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濟生

(正軍職離休幹部、原後勤學院院務部顧問)

鎖定
王濟生(1921.4-2011.7.24),1921年4月出生於山東寧陽。1938年7月入伍,193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文化教員、指導員、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軍政大學後勤系副政治委員、後勤學院指揮系副政治委員等職。 [3]  著有《血火雄風》一書。 [5] 
(概述圖來源) [7] 
中文名
王濟生
別    名
王景同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1年4月
逝世日期
2011年7月24日
出生地
山東泰安

王濟生生平簡介

王濟生,生於1922年4月,曾用名王景同,山東寧陽伏山鎮義和莊人。
1938年7月,參加山東抗日救國第三軍。
193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文化教員、指導員、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等職。
1955年起,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軍政大學、後勤學院副政委、院務部正軍職顧問。
1985年離休。著有《一代英雄》《馳騁華東戰旗紅》《輝煌一頁》《往事如歌》等革命回憶錄。 [7] 
2011年7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3] 

王濟生人物事蹟

濟南戰役
張慕韓:
我和幾個參謀走出團指揮所,到主攻內城的三營仔細檢查攻擊前的準備情況。當我來到七連時,團的王濟生主任站在紅旗下,正向戰鬥骨千連進行動員,“同志們,這面紅旗是山東三千八百萬人民授給我們九縱的,九縱黨委又把她授予擔負主攻任務的連隊。你們七連是個光榮的連隊,用自己的戰績,寫下了光榮的歷史。在新的戰鬥中,希望你們把這面紅旗首先插到濟南城頭。”七連指導員彭超,莊重地接過代表山東人民心願的紅旗,凝視着紅旗上“打下濟南府,活捉王耀武”十個大字,激動地説:“我們的血能流在城上,決不流在城下,只要我們還有一個人,就一定把紅旗插上城頭!” [4] 
渡江戰役:
1949年4月。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後,國民黨軍隊殘餘力量100多萬人退守長江以南,企圖憑藉長江天險,阻止解放軍南下。為達到此目的,國民黨政府借“和談”拖延時間,以待條件成熟,捲土重來。黨中央、毛主席識破蔣介石的陰謀,隨即命百萬大軍分東、中、西三個兵團渡江。27軍是中線兵團渡江的第一梯隊,任務在油房嘴以東渡江,首先奪取荻港、馬鞍山、雞頭山、油房嘴、大蓋山。王濟生當時任27軍79師235團政治處主任,他所在團的任務首先在油房嘴以東渡江,奪取油房嘴、雞頭山,接應部隊渡江。4月20日早飯後,團黨委常委集中在團指揮所裏開會,接到79師師長肖鏡海電話,命令當晚開始渡江。戰鬥發起時間20時30分。要求做好思想動員,認真檢查準備工作落實情況。師長號召大家,在消滅蔣介石政權的決定性一仗裏,要盡全力打好,希望“濟南第一團”的英雄們再創新榮譽。接到命令,全團指戰員歡欣鼓舞,上上下下都忙碌起來。戰士們認真檢查裝備,擦拭武器,有的寫了入黨申請書,請求黨組織考驗自己。團政委邵英到1營去檢查指導工作,王濟生到3營7連駐地去動員。王濟生到7連後,動員大會開始。指導員遲浩田宣讀動員令,接着他説:“咱們7連在膠縣、高密、濟南諸多戰鬥中,都獲得了榮譽稱號。7連的光榮是在上級統一領導下,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這個班交到我們手裏,在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渡江戰役中我們怎麼辦?我們要繼承先烈的光榮傳統,以我們的勇敢機智奪取新的勝利。同志們,看我們連幹部的行動吧!”連長蕭錫謙再次明確本連的任務和要求,並表示了決心。英雄7連的戰鬥英雄、模範、功臣們紛紛發言表態。“濟南英雄”於洪鐸説:“我們連在濟南戰役中,爭得‘濟南英雄’的榮譽,我們不但要保持這個光榮稱號,在渡江戰役中,還要取得新的榮譽。濟南戰役中上級給了我很高的榮譽,我決心在渡江戰役中再立新功!”一班長閻功勳激動地説:“我們班是突擊班,我們有把握渡過長江去,而且要爭取成為渡江第一船。如果需要流血,我們的血要灑在江南的土地上!”此時,王濟生端起一碗酒,對戰士們説:“同志們,我們27軍從來就是敢打硬仗和大仗的隊伍,黨和人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我贈大家四句話:常勝連隊聚英雄,險中取勝立奇功。突破天險神州變,榮譽榜上再題名!來,大家都喝下同心酒,祖國和人民在等着你們勝利的消息!”所有在場的幹部與戰士都端起了酒碗,喝下了這碗壯行酒。歷史性的時刻終於來到了。夜幕降臨。各連隊按照預先劃分好的位置,把木船從無為縣白茆洲隱蔽的河汊裏順着專門挖好的通往長江的渠道,一條一條地拖進長江。百條木船在長江北岸一字兒排開,好不壯觀。各炮兵陣地的大炮也卸下偽裝,脱掉炮衣,隨時準備“發言”。團指揮所檢查完一梯隊船隻到位情況後,上級傳來激動人心的消息:毛主席今晚不睡覺,專門等着聽渡江勝利的喜訊。大家興奮地舉拳向江對岸狠狠砸去,因為怕暴露目標不敢歡呼。20時15分,73團指戰員已登船完畢,整裝待發。這時上級派通信員傳達命令:“聽令開船”。但由於過分緊張激動,通信員在傳達到1營3連時,竟把命令中的前二字漏掉,成了“開船”兩個字,説時遲,那時快,早已憋足了勁兒的3連5班猶如一支離弦之箭,“嗖”地衝了出去;旁邊的船以為戰鬥已經開始,也紛紛划槳開船。霎時間,全團上百條大船,黑壓壓一片,悄無聲息然而又氣勢如虹地衝向江心,一個決定中國命運的偉大戰役就這樣開始了。3連5班那條船一馬當先,眼看就要到達南岸。這時敵人發覺了,大炮、輕重機槍一齊開火,曳光彈“啾啾”叫着上下亂飛,船老大中彈負傷,船頭一扭,竟順水向下流去。在千鈞一髮之際,班長劉德翠一把抓起船舵,又把船轉了回來。船老大忍着劇痛急忙跑過來大叫:“班長你快去指揮戰鬥!掌舵是我的事!”轉眼之間,船靠攏了南岸。岸邊是二三米高的土崖。劉德翠指揮大家下船架梯並自己率先登上了梯頂。登岸時由於他用力過猛,梯頂鈎子滑脱,梯腳陷進淤泥中。緊急關頭,李世松彎腰抓住梯子底部猛地向上一提,一下子把梯子扛在自己肩上。全班戰士就這樣登上江岸,向敵軍前沿陣地發起了攻擊。4月20日21時15分,第一道壕溝佔領了,江邊地堡也佔領了。5班隨即按照事先佈置,打出紅色信號彈。該班首先突破長江,在夏家湖以西登岸,成為百萬雄師渡江第一船。同時並進的7連先頭船隻也靠攏了南岸。他們受到敵軍炮火的猛烈轟擊,有的船被打漏,有的桅杆被打斷。可是英勇的7連戰士,硬是冒着槍林彈雨往上衝。梯子被打壞,他們搭成人梯登上江岸。在通過敵人的鐵絲網時,一班長閻功勳身負重傷,他忍着劇痛指揮各戰鬥組攻佔敵軍工事,並命令戰士小劉打出“渡江成功”的信號彈。幾分鐘以後,由於流血過多,這位年僅21歲的共產黨員犧牲在長江南岸的土地上。 [8] 
寫作《血火雄風》
《中國青年報》:
《人民政協報》和山東省乳山市委、市政府在京舉行《血火雄風》首發式暨《馬石山十勇士》電影招待會。
《血火雄風》一書作者王濟生記載了自己青年時期在著名英雄部隊“濟南第一團”的戰鬥歷程。新中國成立以來許多文藝作品均以這支英雄部隊的戰史戰例為素材,如電影《紅日》、《南征北戰》、《偵察兵》、《渡江偵察記》等。此次八一電影製片廠根據《血火雄風》中“鮮為人知的馬石山十勇士”一文改編拍攝的故事片《馬石山十勇士》,再現了1942年發生在膠東半島的真實歷史。該團10名八路軍戰士為解救被日軍掃蕩圍困在馬石山上的5000餘名羣眾,數次衝進日軍包圍圈,最後全部壯烈犧牲。該片顧問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彭珮雲、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遲浩田、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張維慶等。電影表演藝術家田華和一批具有實力的年輕演員加盟該片拍攝。 [5] 
“濟生獎助學金”
是王濟生老將軍於2011年設立。這項澤被故里的捐助活動,每年資助寧陽四中30位品學兼優的學生。
“父親生前説,他一生征戰無數,實際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為人民服務,現在幫助孩子還是為人民服務,作為子女,我們要遵循父親的遺願,把這份愛心傳送下去。”女兒王英説,父親離休後仍心繫家鄉發展,將個人積蓄20萬元捐贈給北京華育助學基金會,設立“濟生助學專項基金”,專門用於獎勵、救助家鄉品學兼優、家庭困難的學生。每年將軍子女都會來到寧陽,完成這項特殊的“事業”。
將軍的善行義舉也感染了在場的每位老師和學生。為更好地發揚和傳承王濟生將軍的精神事蹟,學校每年都會組織活動緬懷這位老將軍,還建立了“濟生將軍紀念館”記錄下將軍的生前故事。現在學校準備改擴建這個紀念館,把紀念館與校史館結合,作為教育基地供學生們參觀學習,緬懷過去,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我們已經生活在新時代,但老人的一些話總能給我們方向的指引。希望這些孩子將來都能學有所成,也還能心繫家鄉,為社會貢獻出他們的一份力量”,(王濟生之孫)王一鋼説。這次前來,他們還送來老將軍生前寫下的一些戰史回憶錄,其中涉及老將軍率隊解放寧陽的生動故事,對史志部門也是極寶貴的史料。王一鋼希望這些孩子不要辜負老將軍對家鄉和年輕一代的寄託,把老將軍的愛心永遠地傳遞下去。 [6] 

王濟生人物作品

中秋奪城戰
歷城佳景泉湖山,齊煙九點名人傳。蔣軍盤踞黎民苦,風雨長夜盼晴天。秋葉蕭瑟催戰鼓,月影西移號角喧。勇士渡河炸堡壘,梯斷人亡淚不彈。頑敵兇殘更據險,戰士衝鋒把身捐。發揚民主集眾智,紅旗破曉勇奪關。角樓搏殺屍成片,急躍人城又爭先。橫掃千軍擒敵首,換來齊魯滿笑顏。凌閣高懸詩篇頌,後人敬仰憶當年。神州崛起創四化,先烈含笑眠九泉。 [1] 
王濟生:《我所親歷的渡江戰役》,《解放軍報》2011年4月16日,第7版。
王濟生:《“十勇士”血染馬石山》,陳夕主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中共黨史資料》2006.1 總第97輯,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03.
王濟生:《憶濟南戰役》,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中共黨史資料》第71輯,中共黨史出版社,1999.09.
王濟生:《“濟南第一團”鏖戰濟南城頭》,《軍事歷史》1999年第4期.
王濟生:《“渡江第一船”的光榮與缺撼》,《軍事歷史》1999年第2期.
王濟生:《紅旗漫卷西風:紀念濟南解放三十週年》,濟南市出版辦公室編:《攻克濟南:濟南戰役回憶錄》,山東人民出版社,1980.01.
王濟生:《二連的戰前準備工作》,《華東前線》1949.1.7
王濟生:《二連攻擊碾莊圩戰時政治工作經驗體會》,《戰時政治工作參考資料》 [2] 
參考資料
  • 1.    解放軍紅葉詩社,濟南軍區老戰士詩詞學習研究會選編,鏖戰泉城,黃河出版社,2008,第24頁
  • 2.    中央檔案館編,中央檔案館館藏革命歷史資料作者篇名索引  個人部分  第1冊  一-四畫,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03,第263頁
  • 3.    《王濟生同志逝世》,《解放軍報》2011年8月30日,第3版
  • 4.    中共濟南市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編,泉城風雲  濟南革命鬥爭回憶錄  1,第222頁
  • 5.    《血火雄風》再現“濟南第一團”  .中國青年報[引用日期2022-10-27]
  • 6.    寧陽籍老將軍設助學金 連續八年惠澤故鄉學子  .齊魯網[引用日期2022-10-27]
  • 7.    寧陽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寧陽縣誌  1985-2002,方誌出版社,2007.01,第770頁
  • 8.    王濟生:《我所親歷的渡江戰役》,《解放軍報》2011年4月16日,第7版