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灣遺址

鎖定
王灣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紅山鄉王灣村北。 [1]  遺址在澗河右岸第一台地上,佔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它的西北與有仰韶、周代文化遺存的史家灣村隔河相望。
王灣遺址文化層厚3米左右,內含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向龍山文化過渡時期和龍山文化三期。 [1]  發現有新石器時代的房基、灰坑和墓葬,以及西周、東周、晉、北朝時期的灰坑、陶窯、墓葬等。 [2] 
王灣遺址出土的陶器眾多,地層明確,從早期到晚期陶器的發展演變脈絡清楚,對陶器分期斷代具有重大的意義。 [1]  王灣遺址首次發現在仰韶文化中用石塊鋪砌的牆基和挖槽等現象,對於研究當時人類居住房屋的建築結構、防潮措施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遺址中發現的房基、墓葬、陶窯和大量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對研究當時的聚落形態及生產力發展水平都具有重要科學價值。 [1] 
2006年5月,王灣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王灣遺址
外文名
Wang WanSite
所屬地區
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
佔地面積
約 8000 m²
所處時代
從新石器時代直到南北朝時期 [1]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    號
Ⅰ-133
批准單位
國務院

王灣遺址歷史沿革

從距今約四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以來,先民就長時期生活居住在今洛陽市西工區王灣村一帶 [4]  ,生息繁衍,相繼地創造了極其豐富的物質文化。 [5] 

王灣遺址遺址特點

王灣遺址堆積文化層

王灣遺址地層圖 王灣遺址地層圖
洛陽王灣遺址包括北朝、周代和新石器時代各文化堆積,其中新石器時代文化層特別厚,一般達3米左右。灰坑分佈密集、多重迭打破,説明它延續的時間很長。整個新石器時代文化層可按其堆積層次、各層的文化遺物差異性,以及遺址相互迭壓打破關係,將它劃分為三個階段,即王灣第一期文化、王灣第二期文化、王灣第三期文化。 [6] 

王灣遺址遺址結構

王灣第一期文化,房子可分大、中、小三種,全為地上建築,居住面的結構可分兩類:一為草拌泥的紅燒土,表面堅硬龜裂;一為石灰質物質做成,近似現代建築上用的三合土,十分堅硬而光滑。牆基結構多為挖槽建築,內填碎塊紅燒土,基內外都有柱洞,有的牆基地面上還鋪有大塊平整的礫石。王灣第二期文化,居住面是一種近三合土的白灰面,附近和上面多紅燒土塊。 [6] 

王灣遺址墓葬形制

王灣遺址的發掘現場 王灣遺址的發掘現場
王灣第一期文化,墓葬種類包括長方形豎穴墓、小口尖底瓶葬、甕棺葬和二層台豎穴墓。通常成人葬式為單身仰卧直肢葬,頭向西北,絕大部分墓葬均無隨葬品。人頭骨塗朱現象比較普遍。 [7]  王灣第二期文化,主要長方形豎穴墓,埋葬習俗與第一期基本相同,隨葬品一般不豐富,仍見頭骨塗朱者,並發現俯身直肢葬,其中一座雙手被縛,俯身直肢。 [6]  王灣第三期文化,皆長方形坑,葬式為仰身直肢葬,無隨葬品。 [7] 
周代墓葬全為長方形豎穴墓,有、有棺無槨、無棺無槨三類,就其形制看,西周墓一般小而淺,東周墓則大而深。王灣周墓,從西周中晚期開始流行屈肢葬,到春秋、戰國時期更為盛行。 [6] 

王灣遺址文物遺存

王灣遺址一期

出土文物
出土文物(6張)
王灣第一期文化的遺蹟中,房子7座。灰坑8座,坑內多有生活用具及獸骨等。墓葬76座。遺物中產生工具有石斧石錛、石刀、石鏟石鏃、石盤狀器、石磨棒等,也有陶刀骨鏃。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以泥質紅陶為主,夾砂灰褐陶次之,紋飾有線紋、弦紋、附加堆紋及彩繪等,彩陶花紋簡單,主要器形有釜、、甑、、盆、甕、小口尖底瓶等。還有骨錐、針、及一些蚌、陶、石等質料的裝飾品 [7] 

王灣遺址二期

王灣第二期文化的遺蹟中,發現有殘居住面和柱洞。灰坑8個,有袋形、直筒形、鍋底形、不規則形四種,以袋形坑佔絕大多數。墓葬39座。遺物中生產工具除延用第一期工具外,新出的有穿孔石鏟、石鐮蚌刀、蚌鏟,骨鏃,彈丸,網墜等。生活用具仍以陶器為大宗,石、骨器次之,蚌器最少。陶器以夾砂灰褐陶最多。彩繪花紋由簡變繁,到本期晚些時候彩陶花紋絕跡,新出拍印紋飾有橫籃紋和方格紋等。主要器形有鼎、、罐、雙腹盆、單耳杯、小口平底罐、、碗、豆、盤等。二期早段有折腹盆、罐、圜底鼎、折腹短粗把豆等。二期晚段為敞口盆、平底鼎、雙腹盤式細高把鏤孔豆、橫籃紋鼓腹罐。還有骨鏃、、匕、,也有陶環及蚌、、牙飾等。 [7] 

王灣遺址三期

黑陶盤 黑陶盤
王灣第三期文化的遺蹟中,灰坑78個,其中袋形坑為多,還有直筒、鍋底和不規則形坑,有3個袋形坑底部發現人骨架。墓葬4座。遺物中生產工具有石鏟石刀、石鐮、石斧、石錛、石鑿、石紡輪、石鏃、石矛、石彈丸、石砍刀、石槍頭等。骨、蚌器也佔一定比重。生活用具中陶器以泥質和夾砂灰、黑陶為主。紋飾以方格紋、豎籃紋為主。陶器形繁多,除繼第二期之外,又見新器形,有帶領甕、夾砂小甕、單耳罐、、鏤孔器座等,另有骨錐、骨針、骨匕、骨簪、骨環,蚌、牙飾比前期更多。 [7] 

王灣遺址周代

王灣遺址中,共發現周代灰坑59個,其中西周坑22個,東周坑37個,在西周晚期的灰坑中發現了板瓦和大塊鋸剖工整的骨料。墓葬59座,其中西周19座,東周36座。另外4座僅知其為周墓,西周墓的隨葬品一般較少,而東周墓的隨葬品較多。還發現西周陶窯一座,東周水井一眼,以及大量的石器、蚌器等生產工具和以陶器為主的生活用具等。 [6] 

王灣遺址晉、北朝

常平五銖 常平五銖
王灣遺址中,晉墓僅發現1座,系中型磚券墓,保存完整,隨葬品計有40多件器物和70多枚“五銖”銅錢。 [6] 
王灣遺址的北朝文化堆積發現灰坑94個、水井2眼、溝一條和豐富的文化遺物,其中有鐵鏵和鐮等生產工具。小口瓶(壺)、雙耳罐、盆、等生活用具。磚、瓦和瓦當等建築材料。遺址中還發現一座陶屋,其外形似一陶倉,泥質紅陶,門券上邊刻劃有“呂始和一主”五字。另外,還發現一些、骨制的日常用具、裝飾品和”五銖”、“常平五銖”等銅錢。 [6] 

王灣遺址價值意義

屈肢葬 屈肢葬
王灣遺址的周墓與洛陽中州路周墓,兩地材料相互補充,對探討屈肢葬問題是很有意義的。 [6]  北朝遺址中發現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建築材料等對研究北朝的社會經濟和生活特點都是相當重要的。 [6] 
王灣遺址是一處中國最早發現的具有代表性的遺址, [1]  該遺址為仰韶文化向河南龍山文化過渡提供了明確的地層關係和大量實物資料,在考古學上具有重要價值。 [8] 
王灣三期文化陶器的內涵較為複雜,從陶鬲、陶、甕、三足皿等器物的演變規律探其源流,對於研究它與周圍諸文化(民族)的關係,特別是研究中原地區西、東方夏、商民族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9] 

王灣遺址保護措施

1995年,《河南省古代大型遺址保護管理暫行規定》經河南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併發佈施行。 [10-11] 
2018年4月,河南省大遺址保護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工作有序推進,在全國產生了一定影響,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12]  河南省文物局田凱局長對下一步的保護工作提出了四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高度重視大遺址保護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工作,做好新時期大遺址保護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二是高標準高要求建設遺址公園。首先規劃標準要高。規劃階段要詳細論證,精益求精;其次保護工程質量要高。牢固樹立科學嚴謹的態度,注重內涵挖掘,做深做細考古研究,高標準做好展示項目;第三,藝術再現水準要高。遺址公園道路標識、雕塑場景等藝術作品要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創作,與遺址文化內涵相得益彰。
三是協調推進,分級實施,融合發展。地方政府要建立協調機構,加強遺址管理機構隊伍建設,分工協作,合力推進。在省級層面策劃實施中原文化展示工程,包括博物館展示、文化遺產展示、遺址公園建設、信息化展示等工程。
四是保護為主,加強研究,講好故事。切實做好本體保護,特別是要把土遺址保護放在首位。各遺址公園不僅要有保護規劃、遺址公園建設規劃,更要制定中長期考古研究規劃,持續開展考古研究,搞清遺址分佈範圍、構成、內涵,為保護展示奠定堅實基礎。 [12] 

王灣遺址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原始部落 仰韶文化的原始部落
仰韶文化黃河中上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它的持續時間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13] 
仰韶文化的生產工具以較發達的磨製石器為主,常見的有、斧、、鑿、箭頭、紡織用的石紡輪等。骨器也相當精緻。有較發達的農業,作物為粟和黍。飼養的家畜主要是豬,還有狗。人們也從事狩獵、捕魚和採集。各種水器如、鼎、碗、杯、盆、等日用陶器,以細泥紅陶和夾砂紅褐陶為主,主要呈紅色,多用手工製作,先用泥條盤成器形,然後將器壁拍平製造。紅陶器上常有彩繪的幾何圖案或動物花紋,是仰韶文化的最明顯特徵,故仰韶文化也稱彩陶文化
王灣遺址出土的彩陶缽 王灣遺址出土的彩陶缽
仰韶文化製陶業發達,較好地掌握了選土、造型、裝飾等工序。多采用泥條盤築法成形,用慢輪修整口沿,在器表裝飾各種精美的紋飾。陶器種類有、盆、碗、細頸壺小口尖底瓶、罐與粗陶甕等。其彩陶器造型優美,表面用紅彩或黑彩畫出簡潔優美的幾何圖案或動物花紋,其中人面形紋、魚紋、鹿紋、蛙紋與鳥紋等形象逼真生動。
仰韶文化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文化,其村落有大有小,比較大的村落的房屋有一定的佈局,周圍有一條圍溝,村落外有墓地和窯場。村落內的房屋主要有圓形和方形兩種,早期的房屋以圓形單間為主,後期以方形多間為主。房屋的牆壁是泥做的,有用草混在裏面的,也有用木頭做骨架的。牆的外部多被裹草後點燃燒過,先民以此來加強其堅固度和耐水性。村落選址一般在河流兩岸經長期侵蝕而形成的階地上,或在兩河匯流處較高而平坦的地方。 [13] 

王灣遺址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位於洛陽城西約3公里處郊區谷水鎮王灣村澗河東南岸第一台地上。 [14] 
交通信息:
公交
乘公交99路至王城公園站,轉乘公交15路至中原物流中心站下車,步行約1.6公里到王灣遺址;
乘3號公交專線至牡丹城站,轉乘公交69路至中原物流中心站下車,步行約1.6公里到王灣遺址。
自駕
洛陽市——古城快速路——西苑橋——南昌路——南苑路——周山路——瀛洲北路——九都西路——鄭盧高速——洛陽西南環城高速——連天線——王灣遺址
洛陽市——古城快速路——西苑橋——南昌路——西苑路——天津路——中州西路——連天線——王灣遺址
參考資料
  • 1.    河南省文物局編.河南文化遺產 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出版社,2011.12:第283頁
  • 2.    徐金星 黃明蘭主編.洛陽市文物志 (徵求意見稿):洛陽市文化局,1985年03月:第13頁
  • 3.    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六批全國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8-11-14]
  • 4.    徐金星,李春敏,範西嶽編著;王文超總編;王德俊副總編.九都洛陽曆史文化叢書 九都勝蹟: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社,2001.10:第13頁
  • 5.    劉典立總編;歸寶辰,李鐵林,李振剛,馬建國等副總編.洛陽市大河文化研究院編纂,洛陽大典 下卷:黃河出版社,2008.10:第1104頁
  • 6.    孫進己,孫海主編;藺新建,孫泓常務副主編;王錦厚,馮永謙,張春霞等副主編.中國考古集成 華北卷 河南省 山東省 綜述 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06:第970-973頁
  • 7.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河南新石器時代田野考古文獻舉要(1923—1996):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83-84頁
  • 8.    姚京亮等編著.洛陽自助遊: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04:第80頁
  • 9.    李仰松著.民族考古學論文集:科學出版社,1998年04月第1版:第174頁
  • 10.    山東省華夏文化促進會編.河南省古代大型遺址保護的現狀與展望:中國世界語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298-299頁
  • 11.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  .中國法院網[引用日期2018-11-14]
  • 12.    河南省召開大遺址保護與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工作推進會  .河南文物網[引用日期2018-11-14]
  • 13.    張麗麗主編,王聰編者.中國歷史故事 1 遠古 夏商周:北京教育出版社,2015.10:第9頁
  • 14.    王灣遺址  .洛陽網[引用日期2018-11-1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