掠諸國貢獻的財物。 [7]  王玄策逃離,到達吐蕃。王玄策發檄文徵召軍隊,得到1200吐蕃兵、7000泥婆羅(今尼泊爾)騎兵。 [8]  王玄策與副使蔣師仁率吐蕃、泥婆羅的軍隊進攻到中天竺的茶鎛和羅城,作戰三天,攻破茶鎛和羅城,斬首三千餘級,敵人被溺死的約1萬人。阿羅那順逃走,收攏散兵再次交戰,蔣師仁擒獲阿羅那順,俘斬敵人數以千計。餘眾跟隨國王的妻子在乾陀衞江抵抗,蔣師仁擊敗他們,俘獲其妃、王子,又俘虜男女一萬兩千人,各種牲畜三萬,五百八十座城邑投降。東天竺王尸鳩摩送牛馬三萬饋軍,還送來了弓、刀、寶纓絡。迦沒路國獻異物,並送上地圖,請求得到老子像。天竺震驚、害怕。貞觀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把俘獲的阿羅那順及王妃、子等,俘虜的男女萬二千人、牛馬二萬餘送到長安獻俘。唐太宗封王玄策為朝散大夫。 [9]  [10]  [11]  [12] 
王玄策帶回了天竺方士那邇娑婆寐,自稱壽命兩百歲,有長生之術。經過數月,那邇娑婆寐造出延年之藥。當時唐太宗病重,吃了其他的藥沒有效果,於是吃那邇娑婆寐造的藥,還是沒有任何效果(既沒有好的效果,也沒有壞的效果)。後來唐太宗是因為病而死。那邇娑婆寐被放還回國。唐太宗葬於昭陵 [13] 
唐朝並沒有把天竺當做強大的對手,王玄策在天竺取得的勝利也因此不受重視。而且與當時其他唐朝將領的眾多對外大勝相比,王玄策所做的事也並不出眾。
雖為曾經立下“世界史上空前絕後奇功”的唐代使節,王玄策三度出使天竺的經歷卻在史書上鮮有記載。究其原因,田中芳樹不無幽默地表示,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奪目光彩淹沒了與之同時代的王玄策,而且他的官位比較低,在正史當中不可能單獨為他樹碑立傳。一個人出名是要靠宣傳的,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這位英雄最終為世人所遺忘。

王玄策三次出使

顯慶二年(657年),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天竺(印度)。 [14]  顯慶五年(660年),菩提寺主為王玄策等人設大會,送給王玄策使團成員每人華氎十段,然後菩提寺主又獻上寶珠、大珍珠八箱、象牙佛塔一、舍利寶塔一、佛印四。 [15] 

王玄策主要成就

王玄策外交

出使印度
從貞觀十七年(643年)到顯慶二年(657年),王玄策三次出使印度。至於是否存在第四次出使,學術界則意見分歧。有學者認為王玄策出使印度只有三次,有學者認為還有第四次,從龍朔二年(662年)到麟德二年(665年),王玄策第四次出使印度。 [2]  [16]  [17] 

王玄策軍事

大勝印軍
王玄策發檄文徵召到1200吐蕃兵、7000泥婆羅(今尼泊爾)騎兵。 [8]  王玄策與副使蔣師仁指揮這些軍隊進攻到中天竺的茶鎛和羅城,作戰三天,攻破茶鎛和羅城,斬首三千餘級,敵人被溺死的約1萬人。阿羅那順逃走,收攏散兵再次交戰,蔣師仁擒獲阿羅那順,俘斬敵人數以千計。餘眾跟隨國王的妻子在乾陀衞江抵抗,蔣師仁擊敗他們,俘獲其妃、王子,又俘虜男女一萬兩千人,各種牲畜三萬,五百八十座城邑投降。東天竺王尸鳩摩送牛馬三萬饋軍,還送來了弓、刀、寶纓絡。迦沒路國獻異物,並送上地圖,請求得到老子像。天竺震驚、害怕。貞觀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把俘獲的阿羅那順及王妃、子等,俘虜的男女萬二千人、牛馬二萬餘送到長安獻俘。 [9]  [10]  [11]  [12] 

王玄策經濟

開通道路
王玄策開拓了從西藏通向印度的路線。王玄策是西藏——印度路的主要開拓者。西藏——印度路的開通,促進了唐朝和五天竺國的友好往來及文化交流。 [17] 
改進製糖
唐太宗派王玄策出使天竺(印度)。王玄策在印度摩伽陀(摩揭它)國取製糖法,並且帶回了製糖工匠,唐太宗下詔揚州送上諸蔗,用此法制作的糖,其顏色味道品質遠超過西域制的糖。 [18-19] 
唐高宗龍朔元年(661年),王玄策奉唐朝皇帝的命令從印度帶來10位製糖專家,利用“竹甑法”製出了顏色較淺亮的精沙粒糖。這種印度沙粒糖的梵語名稱是“sarkarā”,時人音譯為“煞割令”。自此,天竺製糖法在中華神州落地生根,為當時的人們帶來了經濟收益,而印度的製糖技術也在新的環境、新的理念下獲得富有想象力的改進與完善,為中國在世界蔗糖文化中發揮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礎。 [20] 

王玄策人物評價

美國漢學家Edward Hetzel Schafer:王玄策是一位精明強幹的使臣。 [21] 
中國唐史學會理事陸慶夫:王玄策是中國唐代傑出的外交家。 [2] 
陰松生:傑出的政治使者,王玄策。 [3] 

王玄策家庭成員

侄子:王氏,本名不詳,自幼出家為僧,法號智弘律師。 [1] 

王玄策個人作品

王玄策幾度出使印度,帶回佛教文物,對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貢獻。著有《中天竺國行記》十卷 [22]  ,圖三卷,今僅存片斷文字,散見於《法苑珠林》《諸經要集》《釋迦方誌》中。人們在洛陽龍門石窟發現了王玄策的造佛像題記。

王玄策人物爭議

王玄策出使次數

王玄策出使印度的次數,有兩説:一為三次,一為四次。第一次,貞觀十七年(643年),李義表、王玄策出使印度、尼泊爾;第二次,貞觀二十一年(647年),王玄策、蔣師仁出使印度;第三次,顯慶二年(657年),王玄策出使印度。以上三次,學術界的看法基本一致。至於是否有第四次出使印度事,學術界則意見分歧。 [23]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玄照傳》記載:“後因唐使王玄策歸鄉表奏,言其(指玄照)實德,遂蒙降敕重詣西天,追玄照入京。”“正月便到洛陽。”“於時鱗德年中,駕幸東洛。”列維據此認為王玄策曾第四次出使印度,時間在663—665年之間。有些印度學者也同意這一觀點。 [23] 
馮承鈞則認為:“上引之文,既説遂蒙降敕重詣西天,追玄照入京,好像玄策又有第四次之奉使。上文又説麟德年中,駕幸東洛。考《舊唐書》卷四,麟德二年(665年),就有幸東都之文。如此看來,又可證實玄策出使之事。不過只有此一條孤證,而且玄照好像是一人歸國。又玄照重赴印度後,《傳》有‘見唐使人引盧迦溢多於路相遇’一語,此使人似非玄策,則前追玄照入京者,恐亦非玄策本人。所以我對於第四次奉使一説,未敢承認其是。” [23] 
義淨赴印度系在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回國則在武周證聖元年(695年)。關於《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日本學者桑山正進認為:“鹹書於天授二年(691年)。”按這時距麟德年間約30年,但記載含糊,而且僅此一條孤證,又無其它材料可補充,王玄策又無明顯的理由再次出使,故第四次印度之行證據不足,當以馮承鈞之説為是。 [23] 

王玄策出使時間

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的時間,一般認為是貞觀二十一年(647年)。 [16]  [24]  新唐書》記載的貞觀二十二年是王玄策返回唐朝、獻俘的時間,與王玄策在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出發去印度並不矛盾。但是,清王昶金石萃編》卷一二三、清林侗《唐昭陵石刻考略》卷四則認為王玄策在貞觀二十二年(646年)出使印度。外國學者V.D.馬哈詹《印度史》、S.N.森《中國人眼中的印度》、V.A.史密斯《早期印度史》認為王玄策在貞觀二十二年(646年)出使印度。 [16] 

王玄策人物影響

王玄策反擊中天竺阿羅那順的行動,既維護了唐朝的權威,又沒有破壞中印關係的發展。顯慶二年(657年),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乾封三年(668年),五天竺皆派使臣入唐。咸亨三年(672年),南天竺國各獻方物。永淳元年(682年),南天竺送方物入唐。 [3]  天授二年(691年),東天竺王摩羅枝摩、西天竺王屍羅逸多、南天竺王遮婁其拔羅婆、北天竺王婁其那那、中天竺王地婆西那,一同入朝進獻。 [3]  [25] 
關於王玄策“一人滅一國” [26]  的傳奇故事。中印度和吐蕃方面並沒有發掘出史料證明或反駁這一點。
當時,戒日王(屍羅逸多)已死,權臣阿羅那順篡位,但是卻無力統一。戒日王朝分裂,而且沒有再統一的趨勢。無論王玄策是否率軍攻滅中印度,印度都無力牽制吐蕃。即使王玄策不出兵攻打中印度,當時以及之後的印度也將長期處於分裂狀態,無力牽制吐蕃。而且,以當時的技術水平,即使是統一的印度,也是無力上青藏高原牽制吐蕃的。何況,貞觀年間,唐軍很輕鬆的擊敗了吐蕃軍,吐蕃退出党項、白蘭羌吐谷渾,吐蕃松贊干布謝罪、送厚禮、稱臣於唐朝,此時吐蕃表現的很恭順,沒有違反到唐朝霸權,此時唐朝沒必要牽制吐蕃。 [27-28] 
北印度的重新分裂並回退到戒日王崛起之前的局勢是因為戒日王之死,跟王玄策沒有什麼關係。

王玄策藝術形象

天竺熱風錄》田中芳樹
參考資料
  • 1.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智弘律師者。洛陽人也。即聘西域大使王玄策之侄也。(其侄為洛陽人,由此推斷王玄策亦為洛陽人。)
  • 2.    陸慶夫.《關於王玄策史蹟研究的幾點商榷》: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1995 (4)
  • 3.    陰松生.《王玄策出使印度、尼泊爾諸問題》《南亞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國南亞學會, 1990 (2) :55-61
  • 4.    大唐王玄策 這個外交官不尋常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9-01]
  • 5.    《法苑珠林》:粵以大唐貞觀十七年三月,內爰發明詔,令使人朝散大夫衞尉寺丞,上護軍李義表、副使前黃水縣令王玄策等,送婆羅門客還國。其年十二月至摩伽陀國。……至十九年正月二十六日至王舍城,遂登耆署崛山,……因銘其山,用傳不朽。
  • 6.    《法苑珠林》:此漢使奉敕往摩伽陀國摩訶菩提寺立碑,至貞觀十九年二月十一日,於菩提樹下塔西建立,使典司門令魏才書。
  • 7.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九·唐紀十五》:會屍羅逸多卒,國中大亂,其臣阿羅那順自立,發胡兵攻玄策;玄策帥從者三十人與戰,力不敵,悉為所擒,阿羅那順盡掠諸國貢物。
  • 8.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九·唐紀十五》:玄策脱身宵遁,抵吐蕃西境,以書徵鄰國兵,吐蕃遣精鋭千二百人、泥婆國遣七千餘騎赴之。
  • 9.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先是遣右率府長史王玄策使天竺,其四天竺國王鹹遣使朝貢。會中天竺王屍羅逸多死,國中大亂,其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立,乃盡發胡兵以拒玄策。玄策從騎三十人與胡御戰,不敵,矢盡,悉被擒。胡並掠諸國貢獻之物。玄策乃挺身宵遁,走至吐蕃,發精鋭一千二百人,並泥婆羅國七千餘騎,以從玄策。玄策與副使蔣師仁率二國兵進至中天竺國城,連戰三日,大破之,斬首三千餘級,赴水溺死者且萬人,阿羅那順棄城而遁,師仁進擒獲之。虜男女萬二千人,牛馬三萬餘頭匹。於是天竺震懼,俘阿羅那順以歸。
  • 10.    《舊唐書》卷三 本紀第三:“(貞觀二十二年)四月甲寅,磧外蕃人爭牧馬出界,上親臨斷決,然後鹹服。丁巳,右武候將軍梁建方擊松外蠻,下其部落七十二所。五月庚子,右衞率長史王玄策擊帝那伏帝國,大破之,獲其王阿羅那順及王妃、子等,虜男女萬二千人、牛馬二萬餘以詣闕。
  • 11.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一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遣右衞率府長史王玄策使其國,以蔣師仁為副;未至,屍羅逸多死,國人亂,其臣那伏帝阿羅那順自立,發兵拒玄策。時從騎才數十,戰不勝,皆沒,遂剽諸國貢物。玄策挺身奔吐蕃西鄙,檄召鄰國兵。吐蕃以兵千人來,泥婆羅以七千騎來,玄策部分進戰茶鎛和羅城,三日破之,斬首三千級,溺水死萬人。阿羅那順委國走,合散兵復陣,師仁禽之,俘斬千計。餘眾奉王妻息阻乾陀衞江,師仁擊之,大潰,獲其妃、王子,虜男女萬二千人,雜畜三萬,降城邑五百八十所。東天竺王尸鳩摩送牛馬三萬饋軍,及弓、刀、寶纓絡。迦沒路國獻異物,並上地圖,請老子象。玄策執阿羅那順獻闕下。
  • 12.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九·唐紀十五》:會屍羅逸多卒,國中大亂,其臣阿羅那順自立,發胡兵攻玄策;玄策帥從者三十人與戰,力不敵,悉為所擒,阿羅那順盡掠諸國貢物。玄策脱身宵遁,抵吐蕃西境,以書徵鄰國兵,吐蕃遣精鋭千二百人、泥婆國遣七千餘騎赴之。玄策與其副蔣師仁帥二國之兵,進至中天竺所居茶餺和羅城,連戰三日,大破之,斬首三千餘級,赴水溺死者且萬人。阿羅那順棄城走,更收餘眾,還與師仁戰;又破之,擒阿羅那順。餘眾奉其妃及王子,阻乾陀衞江,師仁進擊之,眾潰,獲其妃及王子,虜男女萬二千人。於是天竺響震,城邑聚落降者五百八十餘所,俘阿羅那順以歸。以玄策為朝散大夫。
  • 13.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是時就其國得方土那邇娑婆寐,自言壽二百歲,雲有長生之術。太宗深加禮敬,館之於金飈門內。造延年之藥。令兵部尚書崔敦禮監主之,發使天下,採諸奇藥異石,不可稱數。延歷歲月,藥成,服竟不效,後放還本國。太宗之葬昭陵也,刻石像阿羅那順之形,列於玄闕之下。
  • 14.    《法苑珠林》卷十六:引王玄策《西國行傳》:唐顯慶二年,敕使王玄策等往西國,送佛袈娑於泥婆羅國西南。
  • 15.    《法苑珠林》卷三十九:大唐顯慶五年九月二十七日,菩提寺主名戒龍,為漢使王玄策等設大會。使人以下各贈華氎十段並食器,次伸呈使獻物龍珠等具錄大珍珠八箱,象牙佛塔一,舍利寶塔一,佛印四。至於十月一日,寺主及諸眾僧餞送使人。
  • 16.    陰松生.《王玄策出使印度、尼泊爾諸問題》《南亞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1990 (2) :55-61
  • 17.    陸慶夫.《論王玄策對中印交通的貢獻》《敦煌學輯刊》:教育部。蘭大敦煌學研究所,1984 (1) :100-109
  • 18.    《大藏經》第五十卷《續高僧傳》:王玄策……並就菩提寺僧召石蜜匠。乃遣匠二人僧八人。俱到東夏。尋敕往越州。就甘蔗造之皆得成就。
  • 19.    《新唐書 卷二百二十一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摩揭它,一曰摩伽陀,本中天竺屬國。環五千裏,土沃宜稼穡,有異稻巨粒,號供大人米。王居拘闍揭羅布羅城,或曰俱蘇摩補羅,曰波吒釐子城,北瀕殑伽河。貞觀二十一年,始遣使者自通於天子,獻波羅樹,樹類白楊。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詔揚州上諸蔗,拃沈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遠甚。高宗又遣王玄策至其國摩訶菩提祠立碑焉。
  • 20.    絲路“糖史”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11-22]
  • 21.    Edward Hetzel Schafer.《撒馬爾罕的金桃:唐代舶來品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96
  • 22.    《舊唐書·志·卷二十六》 :《中天竺國行記》十卷 王玄策撰。
  • 23.    陰松生.《王玄策出使印度、尼泊爾諸問題》《南亞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 1990 :55-61
  • 24.    方豪.中西交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 25.    《舊唐書 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天授二年,東天竺王摩羅枝摩、西天竺王屍羅逸多、南天竺王遮婁其拔羅婆、北天竺王婁其那那、中天竺王地婆西那,並來朝獻。
  • 26.    大唐王玄策 這個外交官不尋常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8-01]
  • 27.    《舊唐書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記載:(吐蕃松贊干布)遣祿東贊來賀。奉表曰 :“聖天子平定四方,日月所照之國,併為臣妾,而高麗恃遠,闕於臣禮。天子自領百萬,度遼致討,隳城陷陣,指日凱旋。夷狄才聞陛下發駕,少進之間,已聞歸國。雁飛迅越,不及陛下速疾。奴忝預子婿,喜百常夷。夫鵝,猶雁也,故作金鵝奉獻 。”其鵝黃金鑄成,其高七尺,中可實酒三斛。
  • 28.    《新唐書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上》記載:(吐蕃松贊干布)使祿東贊上書曰 :“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並臣治之。高麗恃遠,弗率於禮,天子自將度遼,隳城陷陣,指日凱旋,雖雁飛於天,無是之速。夫鵝猶雁也,臣謹冶黃金為鵝以獻 。”其高七尺,中實酒三斛。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